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淨賺182億元!五大行AIC淨利六年增長近15倍 監管發聲為業務發展帶來新契機?

作者:王琦 78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婧 北京報道

随着上市銀行2023年年報紛紛披露,國有五大行旗下的金融資産投資公司(AIC)業績也浮出水面。作為不良資産處置程序中的重要主體,金融AIC在降低宏觀杠杆率、化解債務風險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年報資料顯示,去年5家金融AIC合計實作淨利潤181.65億元,同比增長24%。拉長時間來看,自2017年成立以來,5家金融AIC業績在不同年份雖有波動但整體增長迅猛,合計淨利潤從2018年末的11.47億元增長至2023年末的181.65億元,增長了近15倍。

淨賺182億元!五大行AIC淨利六年增長近15倍 監管發聲為業務發展帶來新契機?

一位AIC資深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AIC的主要利潤來源是股權分紅和資本市場退出收益,後者又與資本市場變化情況密切相關,是以不同年份有所波動實屬正常。他還透露,2018年AIC才剛成立不久,淨利潤主要是賬面資金的利息收益,而近年來的業績增長則主要源于投資收益的兌現。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AIC在業績高速增長之餘,還有望迎來主營業務債轉股之外的發展新機遇。兩會期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金融監管總局正在積極研究以金融資産投資公司為平台,進一步擴大股權投資試點範圍,進一步加大對科創企業的支援力度。

記者了解到,早在2020年,5家金融AIC均獲批通過附屬機構在上海開展不以債轉股為目的股權投資業務,在主營業務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業務範圍。此次李雲澤提及“進一步擴大股權投資試點範圍”,或為其業務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金融AIC為何發展如此之快?高層重磅發聲之下,未來還有哪些趨勢可以期待?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了金融AIC的成長曆程,并就相關問題采訪了多位業内人士。

因不良資産處置而生

讀懂AIC今日的“高光時刻”,要從其誕生之日說起。金融AIC的産生背景是為了化解金融風險,解決不良資産和杠杆率較高的問題。2016年10月,國務院釋出《關于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拉開了中國新一輪債轉股的大幕,“債轉股實施機構”這一名詞正式出現,随後逐漸演變成金融AIC。

所謂“債轉股”,是指将債權轉化為股權,是一種債務重組,也是處置不良資産的常用方式之一。債轉股使得企業的債務減少,注冊資本增加,原債權人不再對企業享有債權,而是成為企業的股東,實質在于債務變為權益。

在實踐當中,由于《商業銀行法》規定銀行不能直接持有企業股權,是以銀行将債權轉為股權,應通過向實施機構轉讓債權、由實施機構将債權轉為對象企業股權的方式實作。

市場化債轉股的順利實施,一方面可以降低企業的杠杆率,為有潛力的負債企業赢得發展時間;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緩解銀行壓力;對于實施機構而言,通過債轉股持有企業的“低價”股權,一旦企業恢複正常營運,股權有望實作較大幅度的增值。

回顧來看,建行、農行、工行、中行和交行于2017年逐一獲批成立全資子公司AIC開展債轉股業務,興業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和廣州農商行也曾在公告中表示拟成立金融AIC,但截至目前暫未披露具體進展。

是以,國内目前共有5家金融AIC,分别是國有五大行旗下的工銀金融資産投資有限公司(工銀投資)、農銀金融資産投資有限公司(農銀投資)、中銀金融資産投資有限公司(中銀資産)、建信金融資産投資有限公司(建信投資)和交銀金融資産投資有限公司(交銀投資)。

年報資料顯示,工銀投資2023年實作淨利潤最多,達到44.73億元,然後依次是建信投資40.89億元、農銀投資37.67億元、交銀投資31.25億元和中銀資産27.11億元。

增速方面,交銀投資淨利潤同比大增178.02%,顯著跑赢同業,但其他4家金融AIC淨利潤也實作了同比正增長,從高到低依次為中銀資産21.03%、建信投資9.77%、農銀投資9.44%和工銀投資8.91%。

此外,五家金融AIC的總資産規模也顯著擴張,從2018年末的1510.59億元增長至2023年末的5826.46億元,從高到低依次是工銀資産(1786.25億元)、建信投資(1288.99億元)、農銀投資(1221.31億元)、中銀資産(879.17億元)和交銀投資(650.74億元)。

不過,上述AIC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對于金融資産投資公司的業績變化不用過度解讀,因為AIC可能會存在資本市場超額收益的情況,和資産規模之間也不是線性的關系。業績大增可能是因為當年正好有一家投資的企業上市,例如,某同業的一筆債轉股業務在“鉀肥之王”鹽湖股份恢複上市時就獲利頗豐。

快速發展“探因”

