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來人民币上有一個錯别字,故意印錯了幾十年,從來都沒有改過?

作者:齊醫生言猶在
原來人民币上有一個錯别字,故意印錯了幾十年,從來都沒有改過?

雖然現在大家更多的是用手機支付的方式購物,但紙币的地位依舊沒有被撼動,且有些人也願意随身帶着一些紙币以備不時之需。

小王就是這樣做的,他的錢包裡面經常會裝有不同金額的紙币。

這天在吃飯時,小王的同僚突然說要考一考他,讓他說出來人民币印錯的地方在哪裡。

原來人民币上有一個錯别字,故意印錯了幾十年,從來都沒有改過?

聽到這個問題,小王覺得同僚是在開玩笑:“錢怎麼可能會印錯呢,印錯不會發行出來的。”

聽到小王的回答,同僚讓小王将錢包的人民币拿出來,讓小王仔細再看看。

然而小王左看右看還是沒發現哪裡印錯了,同僚笑了笑,指着“圓”這個字問道:“你覺得這個字是對的嗎?”

原來人民币上有一個錯别字,故意印錯了幾十年,從來都沒有改過?

一、印錯了幾十年“圓”

10元、20元、50元、100元……,這是平時用文字以及數字記錄人民币金額的情況,可以看出的這裡面用到的都是“元”而非“圓”。

那麼,為何在人民币上,卻都給印成了“圓”?這是不是印錯了?

在此可以先肯定一件事情,那就是人民币印錯的機率相當之小,是以“圓”在這裡就是正确的,并不需要去進行修正。

而至于這樣做的原因,其背後有着一定的曆史意義,也蘊含了大陸深厚的文化底蘊。

原來人民币上有一個錯别字,故意印錯了幾十年,從來都沒有改過?

大陸從宋代開始,就出現了紙币,被稱之為“交子”,代替了當時在市面上流通的銅錢、金銀等。

盡管後來因為通貨膨脹的緣故,導緻了這種紙币貶值,但也為後世繼續使用紙币打下了基礎。

到了清朝時期,随着歐洲銀币傳入到了中國,這種便于攜帶的銀币逐漸地流通了起來。

除去大家通過電視劇,所知道的“大洋”這個名字之外,這種銀币也因為都是圓形的,是以被稱之為是“銀圓”。

原來人民币上有一個錯别字,故意印錯了幾十年,從來都沒有改過?

但也并不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貨币才被用帶有“圓”的名字來命名。

實際上再往前追溯,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當時的貨币上被打了一個圓形的孔,用來穿上繩子攜帶在身上,古人對這樣的貨币稱之為“圓”。

到了新中國成立,用到的硬币依舊采用了圓形的設計,而“圓”這個字也繼續出現在了發行出來的人民币上,成為了一種有着曆史傳統意義的象征。

原來人民币上有一個錯别字,故意印錯了幾十年,從來都沒有改過?

隻不過随着時間的一再推移,再加上為了讓更多的人更快學習到文化知識,國家也在大力普及簡體字。

是以到了1995年明确規定了用“元”作為人民币的法定機關後,書面上用“圓”來代稱貨币的情況就逐漸減少并消失了。

但不用“圓”作為法定機關是一回事,讓其繼續出現在人民币上又是另一回事了。

除去是繼承了傳統之外,其實也跟中國自古以來的“圓”文化有關系。

原來人民币上有一個錯别字,故意印錯了幾十年,從來都沒有改過?

“圓”這個字可以說在中國人的心中,有着相當特殊的意義,代表着幸福圓滿,代表着由始至終。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所規定的官方貨币“秦半兩”,就是外圓内方的,之後曆朝曆代的官方貨币中,都能看到圓形貨币的身影。

雖然現在書面上,都是用“元”來表示了,但兩個字都讀“yuan”。

這種相似的讀音,也讓“圓”所代表的意義,可以繼續地進行流傳,卻對人民币的美觀與價值也沒有造成影響。

原來人民币上有一個錯别字,故意印錯了幾十年,從來都沒有改過?

是以不要覺得“圓”字是印錯的,甚至可以将其當作是人民币的文化精髓所在。

不過除去這一點,如果有發現人民币上存在其它的錯誤,那就有可能會是一些喜歡收藏紙币的人,可遇不可求的錯版人民币了。

二、錯版人民币值得收藏嗎

“聽說錯版人民币收藏起來之後,等過一些年,可以換比實際面值要多很多的錢。”

作為一位平時就喜歡收藏東西的人,劉女士有了收藏錯版人民币的打算。

原來人民币上有一個錯别字,故意印錯了幾十年,從來都沒有改過?

而她之是以産生了這樣的念頭,根源是在一個有幾百人的收藏愛好者群裡。

她被人加了社交賬号,問有沒有收藏錯版人民币的打算,并描述了這類收藏的前景。

面對這種主動過來詢問的人,劉女士是抱有警惕心的,更何況她還隐隐約約地記得,之前好像聽說過,人民币是不可以進行買賣的。

是以,很擔心這個加她的人是在“挖坑”。

原來人民币上有一個錯别字,故意印錯了幾十年,從來都沒有改過?

