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個愛挖鼻孔的人,或早或遲要承受4個“後果”?勸你手下留情

作者:齊醫生言猶在

#精品長文創作季#

每個愛挖鼻孔的人,或早或遲要承受4個“後果”?勸你手下留情

“你怎麼又挖鼻孔啊,沒看見閨女跟你學的,不管自外面還是在家裡,無時無刻不在挖鼻孔。

前天幼稚園老師給我打電話,說她把鼻子都摳破了還不厭其煩的挖,都是你教壞的。”

“我有什麼辦法,春天毛絮那麼多,鼻子不舒服嘛,自然不自覺地想要挖一挖,你難道不會這樣嗎?哎,不過敏的人命真好。”

“什麼過敏啊,都是心理作用罷了,手上幹點别的事自然就想不起來鼻子不舒服,也就不會挖鼻孔了。

我現在想幫着孩子改正都不好改了,你說怎麼辦啊。”

每個愛挖鼻孔的人,或早或遲要承受4個“後果”?勸你手下留情

其實不隻是小孩子,相信生活中不少成年人也有挖鼻孔的小癖好。

手指清理鼻孔的瞬間,不僅感覺到鼻子暢通了,心理上還有一種莫名的滿足感。

但實際上,長期習慣性挖鼻孔,卻會帶來一些健康風險。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控制不住想要挖鼻孔,一挖起來就沒個完呢?

長期挖鼻孔的後果又是什麼?如果想要糾正這個習慣,該做些什麼呢?

每個愛挖鼻孔的人,或早或遲要承受4個“後果”?勸你手下留情

一、挖鼻孔的小癖好,多是從幼年開始的

按照幼兒的成長規律來看,當他們具備一定的自主行動能力時,探索欲望會到達頂峰。

除了探索生活環境,當然還包括對自己身體的探索,而這個階段,最容易出現的就是挖鼻孔行為。

這種行為其實是孩子好奇心的一種展現,孩子可以通過挖鼻孔來了解鼻腔内的不同狀态。

每個愛挖鼻孔的人,或早或遲要承受4個“後果”?勸你手下留情

比如感冒時會不停地流鼻涕,鼻腔裡面濕濕黏黏的,而幹燥的情況下,鼻屎會變得特别硬等等。

為了進一步探索鼻子的功能,有些孩子甚至會往鼻孔裡塞一些異物。這也是為什麼醫院接診的時候總能從孩子鼻孔裡取出花生米、黃豆、玩具零件等物品的原因。

随着挖鼻孔的進一步深化,孩子不斷成長,成為一個成年人,挖鼻孔的行為則可能涉及到習慣成瘾性,以及情緒調節。

每個愛挖鼻孔的人,或早或遲要承受4個“後果”?勸你手下留情

有過挖鼻孔經曆的朋友應該深有體會,這個舉動會給人一種由内而外的舒适感,能使人放松。

尤其是成年後面對生活中容易引起情緒波動的問題時,挖鼻孔甚至能讓心情變得相對松弛。

當人們習慣了用這種行為來改善焦慮、緊張,挖鼻孔自然會成為條件反射性習慣。

甚至會演變成“情緒波動→挖鼻孔→舒适”的定向行為模式。

每個愛挖鼻孔的人,或早或遲要承受4個“後果”?勸你手下留情

有說法稱,一個人的行為模式,與其小時候受到的限制有關。

父母的否定或阻止,反而會成為孩子行動的最大動力。

簡單來說,如果孩子小時候常常被教育或要求不能挖鼻孔,其長大後不受限制的情況下,挖鼻孔的習慣會更加自然的形成。

除了行為習慣外,心理方面的強迫傾向(不同程度的潔癖)也驅使着挖鼻孔行為的産生。

每個愛挖鼻孔的人,或早或遲要承受4個“後果”?勸你手下留情

生活中一部分人對于污垢有強烈的清潔欲望,包括自己的身體也不例外。

鼻孔内的鼻屎會不斷産生,在有強迫傾向的人眼中就是肮髒的、不能被接受的,為了讓身體保持幹淨,這些人便會不受控制的清理鼻孔。

抛開特定因素下固有的行為模式,也有些人挖鼻孔呈現階段性,比如換季引發了過敏或上火。

每個愛挖鼻孔的人,或早或遲要承受4個“後果”?勸你手下留情

鼻腔當中的不适感難免促使人們通過挖鼻孔來緩解,不隻是清理鼻屎,手指接觸鼻腔内部同樣能起到緩和作用。

成年人挖鼻孔的習慣受多重因素影響綜合形成,有心理層面的,也有生理層面的,當然也包括環境層面。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挖鼻孔并不是個好習慣,該行為背後可能隐藏着威脅許多健康風險。

二、一時的“爽”,或帶來4個後果

1、破壞過濾系統

人吸入氣體的入口便是鼻腔,環境中的空氣需要先經過鼻腔再通過呼吸道吸入肺部。

每個愛挖鼻孔的人,或早或遲要承受4個“後果”?勸你手下留情

吸入過程中,呼吸道的過濾性組織會對空氣進行初步過濾,而鼻毛和鼻腔内的粘液,能很好的吸附雜質,使被吸入的氣體更加潔淨。

如果經常挖鼻孔,會造成鼻毛大量脫落,鼻腔内過于幹淨。

分泌物所剩無幾,便不能起到過濾的作用。

要知道,人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呼吸,鼻腔的初步過濾工作量還是比較大的。

沒有了該有的保護屏障,呼吸道接觸到雜質的可能性會大幅提升。

每個愛挖鼻孔的人,或早或遲要承受4個“後果”?勸你手下留情

2、損傷或出血

生活中有些人挖鼻孔下手沒輕重,修剪指甲的習慣也不夠好,導緻挖鼻孔造成了内部皮損,甚至是流血的問題。

鼻腔内的組織本身就十分敏感,如果留下傷口,無論是發炎反應帶來的刺癢感,還是鼻腔内傷口結痂的異物感,難免讓人感覺不适。

繼而再次将手指伸向鼻孔内,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這種持續性的行為,可能造成鼻粘膜越發敏感脆弱,抗敏能力日益減退。

