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6歲醫生王振義: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藥價僅售200元

作者:聰明的風鈴008

2020年未來科技大獎頒獎典禮上,生命科學獎的獲獎歸屬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

這一獎項不僅代表着對獲獎者過往成績的肯定,更寓意着其做出的研究成果,将會深刻影響未來醫學的發展方向。

96歲醫生王振義: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藥價僅售200元

在衆人期待中,一位96歲高齡的老者榮獲此項榮譽,而他正是大陸著名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振義。

素衣赤膽豪俠義,白發蒼顔天使心。這位年近百歲的老人,用幾十年的時間诠釋着醫生的含義,用不懈的努力攻克了最兇的一種白血病!

書香門第育才子

不同的家庭教育,往往會将一個孩子塑造成不同的樣子。王振義雖然出生在民國亂世,但在優渥家庭的庇護下,他擁有了一段安逸的童年。

在燈紅酒綠與貧苦家庭并存的上海灘,王振義的家庭很幸運地屬于前者,三層洋樓和枝葉繁茂的花園,見證了他不俗的家世。

96歲醫生王振義: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藥價僅售200元

書香門第的熏陶下,王振義和他的兄弟姐妹都非常注重學習,不僅熟讀中國古籍,更掌握着兩門以上的外語。

那時,西方國家在上海租界内開辦學校,王振義在父親的安排下,在法租界内的薩坡塞國小中就讀。

從幼年開始,王振義就展現出了不一樣的學習天賦,無論是文史典故還是數理知識,老師隻要教授一次,他就能爛熟于心。

過人的學習天賦和勤奮的不懈付出,讓王振義在班級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震旦大學的入學邀請。

96歲醫生王振義: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藥價僅售200元

在沒有經過考試的情況下,王振義順利來到了震旦大學。當時,由于他的祖母剛逝世不久,在悲痛心情的影響下,他選擇了醫學專業。

正是這一選擇,讓王振義開始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也讓後世無數患者迎來了一位救命良醫。

在大學就讀的幾年間,王振義在醫學領域快速積累知識,同時經常參加醫院會診,醫學水準不斷提高。

在醫師們的一緻推舉之下,王振義從大學生逐漸成為了研究所學生、博士生,成功獲得了作為醫生診療的資格。

1948年,博士畢業的王振義來到了廣慈醫院,以住院醫師的身份開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96歲醫生王振義: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藥價僅售200元

随着臨床經驗的不斷豐富,王振義意識到了大陸醫學領域存在的諸多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血液病研究不足。

為了彌補這項領域的研究空白,王振義果斷找到了内科大家邝安堃,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

那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切都處于百廢待興的狀态之下,醫學研究領域同樣如此。

王振義在多次臨床診療之後,發現傷口出血其實和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有很大的關系,但國内卻沒有合适的測量方法。

由于醫院當時缺少矽膠等物資,王振義創造性的找來了石蠟作為替代,成功的開創了一種新的檢測方式。

96歲醫生王振義: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藥價僅售200元

除了實驗室中的研究外,王振義主動報名參加了“抗美援朝救援隊”,在戰場後方醫院為戰士們提供幫助。

兩年時間的生死磨練中,王振義看到了太多的生死離别,也對血液這一學科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戰後回到上海,王振義将戰場上經常遇到的血友病治療,作為了自己的研究重點。

經過一年多的研究後,王振義成功找到了一種新的診療方法,幫助醫生更快确診症狀。

随着醫療經驗的不斷增加,王振義在血液病領域的研究也越發成熟,但有一項讓人聞之色變的疾病,卻一直是他内心最大的坎。

96歲醫生王振義: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藥價僅售200元

這個疾病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不治之症——白血病。

醫者仁心立壯志

在醫院的病房中,王振義經常能看到深受白血病折磨的患者,這些病人躺在病床上,苦苦哀求醫生将他治愈,但自己卻對此無能為力。

這種挫敗感一次次沖擊着王振義的内心,如何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案,成為了王振義的一個心結。

