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說的“瘦馬”是什麼?為何會成為鹽商巨賈的最愛?

作者:朱前蹄後

元代詩人馬緻遠,曾作過一首脍炙人口的詩詞,曰: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該詩中,就提及了“瘦馬”一詞,不過大多數人對此了解的是,所謂瘦馬就是一匹馬,隻不過有點瘦。

但實際上,古人口中的“瘦馬”,其含義遠非如此,那麼,“瘦馬”究竟是什麼呢?

準确來講,這個所謂的“瘦馬”,是指年幼漂亮的女孩子。

“瘦馬”一詞,曾在白居易的詩中出現過,他就說到,“莫養瘦馬駒,莫教小妓女”,其意即是把年幼的女子比作小馬駒。

而他這番比喻,到了明清時期被廣泛應用,甚至還成了一個投資産業。

明清時期,有不少貧苦人家,或是家中遭遇變故,或是家長欠下巨額外債,導緻生活難以為繼,不得已之下,便将家中的女兒賣出去,以換取些許錢财度日。

這些被賣出去的女孩子,即是“瘦馬”。

當然,這些被賣出去的女孩子價格不等,少則幾百文,多則也不過幾兩銀子,總之就是以很低的價格就被賣與他人。

而收買“瘦馬”的人,在當時被稱為“驵儈”,其實說白了,這些人就是人口販子,專門四處物色收買年輕女子。

甚至,他們要是遇上一些姿色、資質上佳的女子,還會采取誘騙等方式強行收買。

那麼,他們買這些女子回來做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在其身上投資,培養教育訓練後,再賣給達官貴人,以牟取暴利。

而在培養的過程中,瘦馬還會根據資質不同,被分為“三六九等”。

清代作家丁耀亢就曾對此有過描述,在其筆下,瘦馬按其樣貌以及資質,共分為上、中、下三個檔次。

古人說的“瘦馬”是什麼?為何會成為鹽商巨賈的最愛?

上等“瘦馬”,首先在體态上,均是“膚若膏脂、纖态盈盈,形若翩鴻、卧若嬌莺”。

這樣的标準,咱不說比得上皇帝選妃,但也基本差不多了,而經此标準選出來的女孩子,個頂個的美豔無雙。

而符合标準的女孩子,就會被進一步培養,派專人教授其“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以及衆多形體、禮儀等訓練,還有如骨牌之類的消遣項目,保證她能無所不通。

而中等“瘦馬”,則是不符合上等标準,但也算外貌體态尚可的女子,這些人,會被教授讀書寫字、彈唱曲藝,有些聰明伶俐的,還會被教授記賬管事技能。

這種“瘦馬”,大多會在以後成為主人的貼身“助理”,協助主人打理産業。

至于下等“瘦馬”,是那些有些粗苯,外貌也一般的女子,這些女子同樣也有用處,她們将會學習各類烹饪技術,以及女紅、針線活等。

這樣教育訓練的目的,就是要把她們培養成一個類似于合格的家庭主婦之人。

為何要分類進行培養?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這和我們現代銷售産品是一個道理,客戶群體不同,自然産品也就不同,經濟能力高的,隻逛精品店,稍微次點的,就去百貨大樓,再次的,就是地攤了。

而上、中、下三種不同等級的“瘦馬”,也和這個道理一樣。

總而言之,當時買賣“瘦馬”,已經成了一個産業鍊,而作為培養、售賣這些可憐女子的販子們,對外的宗旨就是一句話:總有一款适合你。

“瘦馬”的買主,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商賈富戶,甚至一般人家均有。

這些人,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同,對于瘦馬的需求自然也不同,像王公貴族,買“瘦馬”除了供其娛樂之外,更多的是賞心悅目,是以,就對瘦馬要求很高。

當然,遇到能讓他們滿意的,他們也會一擲千金,是以,前文中所說的上等“瘦馬”,就是貼合他們需求的對象。

而商賈富戶,屬于是手上有錢,但大部分消費不起太高檔次的,是以,隻能退而求其次,選擇中等“瘦馬”。

并且,中等“瘦馬”大多具備一定實用技能,比如記賬管事之類,這就對于商人來說很有幫助。

至于下等“瘦馬”,通常是那些普通人家的百姓,或是為了延續香火,或是為了裝點門面,是以買上一個顔值一般,但卻會女紅、能烹饪女子回家。

總之正如前文所說,不同的客戶群體,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

當然,這其中的價位差別也是很大的,像上等的“瘦馬”,據記載就高達幾千兩,哪怕是三等的,也差不多也得幾十上百兩左右。

要知道,當初販子在買這些女孩的時候,才不過花了最多幾兩銀子而已,這一來一回,就是幾百上千倍的利潤。

正是因為利潤豐厚,是以才會有大量的人從事該行業

而在出售“瘦馬”時,其中的流程也很有特點,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女孩們真的就如同一匹牲畜般,被當做商品一樣去售賣。

明末大文學家張岱,就曾在其著作《陶庵夢憶》中,較長的描述了這一過程。

古人說的“瘦馬”是什麼?為何會成為鹽商巨賈的最愛?

