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薩哈羅夫與西方派主要人物都有誰?不同政見者時期又有什麼政見?

作者:史海甄客百曉生

主要人物

1921年薩哈羅夫出生在莫斯科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其父親是一位實體學教師。1938 年薩哈羅夫考入莫斯科大學學習,四年後以優異成績畢業,成為一名軍工企業工程師。

1945年進入蘇聯科學院實體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薩哈羅夫由于在蘇聯研究氫彈工作中的卓越貢獻,被西方稱為蘇聯氫彈之父。1953年32歲時他就成為蘇聯科學院最年輕院士,并很快出任國家原子能委員會首席顧問。

薩哈羅夫與西方派主要人物都有誰?不同政見者時期又有什麼政見?

薩哈羅夫曾三次榮獲“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号,并獲國家獎金和列甯獎金。從 1957年起,他開始關心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尤其關心他所從事的核研究造成的社會後果。他認識到,大氣中的核試驗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環境,這些放射性元素能引起癌症,緻使成千上萬的人死亡。

當他目睹一名年輕士兵慘死在氫彈試驗過程的場景後,心靈受到震撼。尤其是1957年和1960年兩次核事故後薩哈羅夫開始公開要求赫魯曉夫停止核試驗。1958年他第一次向最高當局提出要求取消當年的大氣層核試驗計劃,遭到政府拒絕。

薩哈羅夫與西方派主要人物都有誰?不同政見者時期又有什麼政見?

1961年和1962年,他又兩次上書赫魯曉夫,建議停止大氣層核試驗,未獲成功。赫魯曉夫在其回憶錄中間接地提到這件事情,“他以為由于自己發展了氫彈,就有權決定将來怎樣使用氫彈,這卻太過分了。”

1968年,薩哈羅夫完成了《關于進步、和平共處和思想自由的思考》一文,呼籲蘇美停止軍備競賽,實行真正的和平共處,從此,開始了他的持不同政見者生涯。1970年年末,他和查理澤等人成立“蘇聯人權委員會”以後又多次上書勃列日涅夫,繼續要求實行民主化。

薩哈羅夫與西方派主要人物都有誰?不同政見者時期又有什麼政見?

1973年,蘇聯政府取消了他的社會主義英雄稱号和其它嘉獎,并在報刊上開始公開批判他的行為。1975年薩哈羅夫因為“捍衛人權、裁軍和所有國家之間的合作而進行的鬥争,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和平”而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蘇聯政府拒絕他出境領獎。

1980年,由于強烈抗議蘇聯出兵阿富汗,薩哈羅夫被放逐到小城高爾基。戈爾巴喬夫上台後,恢複了自由後的薩哈羅夫曾經當選為蘇聯首屆人民選舉的蘇維埃代表。

薩哈羅夫與西方派主要人物都有誰?不同政見者時期又有什麼政見?

政治思想

《薩哈羅夫回憶錄》(AHдpeйCaxаровBоспоминаHИЯ),以及備芯錄、公開信等。薩哈羅夫為代表的西方派積極參加各種持不同政見者的活動,他們的主要思想如下:

薩哈羅夫認為蘇聯社會發展遠不像宣傳的那樣美好,官僚主義成風,特權階層A錢腐敗,政治上缺乏民主,社會公正遠未實作,當今蘇聯實際上不是社會主義制度,而是一個典型的國家資本主義社會。

薩哈羅夫與西方派主要人物都有誰?不同政見者時期又有什麼政見?

在《論國家與世界》一書中薩哈羅夫寫到:雖然在莫斯科蘇聯政府大樓前人來人往,一派繁榮景象,但是在高牆後面卻有許多難以克服的沖突。

“大多數居民為糊口而勞碌奔波,少數人則腦滿腸肥,安于固步自封,社會結構則是裝潢門面而效果又很差。絕望的人們包圍進階機關的接待室,其中特别令人嫌忌者直接被送進了精神病院……蘇聯政治經濟制度被斷然稱為其它一切國家通用的樣闆是最公平的、人道的、進步的,保證最高勞動生産率,最高生活水準等等這個信條愈是加以堅決擁護,其中大部分諾言的徹底台就愈明顯。信條經受不住與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作比較。”

薩哈羅夫與西方派主要人物都有誰?不同政見者時期又有什麼政見?

如果仔細分析蘇聯社會的特征就會發現,蘇聯并不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應該最簡潔地稱之為'國家資本主義社會’,也就是這樣一種社會。它和西方類型的現代資本主義之間的差别是,在經濟以及文化,思想和其它主要生活領域内實行全盤國家化,黨和政府的全部壟斷。……全盤的國家壟斷,正如許多作者指出的,必将轉為不自由和被迫遵從,因為每個人都要完全依從國家。

薩哈羅夫與西方派主要人物都有誰?不同政見者時期又有什麼政見?

在危機時期,不自由造成恐怖,而在比較安定時期,不自由則造成無能官僚的統治、愚昧無知和麻木不仁。”我們的經濟也不像宣傳所說的那樣,我們沒有世界上最高的勞動生産率,甚至沒有希望在可見的未來按這種名額趕上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而且,還存在着不斷軍國主義化的傾向。

我們的财富“一大部分用于巨額軍備支出,用于在世界各地--從近東到拉丁美洲--秘密和公開擴張的經費,用于保障特權社會階層更加高度的生活水準,用于彌補官僚主義上司作風的種種荒唐行為的昂貴代價。

薩哈羅夫與西方派主要人物都有誰?不同政見者時期又有什麼政見?