中誠信國際金融機構部進階分析師許文博告訴記者,2009年以來,在經濟擴張過程中,大陸面臨着企業杠杆率上行、債務負擔加重的問題,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部分企業有去産能、穩杠杆等方面的需求。在相關政策支援以及企業有較大需求的背景下,AIC表内資産實作快速擴張,是以自成立以來實作快速發展。

東方金誠金融業務部部門副總監魏洋向記者表示,銀行系AIC快速發展的原因大緻可歸納為兩個:一是近年來供給側改革及實體經濟降杠杆為銀行系AIC提供了充足的市場化債轉股業務支援;二是作為銀行體系内公司,能夠快速對接大量有降杠杆需求的國有企業客戶資源。

東方金誠在對中銀資産的2023年評級報告中也表示,去産能、穩杠杆背景下,國内債轉股業務具備較大市場空間。截至 2023 年一季度末,大陸宏觀杠杆率、非金融企業杠杆率雙雙創下曆史新高,分别錄得 281.8%和 167.0%,防範化解債務風險的壓力持續累積,在穩杠杆的政策要求下,市場化債轉股業務的發展空間依然較大。

記者還了解到,金融AIC發展的另一大利好是2022 年 6 月原銀保監會釋出的《金融資産投資公司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該檔案降低了多項名額的風險權重,可大幅降低不良和債轉股的資本占用,緩解了資本壓力,拓展了金融AIC的債轉股業務量。例如,以市場化債轉股為目的收購不良資産形成債權的風險權重為75%,市場化債轉股形成的股權投資的風險權重為250%。

此外,相關政策的出爐也使得AIC能夠對接銀行理财資金、保險資金、産業基金、地方政府基金等多方社會資金,為AIC發展提供重要的資金支援。2018年4月出台的資管新規明确,金融資産投資公司可以是資管産品的發行主體;2020年5月,原銀保監會釋出《關于金融資産投資公司開展資産管理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确金融資産投資公司可開展資産管理業務,金融資産投資公司設立債轉股投資計劃并擔任管理人。

可做非債轉股業務

然而,金融AIC雖因不良資産處置而生,又被稱為“債轉股實施機構”,但業務前景卻遠不局限于此。

國信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劍表示,根據2018年釋出的《金融資産投資公司管理辦法(試行)》,金融AIC的經營範圍較為廣泛,既可以用自有資金或發行私募資管産品募集資金投資企業股權,前提是企業必須要将這些資金用于償債;也可以通過收購銀行對企業的債權,再将債權轉為股權的形式實施債轉股。

不過,王劍指出,根據有關規定,目前除了少數地區試點之外,AIC開展的股權投資業務都必須以債轉股為目的。

記者了解到,王劍提到的“少數地區試點”,是指2020年2月至4月原銀保監會陸續準許5大金融AIC通過其附屬機構在上海開展不以債轉股為目的的股權投資業務,重點參與開展與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以及長三角經濟結構調整、産業優化更新和協調發展相關的企業重組、股權投資、直接投資等業務。

中倫律師事務所上海辦公室合夥人何植松等人撰文表示,五大AIC獲批非債轉股股權投資業務資質是AIC在以債轉股為目的的股權投資這一主營業務基礎上的一次重要業務延伸和轉型。

文章還稱,在現行《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向非金融企業進行直接股權投資的大背景下,商業銀行實質上可以通過AIC開展“不以債轉股為目的”的直接股權投資業務。原銀保監會批複五大AIC在滬開展非債轉股股權投資業務同時也進一步落實了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政策。

例如,工銀投資通過全資子公司工銀資本在上海地區開展不以債轉股為目的的股權投資(即“純股權投資業務”)業務試點。2022年6月,由工銀資本擔任管理人的上海工融科創基金,完成了首筆純股權投資業務肇觀電子項目投放。

在此背景下,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在兩會期間的相關表态引發了行業高度關注。李雲澤表示,正在積極研究以金融資産投資公司為平台,進一步擴大股權投資試點範圍,進一步加大對科創企業的支援力度。

上述AIC資深人士告訴記者,除了進一步擴大股權投資試點範圍,業内也非常期待行業政策的進一步松綁。例如,能否放寬募集資金比例的有關要求,提高自有資金的允許出資比例,這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當下的募資難題。

還有多名業内人士對媒體表示,當銀行系AIC嘗試拓展更多投資領域、希望“投早、投小、投科技”時,按照原有管理辦法,被投項目、企業的規模、負債率均需符合特定要求,一些新項目無法推進。

“目前已有城市先行先試,銀行系AIC可在當地開展非債轉股類的股權投資。”業内人士建議,接下來可适度增加城市範圍、放寬原有政策,更好地發揮銀行系股權投資機構作用。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