首先是尋找客戶,一旦某個富戶放出風聲,說要買“瘦馬”,就有“驵儈”或者“牙婆”通過關系找上門,了解客戶需求,也就是确定客戶想要什麼樣的。

了解完畢後,牙婆與富戶約定日子,到那天後,前往蓄養“瘦馬”之處開始挑選。

挑選開始後,姑娘會逐一而出,在牙婆的指揮下,重頭戲便由此上演。

第一步,“姑娘拜客”,這是先看禮儀;

第二步,“姑娘走幾步”,這是看體态是否勻稱,有無跛腳之類暗疾;

第三步,“姑娘轉身”,這是讓姑娘露出臉,看是相貌可否美麗;

第四步,“姑娘伸手”,手一伸,便能看到露出的肌膚是否細緻;、

第五步,“姑娘看相公”,這是看眼睛;

第六步,問”姑娘幾歲“,這則是聽聲音;

之後,還有讓姑娘“再走走”、“露腳趾”、“落座”等,每一項,其實均是從不同角度去看這個姑娘是否合乎标準,是否能讓買主滿意。

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姑娘其實就是一件任人挑選的商品而已。

并且,當時在富戶商賈中,還流傳有個“約定俗成”的挑選标準,即“柔發如烏雲者為上”、“走路如風擺楊柳者為上“、”膚如凝脂、眼如秋波、聲若黃莺者為上“等等。

甚至,還對姑娘的腳形也有要求,符合“瘦、小、尖、香、軟、正”者,才算是上品。

正如前文所說,皇帝選妃子的标準也不過如此,而由此可見,明清時期的一些達官貴人和商賈富戶,生活是何等的奢靡。

而那些牙婆、驵儈,為了能把手中的姑娘賣上一個好價錢,往往都對姑娘要求極為嚴厲,有時候,根本就不把她們當人看,說白了,這些姑娘就是牙婆的賺錢工具。

是以,姑娘們過得什麼日子可想而知。

而當時還流行以瘦為美,為了達到弱不禁風的模樣,牙婆甚至會控制姑娘的飲食,導緻很多姑娘生生被餓得十分羸弱,這也是為何叫做“瘦馬”的原因。

古人說的“瘦馬”是什麼?為何會成為鹽商巨賈的最愛?

瘦馬的結局,需要看其是否被售出,被售出者與未被售出者,結局是不一樣的。

先說被售出者,一般來說,售出的瘦馬,如果運氣好的,都會憑借年輕和姿色,享受一段恩寵的時光,榮華富貴自不必說。

而運氣不好的,尤其是遇到男主人家中的主婦善妒,那就慘之又慘,杖責挨打是家常便飯,甚至被逼投井的,也不在少數。

當然,這些被售出的瘦馬,總體還是要比那些未曾被售出的結局強得多。

為什麼呢?很簡單,因為那些沒有被人看中買走的瘦馬,其未來的日子,用“凄慘至極”來形容都不為過。

一部分,會被送往青樓,成為風塵女子,而另一部分達不到青樓标準的,就會無家可歸。

而這些無家可歸者為了生存,不得不整日遊離于茶樓酒肆門前,在這裡,她們将成為“流莺”,靠着不斷出賣身體,來換取聊以生存的碎銀。

這種行為,在當時稱之為“站關”,通俗來講,就是“站街女”。

大作家張岱,就描述過這類“流莺”的日常,其“每至傍晚,塗脂抹粉”,若遇到主顧,便随其而去,但若等至深夜仍未攬到生意,隻能“黯然而去”。

而由于沒能攬到主顧,回去後必然是或挨餓、或挨打。

總而言之,不管是被售出的“瘦馬”,還是未能被買走者,其命運大多都不盡人意,也隻有極少數運氣好的,尚能衣食無憂的安穩過一生。

絕大部分人,都是凄苦無比。

古人說的“瘦馬”是什麼?為何會成為鹽商巨賈的最愛?

衆所周知,“瘦馬”以揚州最為出名,明清時期來揚州購買者數不勝數,而除了“揚州瘦馬”外,還有兩個群體,在當時也是十分出名。

第一種為“大同婆姨”,其與“揚州瘦馬”最大的差別,就是走完全相反的路線。

“揚州瘦馬”以瘦為美,但大同婆姨則是以“豐腴”為美,基本上個個都是那種體态圓潤之人,但這絲毫不影響其受歡迎程度。

相傳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就經常來大同找樂子,有一出戲叫《遊龍戲鳳》,講的就是朱厚照在大同遇到李鳳姐的故事。

第二種,稱作“西湖船娘”。

所謂“西湖船娘”,其實說白了就是在船上拉客的風塵女子,其最早起源于唐代,到宋朝時曾興盛一時,明清時期雖說較之減少,但依舊存在。

這些女子各有一艘住船,稱之為“花船”,分上下兩層,上層住宿,下層為客廳,有客人來時,下層還可做就餐之處使用。

并且,西湖船娘本身受當地環境影響,生的均是嬌小玲珑,且有江南女子的秀麗溫順,最主要的是,人人都會琴棋書畫與吹拉彈唱。

是以,就有一些喜好雅緻的文人墨客,出資由船娘相陪,蕩舟于西湖之上,邊飲酒作詩,邊賞景觀色,身旁還有佳人相伴,可謂是不亦樂乎。

當然,船娘也免不了出賣色相,說白了,其實與青樓女子沒什麼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