人民生活同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大部分居民的居住和生活條件仍然很差。大陸在革命前曾經是歐洲的糧倉,現在農業的經常歉收成了世界糧食供應問題難以解決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在蘇聯持不同政見者西方派看來,法制觀念水準很低是蘇聯社會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憲法同其它一些法律之間存在着明顯的沖突,而且,社會生活許多重要方面沒有納入法律規章之内。例如70年代初期蘇聯還沒有一部出版法,結果導緻違法亂紀行為和長官意志橫行。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蘇聯社會“絕非是一個公平的社會。

薩哈羅夫與西方派主要人物都有誰?不同政見者時期又有什麼政見?

雖然國内沒有進行相應的社會學調查,或是保密,但可以斷言:大陸在 20至 30年代,最終在戰後時期已經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官僚主義政黨階層,他們自稱為'負責幹部’……這一階層有它的生活方式,有它明确規定的社會地位,有'主子’、'頭目’,有它的語言和思想方式。”盡管報紙廣播每天提醒普通蘇聯公民,說他是國家的主人,但是,人民明白誰是真正的主人。

薩哈羅夫與西方派主要人物都有誰?不同政見者時期又有什麼政見?

那些“早晨和晚間坐在黑色保險轎車裡,沿着寂靜的,交通遮斷的街道飛馳而過”的負責人才是國家的主人,他們掌握了國家财産配置設定權,實際上也就完全控制了依靠國家生活的人民。

薩哈羅夫還指出:“黨和國家在文化和意識形态領域内實行壟斷,其後果特别有害。

思想統一化經常地--從學校課桌到教授講壇--要求人們虛僞、順應愚昧和裝傻。不斷玩弄那種令人哭笑不得的,宗教儀式般的、普遍宣誓效忠的把戲,把事業、健全心智和人類尊嚴等一切意念都排擠到次要地位。

薩哈羅夫與西方派主要人物都有誰?不同政見者時期又有什麼政見?

作家,藝術家演員,教師以及入文學者在如此可怕的思想壓制下生存,以至于人們不得不奇怪,藝術和人文科學為什麼在我們國完全消失……思想一進制化,排斥異己,加上冷酷的政治現實,導緻對持不同政見者不斷進行迫害。”這種迫害不僅僅表現在政治和司法層面,同時,生活方面也在進行,如解職,阻礙當事人孩子受教育和找工作等等。

西方派的主張

第一,在政治上實行社會民主化、自由化和公開性,加強法制,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推行社會改革,通過和平的手段最終使社會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互相接近、趨同,形成一個統一的開放的多元社會,進而,消除當今時代悲劇性的對抗和熱核戰争的危險。

薩哈羅夫與西方派主要人物都有誰?不同政見者時期又有什麼政見?

在經濟方面繼續推行改革政策,擴大企業自主權,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存在,實行有利于農民的稅收政策,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

深入進行1965年的經濟改革,擴大所有生産機關的經濟自主權。“廣泛組織綜合的生産聯合企業(公司),并在生産計劃、工藝規程、供銷、财務和人事等問題上給予企業更大的自主權,把同樣的權力推廣到較小的生産部門。在經過深入細緻研究後,對國家控制的形式和程度作出科學的評定。”

薩哈羅夫與西方派主要人物都有誰?不同政見者時期又有什麼政見?

同時,“推行有利于集體農莊莊員、國營農場勞工和個體農民在宅旁園地增加農業生産的措施,擴大這一經濟成分的耕地……擴大農村一切合作經營方式,并修改稅收政策,允許根據企業的利益雇用勞工和付給報酬,改革農村物資供應制度。在服務行業、醫療、小宗商業、教育等方面擴大發揮私人主動精神的可能性和有利性。”

在法律方面要保證司法部門獨立行使自己的職權,加快立法步伐,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确立司法公開和透明的原則,停止對不同政見者的政治迫害。在司法程式上消除公開和隐蔽的歧視,包括信仰和民族等方面的歧視。

薩哈羅夫與西方派主要人物都有誰?不同政見者時期又有什麼政見?

隻要不違背公民的基本權利,訴訟程式都要真正公開。“采取一些改進法院和檢察院工作的措施,應使這些機構不受行政當局和地方勢力、偏見和人事關系的幹預。大赦政治犯。頒布一項法令,規定必須全文公布政治性案件審訊速記記錄。”建議讨論由蘇聯最高蘇維埃準許第21屆聯大通過的人權公約和贊同這一公約的節略紀錄的問題。

薩哈羅夫與西方派主要人物都有誰?不同政見者時期又有什麼政見?

結語

總的來說,從上述可以看出西方派(法制派)要求民主和自由,加強法制,保障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

他們認為維護權利的主張是持不同政見者運動中各個派别和各種形形色色的思潮共同追求的主要目标,它不僅可以為那些被沒有給人們帶來起碼幸福的僵化教條說教搞的筋疲力盡,并且對任何理論和信仰都不感興趣的人們提供一種現實的支撐,而且随着維護權利的思想深入人心,有助于民主與法制的不斷推進,這也為社會主義制度和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互相接近、趨同提供了具體的促進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