在大多數人眼中,白血病是一個極為可怕的疾病,不僅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緻死率也極高。

96歲醫生王振義: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藥價僅售200元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白血病其實是一類血液病的統稱,在白血病這個類别之下,還有許多細分領域。

一般來看,慢性白血病的發展相對緩慢,醫生還能夠采取部分治療措施,但急性白血病一旦發作,就如同給患者宣判了死刑。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是其中最可怕的疾病,癌細胞會在骨髓中無限增生,當時沒有任何特效藥可供使用。

王振義在剛剛接觸這種白血病的時候,大陸國内醫學界對于這個病症還沒有很深的了解,更沒有前輩提供可操作的經驗。

書本成為了王振義了解這項疾病的重要管道,看着全球各地的種種病例,王振義更加堅定地想要攻克這項醫學難關。

96歲醫生王振義: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藥價僅售200元

每天問診、查房結束後,王振義就會鑽到檔案室和圖書館中,從一行行密密麻麻的文獻中,尋找有益的線索。

當時除了中國之外,其他國家的科學家同樣在尋找可行的辦法,在國際醫學雜志中有些許可供參考的理論成果。

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王振義看到了一名以色列醫學家發表的論文,文中指出白血病細胞在一定條件下,能夠轉化為正常細胞。

論文裡用小白鼠進行實驗的資料,引起了王振義的興趣,畢竟這也是在活體中難得一見的治愈案例。

96歲醫生王振義: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藥價僅售200元

為了驗證這種操作方法的可行性,王振義找來幾位醫生,共同組建了醫療小組,開始了“白血病細胞誘導分化”實驗。

由于當時的研究條件還很惡劣,醫院隻能為王振義提供一間四、五平米的小屋,儀器裝置也隻能使用臨床治療剩餘的部分。

物資不足、裝置落後、資訊閉塞,種種困難像大山一般矗立在王振義等人面前。

但王振義卻并沒有被困難吓倒,在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面前,他們的困難都變得不足為道。

每當太陽升起之時,王振義便會來到實驗室中,為今天的實驗做好充足準備。

之後,他便會先去醫院門診完成一天的治療工作,等到下班後,再鑽進實驗室開始測試。

96歲醫生王振義: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藥價僅售200元

一輪一輪的實驗,消耗着團隊中每個人的耐心,也耗費着王振義的青春歲月。

三年的時間裡,他沒有給自己放過一天假,沒有讓實驗室停歇一天,但這種努力卻沒能換來應有的回報。

物質條件局限下,王振義團隊的實驗始終難以突破瓶頸,白血病細胞像附骨之蛆一般,絲毫看不到被治愈的希望。

不僅僅是王振義的團隊,國外其他研究小組同樣沒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案,當初論文中出現的情況,好像隻不是昙花一現的美好願望。

失敗的情緒不斷在實驗室中蔓延,除了王振義之外,其他人都開始對這項研究産生了質疑。

96歲醫生王振義: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藥價僅售200元

畢竟人一生的青春歲月隻有幾十年,與其在這項看不到希望的項目中浪費時間,不如早日改變自己的科研方向。

王振義注意到了大家情緒的變化,在一次會議中,王振義拿出了必勝的決心,鼓舞起衆人的士氣,為了門外的病人,一定要做出成果!

