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堯舜時期到百家姓的曆史:中國古代起名文化的演變

作者:北上的季風

在濃厚的中國曆史沉澱中,中國人起名經曆了從原始的圖騰、符号到複雜且富有寓意的姓氏和名字系統的演變。

堯舜時期,也稱為五帝時期,這是中國上古時代的一個曆史階段,準确的說是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新石器時代的交接階段。在這個時期,中原地區初步進入部落社會,這些部落通常由一位領袖帶領,如堯、舜等人,他們在一定區域内有較大的影響力,是以他們的名字經常被用來代表這個曆史時期。

在這個時期,人們的名字被用作對部落圖騰的稱謂或與自然環境有關的事物。這些名字往往簡單且直接,寓意明顯。例如,“舜”的名字就來源于“雙瞳”,象征着他精神的敏銳和洞察力。而“堯”的名字,據傳說他的全名為“昌言放勳”,這也表明了堯王的高尚品德和卓越的上司才能。這些名字的背後,蘊藏着豐富的曆史資訊和文化内涵。

當然,我們今天對這個時期的認知主要來源于曆史記載,例如《尚書》《史記》等,這也造成了我們對這個時期信仰、風俗甚至名字的具體情況知之甚少。

從堯舜時期到百家姓的曆史:中國古代起名文化的演變

随着社會的進步,人性開始顯現,周朝的成立标志着中國從奴隸制社會進入封建社會,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而起名習慣的轉變,也正是這個時期變革的一個重要展現。

周朝早期,分封制使得大量的貴族得以封土獲得爵位,于是興起了以封号作為姓氏的習慣。其中很多以省份或地域為姓,如晉、楚、秦、燕等。這主要是因為這樣的起名方式能夠明确地标志出貴族的領地和權力範圍。

然而,這樣的起名方式并未延續很長時間。随着春秋戰國時期社會風氣的變遷,人們開始以家族的特殊習慣,比如技藝或職業為自己取姓。比如,姓“班”的人可能是在周朝制度下,從事音樂工作的人;姓“荀”的人研究認為可能起源于古代牧養草牛的家族;姓鐘離的人是以制器工藝著稱。此外,這一時期開始出現了根據地理位置來命名的現象。由于周朝分封制的實施,各地諸侯開始建立自己的封地,并有了自己的名稱。是以,很多人以封地的名字作為姓氏,如邾、衛、鄭等。

從堯舜時期到百家姓的曆史:中國古代起名文化的演變

當然,也有一些特例,比如姓“毛”的人,可能是原始社會中業務獸皮的家族;姓“種”的人,最早可能是農業家族。還有一部分人并沒有固定的姓,而是随意改變,或者跟随朝代改變而改變。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态性和不确定性。

進入到漢朝時期,複姓開始變得較為常見,許多新的姓氏出現,諸如司馬、諸葛、尉遲等。而且,當時複姓的起源普遍關聯着家族曆史、上司者的特征,或者有重要的社會和曆史背景。例如,“司馬”原是古代軍隊中的職位,而“諸葛”則可能源自于諸侯封建制度,辨別了家族的地位和名望。

此外,與前朝複雜的名字不同,東漢和三國時期,人們的姓名開始簡潔明了,單字名越來越普遍。這種變化不僅使姓名更易于識别和記憶,也伴随着強化的個人身份和地位的強調,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價值觀和風尚。例如,三國時期的名将諸葛亮、劉備、曹操等人都有明顯單字的名字,這正反映出當時人們對簡潔、直接的名字的喜愛。在中國的東漢時期,人們的名字大多是單字的,這主要是受到了當時的社會政策和文化觀念的影響。

從堯舜時期到百家姓的曆史:中國古代起名文化的演變

這裡我們重點講一下,在東漢時期,“名”通常為單字,而“字”則為雙字,這樣區分的目的在于使得人名易于識别和記憶,同時也符合了當時的禮儀規定。一種觀點認為,這種命名習慣的形成與王莽的改制有關。他在西漢末年執政期間推行所謂的“新政”,其中包括将人名改為單字的“單名制”。雖然這項改革并不成功,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之後的命名習慣。另外在東漢時期,政府加強了戶籍的管理,實行了名為“編戶齊名”的政策,即戶籍登記的名字必須是單字名。

至于有頭有臉有戶籍的人,他們依然會在戶籍登記時使用單字名,但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可能會有兩個字的“字”,以差別身份和地位。而那些沒有戶籍的底層人民,他們的名字可能還是雙字的。

