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按自己喜好編寫史書的任性史官,死後竟被挖屍洩憤

作者:雪憶柔
按自己喜好編寫史書的任性史官,死後竟被挖屍洩憤

魏收列傳

魏收(507—572年),字伯起,小名佛助,钜鹿郡下曲陽縣(今河北省晉州市)人。北齊文學家、史學家。

折節成才的史學大家

魏收的祖父曾得到一位北魏重臣的器重,迎娶了這位重臣的女兒。魏收的父親也是以在北魏朝廷擔任高官。

魏收從小機敏靈活,不拘小節。有一年,他跟随父親巡視邊疆,愛上了騎馬射箭,便立下大志,将來要靠武藝建功立業。

一位随行官員調侃他說:“魏郎,你會使用多少兵器呢?”魏收感到慚愧,從此改變志趣,發奮讀書,十五歲便熟練掌握了文章的寫法,因文采斐然而聞名。

按自己喜好編寫史書的任性史官,死後竟被挖屍洩憤

北魏權臣爾朱榮死後,節闵帝即位。有一次,節闵帝下诏測試群臣,讓魏收起草封禅書。魏收當場揮毫,洋洋灑灑寫了近千字,沒有打草稿,全文幾乎無需動筆修改。

一位大臣見狀,忍不住誇贊道:“魏收的才華絕對在七步成詩的曹植之上!”不久,魏收受命參與國史編撰,時年二十六歲。

後來,高歡擁戴北魏孝武帝即位。有一次,孝武帝想授予高歡天柱大将軍的職務,高歡堅決辭讓。孝武帝讓魏收起草诏書,準備同意高歡的請求,想任命他為相國。

孝武帝又問相國的品級是多高,魏收如實回答,孝武帝便放棄了這個想法。事後,魏收才發現自己過于疏忽,沒有揣測出孝武帝和高歡的心思,将兩人都得罪了。他心裡很不安穩,便辭去官職。

過了很久,朝廷才安排魏收給孝武帝的兒子廣平王擔任幕僚,從中央大員變成了地方屬官。雖然不久後又調任中央,但魏收察覺到孝武帝的猜疑,又辭去了官職。此時,魏收的才名已經傳遍天下,與溫子升、邢子才齊名,被世人稱為“北朝三才子”。

按自己喜好編寫史書的任性史官,死後竟被挖屍洩憤

當時,北魏朝廷的真正掌控者是定居晉陽的高歡。後來,魏收得到去晉陽任職的機會,不僅沒有得到器重,還時常被斥責、鞭打。直到高歡的寵臣司馬子如委婉勸解,魏收的處境才稍微好轉,但也得不到優待,便請求繼續撰修國史。經過高歡的大兒子高澄的舉薦,魏收終于如願以償。

東魏建立後,孝靜帝想任命高歡為相國,高歡堅決推辭,讓魏收起草奏章。奏章寫好之後,高歡對高澄說:“這個人應該又是一個崔光。”崔光是北魏文豪兼史學家,高歡給出如此肯定的評價,意味着魏收獲得了認可。

有一天,高歡大宴群臣,對司馬子如說:“魏收任史官,記錄大家的善惡。我聽說,有很多權貴經常給他送禮物,司馬先生你是否也送過禮啊?”兩人相視大笑。高歡又對魏收說:“你别看有些人天天在我面前晃,我就認為他們很勤勞。我心裡跟明鏡似的,我死後能不能流芳百世,還不是你這個史官說了算!”不久,魏收便升了職。

按自己喜好編寫史書的任性史官,死後竟被挖屍洩憤

高歡死後,高澄繼位。大将侯景不服高澄,起兵造反,随後投奔梁朝。高澄指令魏收寫檄文,魏收不到一天,便寫下了一篇五十多頁紙的檄文。接着,魏收又奉命寫給梁朝的檄書,要求梁朝歸還侯景,他隻花了三個時辰,便寫滿七頁紙。高澄對他贊賞不已,說:“我朝擁有魏收,是國家的光彩。”

高澄遇害後,弟弟高洋繼位,建立北齊,是為文宣帝。有一天,文宣帝讓衆臣表達自己的志向,魏收說:“我一定秉筆直書,早日完成《魏書》。”

文宣帝記住了此事,即位的第二年便下诏魏收正式編撰記載北魏曆史的《魏書》,并承諾:“你就放心大膽地記錄史實,我絕不會像太武帝那樣濫殺史官。”

魏收之前就已經收集了大量資料,現在又獲得文宣帝的支援,便組織人手,曆時三年,撰成《魏書》,完成了一代典籍。由于魏收性格急躁,不能公平待人,對于與自己結怨的官員,他便在史書裡隐去他們的善政美德,還沾沾自喜地說:“在我面前,你算什麼東西,竟敢跟我作對!我的史筆可以擡你入天,也可以貶你入地獄。”

按自己喜好編寫史書的任性史官,死後竟被挖屍洩憤

《魏書》完成後,魏收便接到貴族子弟們許多投訴:有的說遺漏了他們的家人;有的說蓄意诋毀他們的家人;有的譏諷記載不真實,漏洞百出,并直指《魏書》為“穢史”。

魏收十分氣憤,逐一反駁,但終因衆口铄金,朝廷不得不下令停止《魏書》的傳播。文宣帝一貫器重魏收的文才,始終沒有處置他。直到孝昭帝即位,命魏收做了很多修改後,才頒行天下。

到魏收晚年,北齊政局黑暗,他選擇了明哲保身,不能匡救時弊,遭到世人嘲諷。572年,魏收去世,終年六十六歲。幾年後,北齊滅亡,因《魏書》而怨恨魏收的仇家,将他的屍體挖出來丢棄洩憤。

本文節選自《二十四史馬上讀,國文曆史都進步》——第七冊《北齊書》,官方唯一授權釋出,歡迎持續關注。

按自己喜好編寫史書的任性史官,死後竟被挖屍洩憤
按自己喜好編寫史書的任性史官,死後竟被挖屍洩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