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鄰居不是活人!”多地買商品房存放骨灰!到清明節才有人!

作者:伊人夕上岸

在今日社會,人們對于生死問題的處理方式發生很大改變。以前,我們都有“人生在世,死後入土為安”的傳統習慣。

視訊加載中...

可随着城市化程序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度日益增高,城市内的墓地資源越來越緊張,随之而來的喪葬費用也居高不下。這種情況下,有人采取了一種驚人的應對方式——将亡者的骨灰置于遠離城市的商品房内,用這些房子作為亡靈的“寓所”。

這種做法最先在一線二線城市流行起來。在繁華城市,一塊墓地可能就要幾十萬元,管理費也是天文數字。眼看墓地資源日益緊張,喪葬費用居高不下,有些人隻能采取這種極端方式安置先人。在距離城市較遠小區購買一套廉價商品房,多個亡者的骨灰放在裡面,成為亡靈的“住所”。

“我的鄰居不是活人!”多地買商品房存放骨灰!到清明節才有人!

這種行為得到廣泛傳播後,在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骨灰房”的景象。有小區16棟樓住10萬個骨灰盒,甚至一棟樓裡的“骨灰房”超過了活人戶口。這給周邊居民帶來了隐患:濃重的香熏味道難聞,清明節和春節時房内的哭聲音樂聲嘈雜難當。

許多“骨灰房”内部雕梁畫棟,連蓋裝潢都十分考究,而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卻營運不善。這嚴重影響和破壞了正常人的生活方式。有網友對此表示擔心,這種無序的“骨灰房”蔓延會使許多小區淹沒在詭異的靈魂氣息中,破壞房屋價值和社群環境。

“我的鄰居不是活人!”多地買商品房存放骨灰!到清明節才有人!

從長遠來看,整個小區可能會變成鬼影橫飛的廢墟。我們都知道,商品房之是以叫“陽宅”,就是适合活人居住。把亡靈長期存放在陽宅裡,違背了我們國家的入土為安的傳統文化習俗,也給他人生活帶來隐憂。面對這一問題,我們需要從根本上解決“墓地價格高于戶籍可以承受”的難題。

“我的鄰居不是活人!”多地買商品房存放骨灰!到清明節才有人!

政府應破格提供更多低廉的公墓地,加快建設火化場,緩解墓地資源緊張。要整頓好喪葬行業,控制相關費用,建立起以人為本的多層次喪葬服務模式。隻有使群眾在尊重傳統的同時,也能以寬裕的心态埋葬親人,并不至于采取像“骨灰房”這樣的極端手段,這類社會問題才能真正解決。

“我的鄰居不是活人!”多地買商品房存放骨灰!到清明節才有人!

社會也要引導群眾正确認識生死。活人應住在陽宅,而亡靈應入土為安,這是中華文化的基本預設。我們不應故意破壞這一規則規則,也不該長期占用他人居住場地來安放亡者骨灰。我們應以更加開明和負責任的态度來對待這一問題。

“我的鄰居不是活人!”多地買商品房存放骨灰!到清明節才有人!

政府應出台明确的相關法律法規,明令禁止在商品房内長期大量放置骨灰,同時也要加強監管,一旦發現違規行為,要及時進行執法幹預。群眾自覺性也需要提高。我們不應自找麻煩,也不該給他人帶來困擾。

“我的鄰居不是活人!”多地買商品房存放骨灰!到清明節才有人!

骨灰安置在墓園或者骨灰塔,可以選擇海葬等方式,以示尊重他人權益。每個家庭的先人,都不應成為他人生活的障礙或威脅因素。社會各界也應出面宣導相關知識,引導大家持以積極和開放的心态來對待生死問題。隻有每個人都能承擔社會責任,這類社會問題才有可能真正得到解決。

“我的鄰居不是活人!”多地買商品房存放骨灰!到清明節才有人!

在新型社會變化的浪潮下,生死問題面臨新的挑戰。作為新一代的我們,有責任倡導理性和負責任的态度來面對。我們應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傳統,兼收并蓄,幫助社會形成一個既尊重傳統又開放進取的新格局,使群眾在生死邊緣也能過上寬裕和充滿尊嚴的生活。

“我的鄰居不是活人!”多地買商品房存放骨灰!到清明節才有人!

網友們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歡迎評論區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