每個愛挖鼻孔的人,或早或遲要承受4個“後果”?勸你手下留情

以至于後續出現一有鼻子不舒服,輕輕一挖就出血的情況,這對于人體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3、感染風險增加

雖說生活中人們經常倡導勤洗手,但是在挖鼻孔這件事上,除了強迫症人士,能做到提前對手部進行清潔的普通人數量少之又少。

鼻子不适通常是一種突發性的生理反應,人體會不自覺的出現條件反射,用手來解決問題。

試想一下,如果這是一根一天都沒清洗過的手指,上面的細菌數量可想而知,特别是對于外出工作的人群。

每個愛挖鼻孔的人,或早或遲要承受4個“後果”?勸你手下留情

正如剛才提到的,挖鼻孔可能造成鼻腔内損傷出血,如果手指上滿是細菌,這無疑增加了細菌傳播的機率。

“運氣好”的情況下,細菌甚至會從傷口處入侵人體。

4、疾病風險提升

臨床上常見的鼻炎、鼻窦炎、鼻疖腫等問題,某種程度上都和挖鼻孔造成的鼻腔内組織損傷有關。

鼻腔環境在長時間的實體性破壞下,發生了病理性改變。

每個愛挖鼻孔的人,或早或遲要承受4個“後果”?勸你手下留情

再加上感染機率提升、屏障功能下降,相較于那些沒有挖鼻孔習慣的人來說,患病率會更高一些。

除了鼻腔範圍的疾病外,挖鼻孔還可能因為感染加深而引發中耳炎、鼓膜炎等症,包括鼻咽癌的發病率也會變相提升。

三、挖鼻孔的習慣改怎麼糾正?

挖鼻孔的習慣可以是持續性也可以是階段性,對于階段性的行為,安穩度過特定時段,習慣便會得到改善。

而對于那些頑固的挖鼻孔選手,可能需要更多的方法來糾正。

每個愛挖鼻孔的人,或早或遲要承受4個“後果”?勸你手下留情

1、積極治療原發病

考慮到有些鼻腔不适或挖鼻孔行為是疾病引起的,積極治療原發病,即可減輕不适,進而減少挖鼻孔的次數。

比如鼻腔方面問題,目前最常見的就是春季呼吸道過敏引起的瘙癢感,為了避免呼吸道不适,大家外出時可以佩戴口罩。

對于一些症狀較為嚴重,不挖鼻孔不痛快的人群,也可以就醫檢查過敏原,用藥物治療的方式來抗敏,以解決鼻腔不适。

而對于強迫症、潔癖這種心理層面因素引發的挖鼻孔行為,則要盡早聯系專業的心理治療團隊。

每個愛挖鼻孔的人,或早或遲要承受4個“後果”?勸你手下留情

用科學的疏導方法來改善和避免挖鼻孔行為的發生。

2、轉移注意力

對于一些無意識的挖鼻孔行為,究其根本不過是人們無聊時的行為怪癖。

對于這類行為習慣,适當分散注意力或許能有效避免手指不自覺地靠近鼻孔。

比如說,人們在工作時、看電視時、玩手機時、讀書時等等,通常不會出現無意識的挖鼻孔行為。

當大腦專注于一件事情時,手上的動作也會配套進行。比如敲鍵盤、劃手機螢幕、翻書頁,而不是挖鼻孔。

每個愛挖鼻孔的人,或早或遲要承受4個“後果”?勸你手下留情

也是以,這種非長期性、非習慣性的挖鼻孔是無需糾正的。

找個“正事”幹,自然就會忘記挖鼻孔。

而對于一些有意識的挖鼻孔行為,轉移注意力也很好用。讓自己的雙手忙起來,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挖鼻孔行為出現的次數。

3、用“擤”代替“挖”

對于一些因鼻子不适才挖鼻孔的人群,使用擤鼻涕的方式來緩解不适,能大幅降低挖鼻孔帶來的潛在風險。

每個愛挖鼻孔的人,或早或遲要承受4個“後果”?勸你手下留情

擤的方式不需要手指直接接觸鼻腔内部,而是在鼻部外側操作,用閉嘴呼氣的方式将鼻腔内的污物或分泌物排出。

如果遇到擤鼻子無法緩解不适的情況,也可以用手指墊着紙巾在外側輕輕捏一捏鼻翼到鼻梁中間的區域。

内部的刺癢感、異物感會适當得到緩解。

如果遇到氣候相對幹燥,鼻屎過于堅硬不好排出的情況,也可以選擇醫用洗鼻器來輔助清潔鼻腔。

每個愛挖鼻孔的人,或早或遲要承受4個“後果”?勸你手下留情

總結

挖鼻孔看似是個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實際上卻隐藏着多種健康危機。

鼻腔敏感、内部損傷、出血、感染風險提升、疾病患病率提高,都和長期挖鼻孔存在聯系。

為了避免鼻腔健康受到影響,還請通過多個角度糾正挖鼻孔的不良習慣。

積極治療原發病、轉移注意力、尋找替代行為,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人們挖鼻孔的次數,以防止鼻腔乃至耳鼻喉問題的發生。

各位朋友,你是否也有挖鼻孔的小癖好呢?你的鼻腔是不是比一般人更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