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避雷”之重點監測名額解析

作者:中彙信達
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避雷”之重點監測名額解析

2023年度的彙算清繳馬上就要如期而至,我們先了解一下企稅彙算清繳的重點監測名額,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提前知悉風險事項,防患于未然。

下面我們了解一下風險監測名額種類:

一、報表與發票間的監測

主要涉及财務報表中成本費用資料與取得的發票之間存在不比對的監測名額。

【案例】申報表财務費用與發票金額不比對

【分析】簡單了解就是企業會計上财務費用列支金額大,而取得财務費用發票金額小,是以存在被懷疑虛列财務費用的風險,或者未按規定調增的可能(比如銀行手續費未取得合票票據需調增),容易引起稅局關注。

【應對解決】

1.需核實資料是否填寫錯誤,如資料填寫錯誤,修改相關資料内容。

2.如資料填寫無誤,需核實是否取得相關發票,利息收入屬于增值稅的征稅範圍,銀行是可以開具增值稅發票的,企業應當取得合規發票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參考檔案:《》(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28号)第九條。

【延伸】實務中有些企業會憑銀行的交易回單入賬并稅前扣除的,不太規範,應當向銀行索取發票的。

二、報表間的監測

主要涉及的是企稅彙算清繳報表和财務報表、企稅季報,并可能會與個别小稅種如印花稅、個稅報表之間存在監測名額。

(一)企稅彙繳報表與年報财務報表間的各項資料比對

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報表,稅局背景會與企業的年報财務報表做資料比對,比如營業收入、營業支出、利潤總額需一緻等,是以企業如涉及提前申報了财務報表年報,但又有資産負債表日後事項或者是涉及差錯調整等情況,導緻财務報表資料有變化的,應先更正财務報表後,再做企稅彙算清繳的申報。

【案例】關于利潤總額的比對提示資訊(申報表利潤總額與利潤表不一緻) 

【分析】“利潤總額”是填報納稅人當期的利潤總額。此項資料是按會計口徑填寫,是以應與财務報表-利潤表中“利潤總額”資料保持一緻。

【應對解決】針對以上風險提醒,或者類似風險提醒,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核對資料,确實不一緻的,再去判斷哪個資料是對的:

1.如彙繳資料是對的,那麼财務報表年報資料申報錯誤,需更正财務報表後,再去申報彙繳報表。

2.如财務報表的資料無誤,大機率是彙繳時填錯了,修改彙繳報表資料,核對無誤後就可以申報了。

【延伸】由于主表在利潤總額計算部分未設“研發費用”“其他收益”“資産處置收益”等項目,對于已執行《财政部關于修訂印發2019年度一般企業财務報表格式的通知》(财會[2019]6号)的納稅人,在《利潤表》中歸集的“研發費用”通過《期間費用明細表》(A104000)第19行“十九、研究費用”的管理費用相應列次填報;在《利潤表》中歸集的“其他收益”“資産處置收益”“信用減值損失”“淨敞口套期收益”項目則無需單獨列示,直接根據執行新準則後計算公式填報“營業利潤”欄次。

(二)企稅彙繳報表與企稅季報的資料比對

彙算清繳報表和企業所得稅季報預繳報表,主要是校驗資産總額和從業人數的資料比對,也會校驗預繳稅款,但預繳稅款都是提取過來的,是以需要重點關注資産總額和從業人數的資料比對。

【案例】關于資産總額的比對提示資訊(基礎資訊表中的資産總額與季度申報表中的資産總額不一緻)

【分析】基礎資訊表中的資産總額是季度平均值的口徑,應該和第四季度企稅預繳表的季度平均值保持一緻。

【應對解決】一般情況該欄次直接核定下發資料,您檢查下資料是否有誤,若填寫有誤,可以參照以下公式手工修改正确即可: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平均值之和÷4。

【延伸】實務中,會存在因重分類原因導緻資料不一緻的情況,比如季報按重分類之前申報,年報是按重分類之後申報的,存在合理的原因導緻不一緻,此提示不影響的,需留存好相關資料,但是規範操作,财務報表季報和年報均應按照重分類後的資料進行申報。

三、彙算報表内的異常名額監測

企業填報彙算資料申報前或是申報後,金四的大資料系統會去監測企業的異常調整事項,比如其他費用或者其他調整資料偏高、折舊資料偏高等異常調整事項,通常出現了這類風險名額提醒後,部分稅局會去聯系企業,要求其解釋或者是修改報表。

【案例】其他銷售費用比例過高

【分析】彙算清繳《期間費用明細表》列示比較齊全,基本能涵蓋企業發生的銷售費用内容,其他欄次是兜底項目,比例較高,容易引起稅局關注是否存在虛列銷售費用。

【應對解決】

1.需核實資料是否填寫錯誤,如資料填寫錯誤,修改相關資料内容。

2.根據業務實質将“其他”費用合理歸集到該表的1至24行對應行次填報。

3.如确定不能劃分至第1至24行,建議準備好賬簿、憑證、發票等相關證明資料,以備稅局要求做進一步解釋說明。

【案例】營業收入與營業成本不比對

【分析】企業在做賬時,一般是确認收入的同時确認成本,有收入正常就有相應的成本,若企業确認實際隻有收入沒有成本,容易引起稅局關注。

【應對解決】

1.需核實資料是否填寫錯誤,如資料填寫錯誤,修改相關資料内容。

2.如資料填寫正确,建議準備好賬簿、憑證、發票等相關資料,以備稅局要求做進一步解釋說明。

【延伸】實務中,對于服務行業,如果将全部成本計入了期間費用,不是很規範,建議合理分攤成本,比如對應的人員工資也是企業成本的一部分。

來源:億企赢。本文内容僅供一般參考用,均不視為正式的審計、會計、稅務或其他建議,我們不能保證這些資料在日後仍然準确。任何人士不應在沒有詳細考慮相關的情況及擷取适當的專業意見下依據所載内容行事。本号所轉載的文章,僅供學術交流之用。文章或資料的原文版權歸原作者或原版權人所有,我們尊重版權保護。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