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政委同志!88年後,高速道路通暢,請返程……

作者:隴原劍
政委同志!88年後,高速道路通暢,請返程……

甘肅武威市古浪縣到湖北省孝感市,距離1500公裡。

清明節前夕,在連霍高速公路上疾馳的一輛小車内,端坐着的易方喜懷中緊抱一方紅布覆寫的瓷瓶——長眠于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烈士陵園的西路軍紅九軍二十七師政委易漢文,在侄孫的懷抱中終于踏上“回家”之路。

這次“回家”,整整時隔88年。

政委同志!88年後,高速道路通暢,請返程……

1936年10月,年僅26歲的易漢文時任西路軍紅九軍二十七師政委,在古浪城一戰中,犧牲在古浪城水關門處,把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灑在了古浪這片熱土上。

“易漢文是我的四爺爺,他們弟兄一共6位,其中有4位加入了紅軍。”前來接烈士易漢文回家的是他的侄孫易方喜,從他記事起,就聽家裡老人說過,祖輩上有位爺爺去參加長征,但這一去成了永别,此後再無音信……

“四爺爺當年20出頭的年齡就參軍作戰,沒有直系後代,更沒有遺物可寄托情思。”易方喜回憶道:“當年父輩們健在時,一直想找到四爺爺,由于資訊閉塞、交通不便,一直苦尋無果。”

于是,“易漢文”這三個字,由父輩傳給兒女,兒女再傳給孫輩。雖然無法得知他的音容笑貌,但尋找英烈始終刻在整個家族每個人的腦海裡。

長大後,易方喜登入中華英烈網輸入“易漢文”三個字,檢索到“1911年12月出生,1936年11月犧牲,犧牲地點: 甘肅省。”等資訊,可是最關鍵的内容:安葬地點上面卻赫然留着“不詳”。

“雖然知道他在哪裡犧牲,但一直不知道他的安葬地。”易方喜說。

2021年,大悟縣攝制的《西路軍中大悟人》文獻紀錄片獲得國家級獎項,紅西路軍血灑河西走廊的悲壯故事,在大别山開始廣為流傳,這讓尋親多年的易方喜看到了希望。

功夫不負有心人,“尋找四爺爺易漢文”的消息在有心人幫助下,飛出了大别山,傳到了千裡之外的隴原大地。

終于,在88年後的2024年春天,一通關于易漢文的電話讓這大家熱淚盈眶:遺骸埋葬地找到了!

政委同志!88年後,高速道路通暢,請返程……

3月22日,易方喜接到甘肅古浪戰役紀念館打來的電話,确認了易漢文安葬在甘肅古浪這片紅色土地上。3月26日,在多方推動下,在廣西南甯工作的易方喜到達甘肅古浪戰役紀念館。

一段深刻的革命曆史在他面前緩緩展開——

1936年11月11日,紅軍西路軍與馬元海部隊在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進行激戰。三場鏖戰,紅軍取勝,但有2400多名戰士壯烈犧牲。

易漢文便是其中之一。

在甘肅古浪戰役紀念館,易方喜仔細聆聽講解員講述發生在河西的那段西征曆程,他仿佛透過排滿牆壁的英雄事迹、圖文資料看到了紅西路軍在古浪境内浴血奮戰的革命曆程,眼前似乎還浮現了彼時年輕的政委、四爺爺易漢文沖鋒陷陣的畫面。

政委同志!88年後,高速道路通暢,請返程……

“四爺爺,終于找到您了,跟我們回家吧!”3月26日,在甘肅古浪戰役紀念館烈士陵園,長眠于此的烈士易漢文等來了自己的親人。易方喜将那個熟悉的名字擦了又擦,雙手捧起先烈們用鮮血染紅過的黃土,緩緩放到陶瓷罐中。

如今,易漢文曾經戰鬥過的地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暢通的高速公路連接配接南北,不久後,高速鐵路也将穿境而過。2020年,古浪縣曆史性告别絕對貧困,群衆安居樂業。生态上,過去風沙肆虐的騰格裡沙漠南緣,如今以每年10萬畝以上的速度進行治理,滿目碧綠。

這場景,如英烈所願。

離家太久的政委同志,前方高速道路通暢,請返程……

來源:新甘肅用戶端

釋出:甘肅省委政法委宣傳教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