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了4個孩子,因太窮送出兩個,誰知四個兒子後來都成了億萬富翁

作者:MayHo美好
生了4個孩子,因太窮送出兩個,誰知四個兒子後來都成了億萬富翁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很多人都把金錢看得比親情還重要,但是今天的主人公卻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我們,隻要肯努力,就算是窮人家的孩子也一樣能創造奇迹,而且無論生活如何艱難,手足之情永遠都是最珍貴的财富。

生了4個孩子,因太窮送出兩個,誰知四個兒子後來都成了億萬富翁

從此天涯各一方

在四川新津縣的一個叫古家村的地方,有一對夫妻生下了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這個村子以前可是遠近聞名的窮村。

這對夫妻在孩子們出生前就已經想好了名字。四個兒子分别叫劉永言、劉永行、劉永美、劉永好,女兒叫劉永紅。

父母希望孩子們長大後能說會道,做事有模有樣,心靈純潔美好。雖然祝福很美好,但現實卻很骨感。

生了4個孩子,因太窮送出兩個,誰知四個兒子後來都成了億萬富翁

這家人的生活一直都很拮據,全靠父親微薄的工資維持。後來實在是太窮了,父母不得不把老二劉永行送給了一個做布料生意的人家。

誰知道劉永行在那家幹活時不小心從凳子上摔下來,腿就斷了。因為沒能及時醫治,腿腫了很久,最後還被送了回來。這次意外也給劉永行留下了病根,直到現在還受着傷腿的困擾。

老三劉永美就比較幸運了。有個叫陳耀雲的人很喜歡他,就把他過繼撫養了。陳家的條件比之前那戶人家好多了。

生了4個孩子,因太窮送出兩個,誰知四個兒子後來都成了億萬富翁

劉永美先是被改名叫陳順民,後來上學前又改名叫陳育新。雖然改了姓,但陳家和劉家的關系一直都很好,經常互相走動。

從農家子弟到商界巨頭

劉氏兄弟雖然從小天各一方,但他們的感情深似海洋。盡管生活的磨難把他們打散,但骨子裡流淌的血緣,讓他們的心始終緊緊相連。長大後,幾兄弟立下雄心壯志,誓要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生了4個孩子,因太窮送出兩個,誰知四個兒子後來都成了億萬富翁

兄弟幾個從小就懂得了勤勞和努力的重要性。劉永行為了掙錢,開始幫人修理電器。後來,幾兄弟東拼西湊,攢了1000塊錢,想要創辦一個收音機工廠。但由于拿不到生産許可,這個夢想最終破滅了。

後來老二最先邁出了創業的步伐。他看到擺地攤賺錢比打工快,就辭掉了工作,拉上兄弟們一起幹。

他們不怕苦不怕累,風裡來雨裡去,一個攤位從早擺到晚。雖然辛苦,但看到錢包一天天鼓起來,他們就覺得一切都值了。

嘗到了甜頭的兄弟們開始琢磨,要是能做點更大的生意該多好啊!他們把目光瞄向了當時最火的收音機。這玩意兒緊俏,利潤高,關鍵是技術門檻不高,正适合他們這幫半路出家的生意人。

生了4個孩子,因太窮送出兩個,誰知四個兒子後來都成了億萬富翁

說幹就幹,兄弟幾個湊了點本錢,開始研究收音機。他們分工明确,老大老二負責技術,老三老四跑銷售。本以為這次鐵定能大賺一筆,誰知道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資金鍊斷裂,生意黃了。

兄弟們個個垂頭喪氣,但誰也不甘心就此放棄。老三陳育新出了個主意,不如咱們改行養殖吧?這個投入小,見效快,正好能借機東山再起。

于是,幾個人東拼西湊,好不容易湊夠了錢,開始養雞養鹌鹑。他們起早貪黑,精打細算,很快就養出了上萬隻雞鹌鹑。看着這一大片生機勃勃,兄弟們美滋滋地算計着,這下發了,馬上就能成為萬元戶!

生了4個孩子,因太窮送出兩個,誰知四個兒子後來都成了億萬富翁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就在他們做着發财夢的時候,一個大客戶的倒閉,讓他們的希望瞬間破滅。眼看着辛辛苦苦養大的雞鹌鹑沒人要了,兄弟們欠下了一屁股債,幾個人甚至萌生了輕生的念頭。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兄弟們挺住,發誓說什麼也要把日子過下去。老四劉永好咬咬牙,主動請纓,要把雞鹌鹑都處理掉。

他一家一家地跑,一個一個地談,愣是把雞鹌鹑都賣出去了,雖然價格低得吓人,但總算是渡過了難關。

生了4個孩子,因太窮送出兩個,誰知四個兒子後來都成了億萬富翁

這次失敗的經曆,給劉氏兄弟上了寶貴的一課。盲目跟風創業是行不通的,必須要找準市場需求。憑借着之前養鹌鹑的經驗,他們很快嘗到了成功的滋味,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幾年後,劉氏兄弟已經成為了中國最大的鹌鹑養殖商。

但是,僅僅滿足于養鹌鹑,顯然不是劉氏兄弟的風格。他們敏銳地發現,盡管中國是農業大國,但飼料生産卻嚴重依賴進口。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巨大的市場機會!

