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轉念的力量(深度好文)

作者:洞見
轉念的力量(深度好文)

萬物随心,

心念一轉,萬物皆轉。

作者:洞見July

佛家常說,物随心轉,境由心生。

我們每個人看到的世界,其實都源于我們的心念。

一念美好,萬物皆美好,一念苦澀,衆生皆苦澀。

很多時候,不是世事太複雜,而是我們的心念太紛繁。

學着把消極的念頭趕出腦海,用樂觀的心态面對一切,所有的逆境,都是歲月對你的獎賞。

1

轉念,是把大事化小事

作家杜伽爾說:“在事實面前,我們的想象力越發達,後果就越不堪設想。”

就像有些人考試失利了,第一反應是覺得自己再也不行了。

可換種想法,所謂的考試也不過是一場排名遊戲。

即便這次暫落人後,以後也還有無數次機會去彎道超車。

就像有些人創業失敗了,最先想到的是自己無路可走了。

可改變思維,把人這一生的路當成連綿的山脈。

既然此時你已身處低谷,那未來的每一步,就都是上坡路。

很多事情在發生的時候,我們都以為它是滅頂之災,是彌天大禍。

可轉念一想你就會明白,再大的難關,也不過是生命中的一段小插曲。

董宇輝曾在演講中講起自己奶奶的故事。

在他還小的時候,爺爺奶奶家種着幾畝果園。

老兩口忙活一整年,換來果園微薄的收入,這幾乎就是他們所有的經濟來源。

可是有一天,突然下了一場大冰雹,把果園裡所有的果子都打到了地上。

當時果子已經長到小孩子的拳頭那麼大,但口感還是酸的,沒法吃也沒法賣。

家裡人都擔心奶奶會是以大受打擊,老人家卻表現得異常平靜。

她覺得,這些果子必然還有用處,是以就獨自跑到果園,把果子都收集起來。

回家後,她把一部分果子送給了村裡養牛養羊的人家,剩下的一部分則做成了蘋果醋。

就這樣,一件天大的事,在奶奶眼裡分分鐘就化作平常事。

深受觸動的董宇輝,從那以後就明白了一個道理:

所謂絕境,不過都是心境。

轉念一想,人生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事。

聽過一句話:“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隻是故事。”

人活着,勢必會遭受無數的挫折與失敗。

但再絕望的際遇,把時間拉長,回頭看它也不值一提。

再苦難的遭遇,也總會随着時間的逝去,消散為過眼雲煙。

既然如此,何不學着轉變心态,用未來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當下的境況。

把大事看小,把小事化了,即便生活為難你,你也能風輕雲淡地挺過去。

轉念的力量(深度好文)

2

轉念,是把難事變易事

著名時尚編輯孫婵剛入行時,遇到過一個十分嚴苛的上司。

在上司的要求下,他們幾乎每一篇文章都要改十幾遍。

為了想到一個滿意的标題,他們甚至還要加班到淩晨。

更讓人抓狂的是,上司對文章細節摳到了極緻,一個錯别字都會被拉到群裡點名。

那個時候,孫婵經常被罵到懷疑自己。

很多同僚受不了,紛紛選擇了離職。

孫婵也想辭職,但她轉念一想:

這工作固然很難,但也不是無法完成。

隻要把問題拆解,一步步解決,總能寫出讓上司滿意的文章。

于是,為了減少被罵,她開始在細節處下功夫。

标題不出彩,她就翻遍全網去對比;文中有錯字,她就拉上同僚反複檢查。

就這樣,原本的困難模式,被她一步步攻克成簡單模式。

而她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變強,受邀成為上司的合夥人,在這個行業混得風生水起。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被巨大的目标吓到,覺得自己怎麼也不可能完成。

項目那麼難,我絕對想不出好方案;工程那麼大,我肯定搞不定甲方。

可換種思路,所有的麻團,也都是由一個線頭開始的。

再遠的地方,一步一步來,也總能到達目的地。

想起王陽明的一段經曆。

有一次,王陽明帶着衆多學生去爬山。

山勢陡峻,山高路窄,很多學生爬到一半就氣喘籲籲,放棄了登頂的念頭。

也有一部分學生跟着老師登上了山頂,不過他們也都累得坐在地上,大口喘氣。

反觀王陽明,他神色飛揚,精神抖擻,沒有一點疲憊之感。

學生們納悶不已,問王陽明為啥不累?

王陽明隻回答了八個字:山高萬仞,隻登一步。

不管做什麼,緊盯着結果隻會讓自己充滿畏懼。

把眼光拉到當下,努力完成目前的一小步,你才能逐漸書寫出滿意的結局。

樊登曾說,人生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你的想法出了錯。

當你被負面的念頭占據腦海,任何困難都會被無限放大。

而你越想逃避,就越容易被打趴下。

相反的,當你開始直視深淵,不再畏懼挑戰,你會發現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解決方法。

換一種思路去面對,再難以逾越的障礙,也會被你一步一步跨過去。

轉念的力量(深度好文)

3

轉念,是把壞事當好事

有哲學家認為,一件事至少有三種狀态:

事實本身,你看到的事情,和你願意相信的事情。

人活在世上,遇見的所有事并無真正的好壞之分。

如果你隻關注它壞的一面,必然會被圈定在負面思維中。

換種心境,那所有的事與願違,也不過都是上天的另有安排。

汪曾祺就是這樣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在西南聯大上學時,學生們常需躲避空襲。

但每次警報響了,汪曾祺總是帶着零食,跑向有賣炒松子的松林方向。

因為他想的是,就算被炸死,能吃飽也算是一樁美事。

在特殊時期,汪曾祺被打成了右派,平白進行了三年的勞動改造。

同期回來的人全都愁眉苦臉,精神萎靡。

隻有他得意地說:“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在汪曾祺的世界中,仿佛從無壞事發生,因為不管多難的日子,他總能把它過成詩。

有人說,人在起心動念時,就已經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很多事情,好與壞,其實就是一念之差,福與禍,也全憑自己如何看待。

前幾天,網友@小溪在買早餐的路上,聽到鄰居王姐在和丈夫吵架。

原來,兩人本來計劃好今早出發去旅遊,但是車子爆胎了。

王姐埋怨對方沒有早點檢查車況,臨出門搞這麼一出,自己的年假又浪費了。

丈夫卻說自己昨天還開得好好的,這下不僅沒法出門,修車又要多花一筆錢。

兩人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聲調越來越高,氣氛也越來越緊張。

就在這時,他們的兒子喊了一句:

“你們都别吵了!難道我們不該慶幸,這車子幸好沒有在高速上爆胎嗎?”

聽了這話,王姐和丈夫詫異地對視一眼,下一秒,便恍然大悟,笑了起來。

俗話說,人生禍福苦樂,皆由念想造成。

人生是好是壞,不在于當下的境遇,而在于你的内心。

有時候,你轉變一下心念隻需一分鐘,但這一分鐘卻足以讓你重新變得快樂。

每逢壞事發生,多想想它好的一面。

也許正是因為你的某一念,你便會于峰回路轉中,發現命運藏起來的驚喜。

《菜根譚》中講:

“苦樂無二境,迷悟非兩心,隻在一轉念間耳。”

人這一生,際遇起伏不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關要渡。

若用消極的心态面對,生活中處處都是磨難與艱辛。

而學會轉念,把逆境當成人生的修行,把絕路當成拐彎的出路。

那再艱難的境遇,再坎坷的命運,也不過是平淡生活中的小插曲,能為你的人生增添不少樂趣。

點個贊吧 ,保持樂觀,奮力前行,未來就一定會有好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