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嶺3.5億年前曾在海底?實物證據→

作者:北京科協

3月底,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團隊在十堰市鄖西縣西北部的鄖西大梁地區開展重要化石層調查中,發現豐富典型的泥盆紀珊瑚化石,為佐證秦嶺山脈曾發生海陸變遷事件提供了重要科學實物證據。這表明,巍峨的秦嶺在形成山脈前,曾被大片海水所淹沒。

秦嶺3.5億年前曾在海底?實物證據→

本次在湖北十堰市鄖西縣調查發現的珊瑚化石,分布在鄖西大梁(又名湖北大梁),鄖西境内涉及槐樹、關防、湖北口等鄉鎮,是秦嶺重要組成部分,海拔最高1832米,其東西橫亘湖北、陝西兩省之間,全長60千米,是兩省地理、氣候的分界線。

秦嶺3.5億年前曾在海底?實物證據→

鄖西床闆珊瑚化石。

湖北省古生物化石專委會委員、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院古生物化石研究中心主任趙璧介紹,在整個鄖西大梁的山脈周邊基本上可以确認有着非常豐富典型的化石埋藏。

秦嶺3.5億年前曾在海底?實物證據→

河道發現珊瑚化石的生物細節。

珊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和最著名的海洋造礁生物之一。泥盆紀是地球曆史重要時期,距今4.19億年至3.59億年,也是地球曆史上最重要的珊瑚造礁期。這裡的珊瑚化石初步觀察鑒定,有彎孔珊瑚、阿萊珊瑚、中華分珊瑚等10餘種。其中,既有外觀為管狀、橫闆相連的床闆珊瑚大類,也有隔壁發育、生物細節豐富的四射珊瑚大類;四射珊瑚中,還可以進一步分出泡沫型和雙帶型。

珊瑚化石作為海洋生物化石,大量發現于高海拔區,說明巍峨的秦嶺在形成山脈前,曾被大片海水所淹沒,佐證這裡曾是古珊瑚在淺海大規模造礁的重要區域,為學界研究秦嶺起源和演化奧秘,及探讨泥盆紀相關重大地球科學問題提供新的材料和線索。

秦嶺3.5億年前曾在海底?實物證據→

關防珊瑚化石點。

截至目前的地質調查,泥盆紀珊瑚化石在湖北其他地區尚未發現,而在整個鄖西大梁山脈範圍賦存,具有突出的稀有性和典型性。

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