劉氏兄弟決定孤注一擲,砸下幾百萬研發飼料生産技術。那個年代,幾百萬可不是個小數目。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

經過不懈努力,他們終于研發出了國産飼料,打破了國外企業的壟斷。很快,他們就開始與泰國正大集團這樣的國際巨頭争奪市場了。

生了4個孩子,因太窮送出兩個,誰知四個兒子後來都成了億萬富翁

到了90年代初,劉氏兄弟已經是身家上億的大富豪了。然而,這僅僅是他們傳奇人生的開始。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們将開啟各自的事業,将劉氏家族的版圖擴張到更廣闊的天地。

開枝散葉:劉氏兄弟的事業版圖

當劉氏兄弟的事業達到一定高度後,他們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和平分家,各自創業。這個決定,成為了劉氏家族發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從此,四兄弟開始了各自為政、開枝散葉的征程。

生了4個孩子,因太窮送出兩個,誰知四個兒子後來都成了億萬富翁

在分家時,兄弟們對飼料業務進行了劃分。他們按照市場區域,一分為四,各自負責一塊。這個決定,既避免了兄弟間的惡性競争,又確定了各自都有足夠的發展空間。這種分工合作的模式,為日後劉氏家族的騰飛奠定了基礎。

分家後,說幹就幹,老二劉永行率先出擊,成立了東方希望集團。他憑着多年的行業經驗和敏銳的商業嗅覺,迅速在農牧業站穩了腳跟。

公司的規模越做越大,利潤一年比一年高。不過幾年功夫,劉永行就跻身中國富豪榜,成了名副其實的大亨。

老三劉永美也不甘示弱。他瞄準了化工領域,創辦了華西希望集團。别看他是個"跑出來的和尚",但骨子裡還是劉家人。

他憑着過人的膽識和魄力,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很快就在化工界嶄露頭角。如今,華西希望已經成為行業翹楚,劉永美也有了"化工大王"的美譽。

生了4個孩子,因太窮送出兩個,誰知四個兒子後來都成了億萬富翁

論起事業版圖,還要數老四劉永好。這個當年的"雞司令",如今俨然成了商界巨擘。他的新希望集團涉足農牧、食品、地産等多個領域,年收入高達2000億,在民營企業中傲視群雄。劉永好還當選了全國人大代表,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民營企業家代表"。

外人看到劉氏兄弟各自為政,還以為他們要分家了。但隻有他們自己知道,這不過是一種政策罷了。

兄弟幾個心裡明鏡似的,無論是誰的公司,大家都有股份。他們的利益早就綁在一起了,誰也離不開誰。

就拿新希望來說,劉永好固然是董事長,但劉永林和劉永美也都是股東。三個人齊心協力,把新希望打造成了一艘行業巨輪。同樣,在東方希望和華西希望,兄弟們也都占了一定的股份。可以說,他們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生了4個孩子,因太窮送出兩個,誰知四個兒子後來都成了億萬富翁

提起劉氏兄弟,業内也是無不交口稱贊。他們的企業文化積極向上,員工士氣高漲。不少人都說,在劉家公司幹活,比在自己家還踏實。兄弟幾個對員工關懷備至,逢年過節還常常組織大家一起聚餐、旅遊,俨然一個大家庭。

劉氏兄弟各自為政的戰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他們已經成為了中國商界的标杆性人物。

20年前,劉永行和劉永好曾經攜手登上中國首富的寶座。20年後的今天,四兄弟的事業依然蒸蒸日上。

基業長青,一代更比一代強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劉氏家族似乎正在打破這個魔咒。這份濃濃的兄弟情,也感染了他們的下一代。劉永好的兒子劉暢,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的。

生了4個孩子,因太窮送出兩個,誰知四個兒子後來都成了億萬富翁

耳濡目染之下,他自然而然地繼承了父輩的基因。如今,劉暢已經接過了新希望的帥印,成為了新生代的接班人。

在劉暢的帶領下,新希望煥發出了新的活力。他大膽啟用年輕人,鼓勵創新,帶領公司向更高的目标進發。同時,他也延續了父輩的家風,與兄弟們同舟共濟,攜手并進。

作為家族的第三代,劉暢從小就接受了優質的教育。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為新希望集團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了4個孩子,因太窮送出兩個,誰知四個兒子後來都成了億萬富翁

事實上,劉暢一直堅信,下一代一定會比上一代更加優秀。在他看來,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他們生長在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多元的時代,他們有更廣闊的視野,有更多的機會去創新、

除了劉暢,劉永行的兒子也已經加入了家族企業。盡管他還很年輕,但已經展現出了不俗的才華。

作為家族的第二代,劉永好的三個哥哥則一直保持着非常低調的作風。他們鮮少出現在公衆視野中,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存在。

但是,這并不意味着他們的成就不夠耀眼。如果當年劉氏兄弟沒有分家,他們很可能會一直占據中國首富的寶座。

生了4個孩子,因太窮送出兩個,誰知四個兒子後來都成了億萬富翁

結語

劉氏兄弟的成功,既有個人奮鬥的因素,也離不開家庭的支援和兄弟間的互幫互助。他們從農村走出,憑借着勤勞和智慧,一步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商業帝國。這種白手起家的經曆,鍛造了他們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勇于開拓的精神。

而在這個過程中,家庭的力量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劉永好曾經說過,他們兄弟之是以感情如此深厚,是因為從小一起經曆了太多苦難。那些艱難的日子,患難與共的經曆,成為了他們一生最寶貴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