在中國曆史上的北魏南北朝時期,由于民族融合以及外族入主中原,人們起名背景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當時,很多非漢民族入主中原,這些民族帶來了他們自己的姓氏、文化和命名習慣,使得當時的姓氏和命名習慣非常豐富和多樣化。在這些名字中,很多都反映出了這些民族的特色或者是他們在社會中的地位。比如“拓跋”和“赫連”,這兩個在漢族中看起來非常罕見的姓氏,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

從堯舜時期到百家姓的曆史:中國古代起名文化的演變

與此同時,由于民族融合,許多非漢族的人也開始接受漢化,他們采用漢姓,同時也開始采用漢族的命名習慣,比如用字義來造名,或者受到曆史、文化等影響而命名。東魏和北齊時期,夏、元、高、宇文等姓被一些進階官員采用。這些人是當時的社會精英,他們的命名方式有力地推動了當時社會命名的變化。

唐宋時期是中國曆史上的繁榮時期,這個時代的社會發展以及人們的思想觀念對起名背景産生了深遠影響。在這個時代,人們對名字的含義開始更加注重,希望名字能夠服從天意、符合吉祥之數。在選名過程中,人們常常選擇那些富含吉祥、富貴、善良之意義的字眼,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另一方面,這種标志性的命名方式包含了人們對自我能力和社會地位的期待。

同時,此時期也興起了複姓名制的使用。如“歐陽”、“司馬”、“諸葛”等複姓,這種命名方式有助于區分身份、歸屬和家族血脈。此外唐宋時期,人們也開始根據“五行”、“八字”等道家、儒家的相生相克理論,結合個人的生辰八字以及名字的字義、字形、字數等方面來命名。這種命名方式既符合古代人們對于宇宙自然生命規律的認知,也展現了人們尊重并希望順應天意的思想。

從堯舜時期到百家姓的曆史:中國古代起名文化的演變

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社會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和繁榮的階段,文化發展的宏大背景也給人們的取名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廣闊的視野。在這個時期,起名既重視吉祥寓意,又注重詞義的豐富和深入。

首先,吉祥寓意在明清時代的人名中顯得愈發重要。人們希望名字能帶來吉祥、平安、富貴、長壽等許各種讀美好的祝福。其次,明清時代的起名也注重詞義的繁複。人們會根據字義選擇意味深長的字,以期表達出更豐富的寓意和更深刻的情感。此外,明清時代,部分家庭更加重視族譜的傳承,常常将族譜中的遺傳文字用作名字。

中國起名文化還有其他一些特點,比如在中國古代社會,起“賤名”的習俗十分普遍,像"狗蛋"、"豬八戒"這類名字就常常被用作小名。這種命名習慣主要源于當時的社會環境和人們的生活觀念。

一方面,這是因為古代的醫療條件較差,新生兒的存活率普遍較低。人們認為,雖然豬、狗等動物地位低賤,但它們的幼崽卻常常能健康生長。是以,他們便用這些動物來給孩子起名,寄希望于孩子能像這些動物一樣堅韌生存,茁壯成長。這種觀念在當時的社會中得到了普遍的認同。另一方面,"賤名好養活"的觀念也和古代人們的迷信心理有關。他們認為給孩子起賤名可以避過一些不好的運氣,讓孩子平平安安地成長起來。

還有就是中國古代女子的姓名往往不被詳細記錄或廣泛公開,這主要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觀念有關。

從堯舜時期到百家姓的曆史:中國古代起名文化的演變

首先,古代社會是以男權為主導的社會,在這種背景下,女子的社會地位相對較低,是以無論在家庭中還是在社會上,女子的姓名常常不被重視。在家庭中,她們多以“大姐”、“二姐”之類的稱呼來代表自己的身份,在婚後,則依照丈夫的姓氏被稱呼為“某氏”,而自己的名字往往不被人知曉。其次,根據儒家的觀念,女性的名字是隐私,一般不在公共場合提及,以示對女性的尊重和保護。是以,許多女性有正式的名字,但隻在家庭内部使用,不在外面公開,稱之為“閨名”。最後,在曆史記載上,由于史書的編寫主要是男性士人負責,而他們的視角和重視的内容,多數都是以男性的事迹和成就為主,以至于許多女性在曆史上的存在,其姓名甚至事迹都被埋沒。

古代中國起名文化從單一的符号部落名字,形成今日姓氏多樣、名字有善寓意的文化之間,反映了大陸社會文化的演變和民族曆史的發展。這就是大陸古代起名曆史的一個基本概況,它将名字的個人性與文化的集體性巧妙結合,使每一個名字都像是一部小曆史,涵蓋了廣泛的社會背景,反映了時代的發展足迹和民族的文化精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