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口氣憋了兩年,德國終于抓住把柄,這次被卡脖子的,成了美國

作者:立馬觀花

近日,德國海關部門在波羅的海港口扣留了一艘從俄羅斯出發的貨船,在西方對俄制裁的背景下,這本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但令人感到吃驚的是,這艘船上拉着的,可是美國的貨。根據德國當局的說法,該貨船載着的從俄羅斯購買的濃縮鈾以及桦木。

而在俄烏沖突爆發後,歐盟對俄羅斯實施了一系列制裁,雖然并未禁止從俄羅斯進口濃縮鈾。但木材卻是被嚴格限制的,是以德國有權将這艘船扣下。但話說回來,即便濃縮鈾沒有被限制,美國作為發起對俄制裁的始作俑者,卻公然與俄羅斯進行交易,又如何向盟友交代。

而一向對美國言聽計從的德國,之是以選擇攔截美國的貨,想必也是忍無可忍了。

自從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德國就成了援烏隊伍裡面的頂梁柱,也吃了不少啞巴虧。當時,烏克蘭希望德國提供“豹2”坦克,但德國出于不願激怒俄羅斯的角度考慮,一口回絕了這個請求。之後,美國卻耍了個花招,承諾會緊随其後提供“M1”坦克,讓德國放松了警惕。但當德國松口以後,美國卻以産量跟不上為由,拒絕兌現承諾,坑了德國一把。

一口氣憋了兩年,德國終于抓住把柄,這次被卡脖子的,成了美國

【德國總理朔爾茨通路阿聯酋尋求天然氣供應】

之後,就是衆所周知的“北溪”管道被炸事件。當時,即便所有的證據都指向美國,但德國還是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繼續深入調查。在失去了俄羅斯的廉價能源供應以後,德國總理朔爾茨遠赴中東談合作,而美國不僅沒有選擇出手相救,反而憑借自身的能源優勢,出台了很多補貼政策,吸引德國的能密集型産業赴美建廠,造成了德國“去工業化”的窘境。

包括眼下烏克蘭在前線陷入窘境以後,壓力又給到了德國,美國希望其能向烏克蘭提供“金牛座”飛彈,還引發了俄羅斯的核戰威脅警告,最終又是德國扛下了一切。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卻和俄羅斯保持着生意往來,多少有點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意味,是以德國出手攔截美國貨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且這麼一來,德國也算報了一箭之仇,之前因為美國被能源問題卡脖子,現在換成美國被卡脖子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大家都注意到了,這次美國從俄羅斯進口的是大量的濃縮鈾。濃縮鈾是一種通過提高天然鈾中鈾-235同位素含量以用于核反應堆或核武器的鈾。在冷戰期間,美國大量生産濃縮鈾,以供能源和國防使用。對于民用核能來說,濃縮鈾主要用作核電站的燃料。

一口氣憋了兩年,德國終于抓住把柄,這次被卡脖子的,成了美國

【俄羅斯要求重新開機“北溪”管道被炸案】

美國曾經持有大量的濃縮鈾庫存,不過随着國際核不擴散協定的簽署和執行,及其對核材料管理的嚴格規定,美國和其他國家一樣,都在逐漸減少高濃度濃縮鈾的使用,并轉向使用較低濃度的鈾作為核反應堆的燃料。但慢慢地地,美國發現直接從俄羅斯進口反而更便宜,于是陸續關閉了核反應堆,本土的鈾礦開采、轉化、濃縮等前端核燃料循環産業不斷萎縮。

而俄羅斯在全球核能市場中占據明顯的出口優勢,尤其在原料鈾及相關服務供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以,美國的核能行業長期以來依賴進口鈾,尤其是從俄羅斯及其盟友國家進口的低濃縮鈾。如果德國執意要阻止美國擷取濃縮鈾的話,美國核工業将面臨更大的成本壓力,甚至導緻鈾供應中斷的風險。在這之前,美國政府公布了一項政府資助法案,向美國鈾濃縮行業注入27億美元,反映出美國為擺脫從俄羅斯進口核燃料而做出的努力。

一口氣憋了兩年,德國終于抓住把柄,這次被卡脖子的,成了美國

【西方并不是鐵闆一塊】

但美國要面臨的麻煩事,可能還不止這一件。

在德國扣押美國的貨物之際,俄羅斯宣布要重新開機對“北溪”管道被炸一案的調查,并給美國、德國和法國發出了協作邀請。之前,德國為了維護美國選擇了不吭聲,但今日不同往日了,在遭遇美國一次又一次的“背刺”後,不排除德國會改變主意,配合俄羅斯将這件事調查個水落石出,“新仇舊恨”一起算。

但不管怎麼說,這件事也反映出,随着俄烏沖突戰線的拉長,西方内部早已是沖突重重。俗話說,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因為利益而選擇聚在一起,最終也會因為利益沖突而散。這也再次說明了,美國的霸權主義終究不得人心,在德國的帶領下,或許還會有更多國家站出來對美國說“不”,美國的隊伍要不好帶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