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回顧
74歲的張爺爺這幾天常感覺腹痛,直至疼痛難忍,他才來到醫院就診。原來,張爺爺多年前曾患有慢性闌尾炎,這一次的劇烈腹痛與闌尾炎複發有關。
無獨有偶,86歲的劉奶奶最近出現了腹痛、腹脹等症狀,并伴有劇烈的嘔吐,經檢查,劉奶奶被确診為腸梗阻。
在這兩個病例中,兩名老年患者的疾病不同,但都屬于急腹症的範疇。急腹症是以突發腹痛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疾病,其症狀多種多樣。由于器官和功能退化、身體對發炎的反應不夠靈敏,老年人的急腹症症狀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視,延誤治療。
下面,筆者就為您介紹急腹症的常見症狀,以及發生急腹症後該怎麼辦。
帶您了解急腹症
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腹部疾病的總稱,特點是起病急、進展快、病情重、表現多樣。急腹症的常見原因包括闌尾炎、膽管疾病(膽囊炎/膽道結石)、消化道穿孔、腸梗阻等,通常需要緊急處理。
闌尾炎 闌尾炎是急腹症的常見原因之一,通常由闌尾管腔阻塞進而出現發炎反應引起,患者可出現腹部劇烈疼痛、發熱、惡心、嘔吐等症狀。
膽囊炎/膽道結石 膽囊炎是膽囊發生發炎引起的,膽道結石則是膽囊或膽管内結石坎頓,阻礙膽汁排洩,進而使患者出現腹痛。患者可有右上腹部劇烈疼痛、惡心、嘔吐等症狀。
消化道穿孔 消化道穿孔可由消化道潰瘍、胃腸道惡性良性腫瘤或其他病變引起。發生消化道穿孔後,消化液和消化道内的食物殘渣等外洩到腹腔内,可引起嚴重的腹膜炎。這種情況通常表現為劇烈的腹痛、腹部肌肉緊張等。
腸梗阻 腸梗阻是指腸道内的某一部分被阻塞,食物或液體無法順利通過,引起腹部脹痛、嘔吐、便秘等症狀。腸梗阻可由腸套疊、惡性良性腫瘤、粘連、發炎等引起。
胃腸道出血 胃腸道出血可能由潰瘍、胃腸道惡性良性腫瘤、食管靜脈曲張等疾病引起,患者可出現黑便、嘔血、腹痛等症狀。
腹膜炎 腹膜炎是腹膜的發炎,可由細菌感染、化學刺激等引起。患者可出現劇烈的腹痛、發熱、腹部肌肉緊張等症狀。
如何鑒别急腹症
急腹症需要迅速進行幹預。您可以通過以下方面來判斷自己是否為急腹症。
症狀的突然性和嚴重性 急腹症通常突然發生,且症狀較為嚴重。患者應注意是否有突然出現的劇烈腹痛、嘔吐、腹部脹痛、持續性惡心等症狀。
疼痛的持續時間 通常,急腹症的疼痛是持續性的,且有可能逐漸加劇。如果症狀持續時間較長,或者在短時間内沒有緩解,就要警惕可能是急腹症發作。
疼痛的位置和放射痛 在不同情況下,急腹症的疼痛部位不同,主要與腹部器官受累的位置有關,有時疼痛可放射至其他部位,如背部、肩部或腰部。如果您感到腹部疼痛并且疼痛放射到其他部位,就應引起警惕。
疼痛的性質和特點 急腹症的疼痛通常是劇烈的刀割樣疼痛或刺痛,而不是隐痛或脹痛。患者可能感到腹部異常緊繃或僵硬,而不是僅僅感到不适。
是否伴随其他症狀 急腹症的疼痛通常伴随其他症狀,如嘔吐、腹瀉、便秘、發熱、出汗、面色蒼白、心跳加快等。
腹部觸診 患者可以輕輕按壓腹部,注意是否有腹部壓痛、腹部肌肉緊張等體征。如果腹部出現劇烈疼痛、劇烈壓痛或肌緊張,說明可能存在嚴重的腹部疾病。
提示
患者應密切關注自身症狀及其變化,如果突然出現劇烈腹痛等症狀,務必及時就醫。在就醫時,應詳細告知醫生自己的症狀和病史,特别是與急腹症相關的病史及手術史,這有助于醫生快速鑒别急腹症,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發生急腹症該怎麼辦
盡快就醫 患者及其家屬可立刻撥打“120”急救電話,或直接前往最近的醫院尋求醫療幫助。就醫的目的是及早明确病因,并立即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保持安靜 在前往醫院的路上,患者應盡量保持安靜,避免進行劇烈的運動,盡可能做到平穩呼吸。這樣做有助減輕腹部的疼痛和不适感,對急腹症的急救也很重要。
避免進食和飲水 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手術治療。進食和飲水會增加胃腸道的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加重腹部疼痛,引起惡心、嘔吐等症狀。嘔吐不僅會加重腹部不适,還可能導緻液體和電解質失衡,加重病情,增加手術風險。此外,食物和液體的存在可能影響影像學檢查的準确性,幹擾醫生檢查和評估病情。對于腸梗阻引起的急腹症,進食和飲水可增加腸道内壓力,增加梗阻或破裂的風險,進而加重病情。
松解衣服 如果患者感到呼吸困難或者有緊迫感,可以松解衣物,以減輕胸部和腹部的壓力,緩解不舒适感。
不要服用止痛藥 止痛藥可能掩蓋症狀,影響醫生對疾病的診斷。在未經醫生評估之前,患者應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藥。
注意觀察 患者及其家屬應密切關注症狀變化,在就診時盡可能準确地描述症狀。如患者有其他慢性疾病,建議就診時攜帶以往病曆,幫助醫生做出正确的診斷并治療。
家屬應為患者提供情緒支援 急腹症可能會給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引發焦慮情緒。此時,家屬需要适當安慰患者,給予其充分的情緒支援,使患者從容面對自身病情和後續治療。
提示
通過詢問病史,觀察疼痛的性質、部位,評估伴随症狀以及進行觸診、影像學檢查等,醫生可以快速鑒别急腹症,并采取适當的治療措施。
來源:老年健康報
文:淮北礦工總醫院急診科 張慧子
策劃:鄭穎璠
編輯:王千惠 秦明睿
校對:李詩堯
稽核:管仲瑤 徐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