有了王振義這個主心骨,科研小組成員重新喚起了内心的鬥志,繼續回到了各自的崗位中。

恰恰在這個時候,一篇國外文獻的發表,為王振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科研之路斬荊棘

這篇醫學文獻中提到了一種酸性物質,在這種物質的影響下,惡性良性腫瘤細胞會出現分化。

96歲醫生王振義: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藥價僅售200元

王振義敏銳地意識到,如果這種酸性物質對其他惡性良性腫瘤細胞有效,那麼很可能也會對白血病細胞有效。

為了驗證這一猜想,王振義找到了醫院,希望能獲得這種酸性物質。但結果非常遺憾,當時國内所有醫院都沒有這種前沿藥物。

無奈之下,王振義隻能退而求其次,使用一種其他的酸性物質作為替代,嘗試是否有可能取得效果。

之後的半年時間裡,科研小組徹底進入了“戰備狀态”,緊盯着實驗室中的白血病細胞的任何變化。

終于,在無數次失敗之後,科研小組終于找到了正确的藥劑配比,成功實作了将白血病細胞從幼期催化為成熟期的突破。

96歲醫生王振義: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藥價僅售200元

在撰寫實驗報告的過程中,科研小組成員止不住地落淚,簡單的文字中凝聚着他們多年的辛勤付出。

但目前王振義取得的成果,依然局限在瓶瓶罐罐的實驗室内,還沒有真正應用到臨床中,還不能證明這項藥物能夠在人的身上起效。

由于王振義使用的酸性物質對于人體有副作用,是以,醫院也不敢貿然進行使用,直到一個孩子的出現。

當時醫院接診了一個年僅五歲的女孩,她身患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生命體征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按照傳統化療方法,這個女孩必須要經曆痛苦的治療過程,并且療效也無法保證。

96歲醫生王振義: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藥價僅售200元

面對如此年輕的生命,王振義主動提出使用新的治療方案,為這個女孩博取一線生機。

在和女孩家長反複商讨之後,女孩的家長同意了王振義的方法,向女孩注射新的藥物制劑。

經過一個禮拜的提心吊膽後,女孩的病症發生了奇迹般的變化,王振義從死神手中搶救回了這個年輕的生命。

随後,王振義的治療方案被應用到了24個患者身上,這些病人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好轉。

從理論研究到實踐應用,八年時間的日夜奮戰,王振義為患者搶來了康複的曙光。

但當王振義将自己的科研成果遞交發表時,卻沒能叩開知名醫學雜志辦公室的大門。

96歲醫生王振義: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藥價僅售200元

雜志社認為王振義等人都是一線大夫,并不是學術權威,是以拒絕發表王振義的研究成果。

遭到閉門羹的王振義,隻能将論文發表在了海外的醫學雜志當中。随着論文的發表,王振義瞬間引發了醫學界的震動。

國際著名癌症研究專家裡查德教授,将王振義的成果稱為劃時代的醫學奇迹。

之後,大量海外專家來到上海學習經驗,無數榮譽像潮水般,包圍在了王振義身邊。

如果王振義将這項醫學研究申請專利,那麼他将獲得無盡的财富,但他卻毅然決然地将這項成果奉獻給了世人。

醫者仁心,比起外在的榮譽、頭銜,治好那些陷于深淵的病人,挽救那些遭受折磨的病患,才是他心中最重要的事業。

96歲醫生王振義: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藥價僅售200元

在此之後,王振義帶領着學生和科研團隊,不斷優化此種特效療法,成功讓患者生還率從10%提高到了97%!

