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隔70多年,家人來看你了!

作者:周到用戶端

“大伯,我來看你了,75年了,家裡人一直想念你……”

4月3日,區烈士陵園中松柏蒼翠,59歲的汪加濤眼噙熱淚,凝視着汪明烈士的墓碑。

英靈不朽,山河永念。清明時節,不少像汪加濤這樣的烈士親屬走進闵行區烈士陵園祭掃,他們有些是第一次與自己的烈士親人“相聚”,有些遠赴千裡隻為看望一眼,多年的哀思與相逢的欣慰交織在一起,讓這個清明節,有了許多更厚重的含義。

時隔75年的“問候”

“大伯,我來看你了”

在區烈士陵園,專程從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趕來的汪加濤,在從業人員陪同下,來到汪明烈士的墓碑前,為親人獻上鮮花。

時隔70多年,家人來看你了!

“等了那麼多年,當我接到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的電話,告訴我‘大伯終于有下落了’的時候,我父母都很激動”,汪加濤輕撫墓碑說道,“一直未了的心願,現在終于了卻了。”

時隔70多年,家人來看你了!

據悉,汪明烈士1930年出生于江蘇省,生前擔任解放軍三十軍九十師後勤衛生部醫療隊軍醫,1949年5月在解放上海戰役中犧牲,年僅19歲。雖然隻在自己家人口中聽過大伯的故事,但汪加濤自豪不已,“我爺爺和父親跟我說過,大伯就在上海當兵,他長得非常清秀帥氣,人也很聰明。”

時隔70多年,家人來看你了!

因為汪加濤的父親已經85歲,行動不便,是以此次清明節,汪加濤特意代表家人前來祭拜烈士親屬。望着墓碑,他思緒萬千,“父親要是身體健康的話,肯定會親自過來,我現在代替他‘圓夢’了,也謝謝政府部門,幫我找到大伯的安葬地,我們家人的思念有了着落。”

時隔70多年,家人來看你了!

40多年前的尋親信函

區烈士陵園講解員張燕莉告訴記者,其實早在40多年前,相關政府部門就已經多方尋找烈士親屬,幫烈士“回家”。“因為汪明烈士和園内的周才生烈士,都是江蘇省沭陽縣人,是以當時的上海縣民政局曾經向沭陽縣民政局發過信函,希望能找到烈士親屬線索。”不過因為當時通訊條件不佳,尋親工作隻能停滞,好在多方都沒有放棄,終于在多年後為汪明烈士找到親屬,告慰英靈。

“一定會接你回家”

一本立功證、一封家書……胡敬軒烈士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9歲,而當時他的女兒胡琴芳隻出生26天。

時隔70多年,家人來看你了!

胡敬軒烈士的家書,上有“努力殺敵,争取立功,保衛自己的祖國”字樣,現存放在區烈士陵園紀念館

“爸爸,我今天來看你了,你離開我們已經72年了,我到北韓去了2次都沒找到你,等我能去了以後我還要去找你。”胡琴芳在胡敬軒烈士的墓碑前哽咽道。

時隔70多年,家人來看你了!

胡琴芳帶着父親的英雄紀念章前來祭掃

1951年,出生于現今浦江鎮地域的胡敬軒烈士參加革命,抗美援朝期間曾先後榮立三等功二次,1953年2月19日在北韓執勤時犧牲。“我媽媽今年已經99歲了,她一生都沒改嫁,一直在等我的父親,因為我父親的遺骸還在北韓,還未找到。”

時隔70多年,家人來看你了!

胡敬軒烈士的立功證,現存放在區烈士陵園紀念館

在胡琴芳的記憶中,家人對于父親的牽挂從未減退。為了尋找父親打仗犧牲的地方,她和父親的戰友、段有才烈士的女兒多次前往北韓和南韓,“前幾天,我去了南韓的三八線上,拼命地叫你不知道你聽見了沒有?”胡琴芳擦拭着父親的墓碑,像是和他久違地說說話,“前幾年,烈士陵園造了新的墓碑,你和旁邊的段有才叔叔兩個人也要互相照顧好,我和段有才叔叔的女兒有生之年還要去北韓找你們,如果找不到,會叫小輩繼續傳承下去,一定會接你回家。”

時隔70多年,家人來看你了!

胡琴芳指着區烈士陵園湖邊的一棵梅花樹告訴記者,“這是我種的梅花樹,我在樹下牌子上寫了想對父親說的話,花開的時候,父親仿佛就能回來看看這個和平年代。”

千裡寄哀思

“點亮”烈士回家之路

目前,有188位烈士被安葬在了區烈士陵園。2020年12月,區烈士陵園與今日頭條公益項目“尋找烈士後人”項目合作,為97位有明确籍貫地且尚未找到親人的烈士尋找親人。截至目前已為13名烈士“點亮”回家之路,為4名烈士找到了家人,其中一位就是冉見烈士。(具體内容請點選:“冉見”,再見家的方向)

時隔70多年,家人來看你了!

去年清明前夕,來自貴州省遵義縣的黃先生來到區烈士陵園,一遍遍撫摸着墓碑上冉見烈士的名字。原來,黃先生偶然間刷到了闵行區烈士陵園釋出的“為烈士尋親”活動,其中就有冉見烈士的資料,經比對,覺得就是他的舅公冉見,是以專程前來祭拜。

但是,區烈士陵園尋親小組與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核實時發現,遵義縣的冉見烈士資訊記錄中籍貫位址和生前部隊資訊相同,但犧牲經過不同。遵義記錄冉見烈士1950年7月積勞成疾犧牲,闵行記載冉見烈士在1949年5月解放上海戰役中犧牲。

時隔70多年,家人來看你了!

經過尋親小組繼續追尋,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播南街道辦的一位從業人員主動提出,冉見烈士就是他爺爺的弟弟,家中長輩持有1983年頒發的冉見同志《革命烈士證明書》。難道有兩位同名同姓的烈士?還是尋找的是同一個人?

經反複溝通,分析兩家家族譜系,最終确定兩位冉見不是同一個人。但由于年代久遠且資料缺失,憑遵義當地的記錄無法确認誰才是安葬在闵行烈士陵園的烈士,兩方都善意地認為安葬在闵行區烈士陵園的冉見烈士就是自己的親人。

時隔70多年,家人來看你了!

冉茂勝前來祭拜冉見烈士

雖然烈士後人不能完全确定,但他們都是烈士的家鄉人,都帶來了故土的思念。今年清明節,烈士親屬冉茂勝專程從貴州省遵義市趕來,為這位先輩祭掃,“冉見是我的爺爺的父親,看到我的親人和陵園其他烈士的墓茔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顧,衷心感謝大家。”

來源: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