于是劉女士找了自己同樣喜歡收藏,且在收藏界有一些名氣的朋友進行了咨詢。

在聽到了劉女士遇到的事情後,朋友勸說她不要輕信錯版人民币收藏能一夜暴富的言論,因為很多它就不是錯版,而是有人刻意僞造的。

正常情況下,人民币在發行之前,每一個制作環節都相當地精确,幾乎不會印刷或模闆上的錯誤,且還有着嚴格的檢驗程式。

當然凡事無絕對,但出錯的機率,可能才千萬分之一,這也就代表着錯版人民币很稀少。

原來人民币上有一個錯别字,故意印錯了幾十年,從來都沒有改過?

“那這不正好說明了,錯版人民币值得收藏嗎?畢竟物以稀為貴啊!”劉女士發出了疑問。

這個時候,其實她忽視了在收藏界還有一個詞,那就是“有價無市”。

的确因為稀少的緣故,除去一些小道消息,甚至在一些正兒八經的新聞裡面,都會曝出錯版人民币收藏價值高的資訊。

這也吸引到了不少被所謂的“輕松拍出百萬價格”等誇張标題打動了心思的人。

原來人民币上有一個錯别字,故意印錯了幾十年,從來都沒有改過?

然而與其它的收藏品相比,錯版人民币不易變現,這對于絕大多數收藏愛好者而言,在值得投資的價值上就已經打了折扣。

即便能進行變現,一般價格也就在數百元或幾千元左右,上萬的都比較少。

是以,存在“難以出手”、“價值一般”這兩個問題的情況下,真正原因收藏錯版人民币的人少之又少。

再加上市面上有一些人罔顧法律僞造假的錯版人民币,倘若沒有擦亮眼睛,很可能會上當受騙。

原來人民币上有一個錯别字,故意印錯了幾十年,從來都沒有改過?

一般的錯版人民币,出現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漏印、折白、折角、位移等方面,很多時候大衆并不會發現。

但如果是比較明顯的錯誤,如折白、折角這一類的,發現後可以到銀行進行更換。

但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前提,那就是拿到銀行更換的,一定要是真的錯版人民币。

如果是假的會被銀行沒收,甚至還可能會在一些特殊情況下進行報警處理。

原來人民币上有一個錯别字,故意印錯了幾十年,從來都沒有改過?

至于造假的錯版人民币是怎麼來的,絕大多數會是利欲熏心之人在原有真的人民币的基礎上,通過褪色的、挖補等方式制造出來的。

目的就是吸引一些渴望暴富的人花錢收藏,進而達到牟取暴利這一目的。

根據大陸的法律條文規定,故意損毀人民币屬于是違法行為。

也就是說,這種被刻意做出來的“錯版人民币”,在造假的那一刻開始,其實就已經失去了收藏價值。

原來人民币上有一個錯别字,故意印錯了幾十年,從來都沒有改過?

除此之外,國家方面也明令禁止對正在流通的人民币進行交易買賣。

是以如果真的很想要收藏錯版人民币,也不要企圖能借此賺錢了,因為不可能進行合法的買賣。

目前在市面上,主要流通的是第五套人民币,不過第四套人民币也沒有退出,隻是數量上少了一些。

是以能出現在拍賣市場可供收藏的錯版人民币,以已經退出流通領域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套人民币為主,也有一部分會是古時候的舊紙币。

原來人民币上有一個錯别字,故意印錯了幾十年,從來都沒有改過?

可即便如此,錯版人民币值不值得自己去收藏,還是需要謹慎地思考一番的。

可不要因為一時的貪心,被不法分子鑽了空子,那就得不償失了。

三、有真正的錯版人民币嗎

由于市面上魚龍混雜的現象所緻,是以也有人很懷疑,到底存不存在真正的錯版人民币。

對于這一點,隻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原來人民币上有一個錯别字,故意印錯了幾十年,從來都沒有改過?

就拿第四套人民币中的兩元紙币來說,其背面選用的風景,是南海有名的“南天一柱”。

可是在紙币上,原本“柱”字旁一豎本應該按照筆畫是往下走的,但印刷出來卻是向上走的,令“柱”成為了“拄”。

但也有很多人覺得,這裡并沒有印錯,隻不過是視覺上看着像而已。

另外,1999年版的人民币在面值的後面,少了“YUAN”這個機關。

原來人民币上有一個錯别字,故意印錯了幾十年,從來都沒有改過?

這也是别認為距離現在最近的錯版人民币,引起了一些人收藏的興趣。

但到底是不是“錯版”,這個其實并沒有相關人員明确給出答複,更多的是在收藏愛好圈子内,流傳着這樣的說法。

而且這些錯版人民币都是可以正常使用的,并不是說隻能擺放一旁看着。

是以是“真”是“錯”,更多的還是看待角度上的差別。

原來人民币上有一個錯别字,故意印錯了幾十年,從來都沒有改過?

結語

人民币上的“圓”是一種文化傳承,并非是單純地錯印問題,不能視同為錯版人民币。

而且僅用這一個小小的細節,就能引起人們的好奇,進而去了解與中國貨币相關的知識,也不失為一種“聰明”的做法。

原來人民币上有一個錯别字,故意印錯了幾十年,從來都沒有改過?

至于想要收藏錯版人民币的朋友,也要深入了解相關情況,不要被虛假誇張的說辭蒙蔽。

貨币更重要的意義,還是在于流通于市場,促成各種交易,給市場經濟注入“活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