2010年,王振義獲得了國家最高科技獎,同時,國際小行星中心還将一顆行星命名為了“王振義星”。

譽滿杏林樹豐碑

三國時期,名醫董奉不收患者錢财,隻要求治愈者種幾棵杏樹。多年後,這裡蔚然成林,留下了一座杏樹山。

王振義主動放棄專利,讓患者得到了便宜的藥物治療,如今,白血病藥物中,這項救命藥僅售200多元。

96歲醫生王振義: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藥價僅售200元

穿越千年的時空軌迹,王振義在如今物欲橫流的時代,用自己的行動再次為醫者樹立了豐碑。

那些從醫院中康複離開的病患,就像是千年前的一顆顆杏樹,記述着王振義的偉大付出。

除了這些醫學成果之外,王振義還将自己的從醫精神,一代代地傳遞給了後來之人。

在王振義的教導下,數十名醫學博士生、研究所學生走出校園,來到一線治療崗位。

他們傳承着王振義身上的醫者仁心,用自己的知識挽救着那些身處水火的病人。

96歲醫生王振義: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藥價僅售200元

孔子三千弟子,培養了七十二賢人。王振義雖沒有桃李滿天下,但卻創造了“一門四院士”的奇迹。

最為出名的陳竺、陳賽娟這一對院士夫妻,正是王振義的得意門生。除此之外,還有“937”最年輕的首席科學家陳國強院士。

這些從王振義的課堂中走出的才俊,成為了今天大陸科研學術界的中流砥柱,為大陸醫學研究開疆拓土。

随着王振義逐漸步入老年,體力上難以再長期待在實驗室中,為了讓年輕一代擁有更多機會,他主動辭去了上海血液研究所所長職務。

當所有人都以為王振義将會安度晚年的時候,他卻并沒有停止自己的科研腳步。

96歲醫生王振義: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藥價僅售200元

離開了實驗室,王振義将工作重心放到了相對輕松的課堂和醫院。每天在接診病患後,他會想方設法獲得最新的醫學報告。

過往,王振義為了記錄一則文獻,要在圖書館中手抄筆錄。如今,為了能了解學術動态,80多歲高齡的王振義開始學習使用電腦。

從開機到聯網,王振義像一個國小生一般,一點點掌握着新的東西,不斷閱讀新的材料。

在校園中,王振義還别開生面的采取了一周一次的“開卷考試”,但這次考試的對象不是學生,而是他自己。

他要求每位同學搜集一個疑難病例,統一在課堂中拿出讨論,同時他還會将自己本周搜集的文獻,制作成ppt向大家分享。

96歲醫生王振義: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藥價僅售200元

用王振義自己的話說,這項工作是一個苦差事,要肯下苦功夫、“死”功夫,更要耐得住寂寞。

回望王振義的人生旅程,耐得住寂寞幾個字,正是他不斷取得成功的“秘密武器”。

在幾十年帶領學生探索科研高峰的路上,王振義的醫德、師德讓所有人無比欽佩。

為了讓更多學生投身科研事業,王振義會緊盯着每一位學生的論文,逐字逐句幫助他們修改,直到論文徹底沒有問題。

根據陳國強的回憶,那時王振義老師白天非常忙碌,但依然會在晚上為他們修改論文,每一個字眼都要反複琢磨才罷休。

96歲醫生王振義: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藥價僅售200元

這些學生所完成的科研文章,其實大部分的功勞,都要放在王振義老師的身上。

但王振義卻從來都沒有過“貪功”的想法,隻要是學生參與的科研項目,學生的名字一定會署名在第一、第二作者的位置。

而自己的名字要麼徹底不出現,要麼就會放到參與作者的最後,以此肯定學生們的付出。

這種愛才、惜才的舉動,時常讓學生無比感動,以至于主動要求老師将署名位置提前,但王振義總會堅決拒絕。

醫者如雲的時代,王振義真的做到了譽滿杏林,百花齊放的時節裡,他始終是一枝獨秀的參天大樹。

96歲醫生王振義: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藥價僅售200元

在這顆參天大樹之下,無數幼苗肆意吸收着天地靈氣,蓬勃生長之下,讓大陸醫學界的森林變得更加枝繁葉茂。

結語:

從1996年第一次獲得100萬獎金開始,王振義便分文不取全部捐贈給了醫院、學校和血液研究所。

之後王振義榮獲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500萬獎金,更是将450萬捐贈給醫院,其餘部分贈與了科研團隊成員。

2020年,96歲高齡的王振義将生命科學獎獲得的700萬獎金,全部捐贈給了扶貧基金會。

96歲醫生王振義: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藥價僅售200元

六十餘年來的醫學研究中,金錢從來不是王振義的選擇,醫者的良心才是他始終追逐的信仰。

新時代的歌聲中,我們應當感激這樣偉大的教授,感激這個為人民鞠躬盡瘁的醫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