天天看點

張騰元:麥浪金黃 饅頭飄香

作者:齊魯壹點

盛夏時節,千畝麥田裡,麥穗日漸飽滿,麥浪滾滾飄香,麥浪閃爍着耀眼的金色,夏糧豐收的圖景讓人心醉。

四季分明的山東大地,是小麥第二主産區,地處黃河下遊,得天獨厚的土地和氣候條件,山東土壤土層深厚,結構良好耕層較深,有利于蓄水保肥,促進根系發育,适合種植小麥,能夠培養出品質優良的小麥,是以說山東地區是僅次于河南的,第二大小麥主産區,也讓山東人養成了喜歡吃面食的習慣。

張騰元:麥浪金黃 饅頭飄香

山東除了煎餅有名之外,饅頭也是獨具特色的。很多老一輩的人,有時候忙起來,沒有時間做飯,就拿一個饅頭,配着鹹菜吃,立馬就充饑解餓了。

在我的家鄉在山東魯南地區,每個市,乃至有每個縣都有獨具特色的饅頭,日照市的饅頭有大饅頭,還有花饅頭,還有棗饅頭等等。五蓮縣的饅頭就是以“大”著稱,和膠東一帶的饅頭相似,在那裡,一斤一個饅頭很正常,甚至有的饅頭都四五斤一個。制作這種大饅頭需要特殊的工具才行。三五十歲的壯漢,一次吃一個饅頭就能夠吃飽。

在我的家鄉莒縣,饅頭也叫饽饽或者馍馍。在進入臘月之後,家家戶戶就開始蒸花馍,一個毫無生機的面團,揉揉捏捏一番,一個個活靈活現的“花兒”、“鳥兒”、“魚兒””便呈現在面前。蒸花馍的的來源已無法考證,但已經有上百年的曆史,現在的花馍,是對于幸福美好的生活的寄托,祈求新年新氣象,新年好運到。現在花馍也已經被列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因為花馍小巧玲珑,栩栩如生,讓很多外地人也慕名前來采購,甚至有一些鄉鎮都形成了花馍農産品産業鍊,有負責制作的,有負責宣傳的,有負責設計包裝盒的等等,一些小作坊也發展成大工廠。

張騰元:麥浪金黃 饅頭飄香

花馍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常見的有“魚”“刺猬”“棗山”等等,現在每一年的生肖也會有很多人做成花馍。但常見的主要就是“魚”比較多,因為魚的寓意多,在新年蒸“魚”花馍象征着來年“年年有餘”,兒女結婚蒸“魚”,預祝小兩口未來的日子如魚得水,恩愛幸福。“棗山”在莒縣北部地區每年春節都會制作的,“棗山”和其他的花馍有點不太一樣,花馍一般都是小巧玲珑,但“棗山”就比較大,因為是山的形狀,并且是一層層組成的,每層在點綴上紅棗,寓意着紅火,步步升高,早生貴子等。

現在蒸花馍已經不僅僅在春節蒸,在生日,婚慶,嬰兒滿月百日等等重要場合,都會蒸花馍。在莒縣大多數家庭都會自己做花馍,各家有各家的特點。對于小孩子來說,花馍的味道就是“媽媽的味道”,長大之後,有時候看到或者吃到花馍,心中就會有一種家的味道,媽媽的味道,尤其是“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時候,看到家鄉的面食。花馍都是婦女用勤勞和智慧制作而成各式各樣,色彩豐富的花馍,充分展現了現代農民的多才多藝的新時代風采。

制作花馍的有一套嚴格的工序,從最開始的選材上就有很多要求,面要是當年的新面,面有小麥的清香,手感細緻柔軟而不光滑;沾一點放口中,細細地品嘗,要有微甜的味道在舌尖,這僅僅是選材一個方面。在和面,發面,制作,再到上鍋蒸,哪一個環節都不能錯,都要專心緻志,隻要一個步驟出錯,做出來的花馍就不好。

記得母親在制作花馍的時候,對于面引子都要精心挑選,當時我還問母親,面引子不都一樣啊,還不如直接用發酵粉友善,我母親還說發,一看我就沒有做過面食,發酵粉和面引子肯定沒法比,發酵粉發出來的面,沒有香味,有一些牌子的發酵粉,做出來的花馍味道有一股味道,不好吃,面引子也分新面引子和老面引子,老面引子做出來的要比新面引子更香,更筋道,口感更好,還有做花馍有很多講究,如果面沒有發起來,寓意運氣不好,是以說制作花馍是需要非常大的耐心和專注力的,在以前的時候制作花馍,儀式感很神聖的事,以前我外婆在制作花馍時,一天都不讓人打擾他。通過和我母親的聊天和看目前在制作花馍,讓我學習到很多關于制作花馍的經驗和傳統習俗。

張騰元:麥浪金黃 饅頭飄香

現在制作花馍比以前有了很大創新,在和面時會加入新鮮果蔬汁或者牛奶;制作兒童喜歡的形狀,比如說熊大,熊二,海綿寶寶等等這些卡通形象。讓簡簡單單的面團,制作成充滿個性,與衆不同的花馍。現在一些食品廠都開始接受私人訂制,比如說今年是龍年,就會隻要各種各樣的“龍馍”,也可以按照顧客的要求,進行私人訂制。

在莒縣還有日照其他很多地區,花馍已經成為具有獨具特色的當地面食,成為一個地區代表性面食,通過以傳統花馍為基礎,進行創新創造,形成了符合現在大衆口感和形狀的花馍,都分出很多系列花馍,甚至一些食品廠的花馍都走向全國,遠銷海外,收到國内外人民的喜愛。

一個小小的花馍,寄托着莒縣人的鄉土情懷,寄托着莒縣的傳統文化習俗,蘊含莒縣民間手藝之美,也帶着對中國,家鄉的美好祝福,也展現中華飲食文化的獨特魅力。

壹點号方寸年華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