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抑郁有迹可循嗎?這7種表現可能預示“不對勁兒”

孩子抑郁有迹可循嗎?這7種表現可能預示“不對勁兒”

目前,青少年生活在一個資訊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他們在享受便利地擷取知識的同時,也承受着種種挑戰。由于心理發育尚未成熟,他們很可能會受到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的影響。目前,抑郁症已經成為威脅青少年健康成長不可忽視的問題。

從心理學和精神醫學的角度來看,抑郁症被視為一種精神障礙,而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心理健康問題。抑郁症涉及心理因素,如情緒、思維和行為模式,還可能與大腦化學物質的變化、遺傳因素、生物學差異及其他複雜的身體健康問題有關。北京朝陽醫院的劉愛華提醒,作為父母,如果能夠提前掌握一些關于抑郁症的知識,或許就能及時識别抑郁的征兆,對孩子施以援手。

孩子抑郁有迹可循嗎?這7種表現可能預示“不對勁兒”

生理因素是抑郁的主要誘因

抑郁症,也稱為重性抑郁障礙,其特點是情緒持續低落、興趣或愉悅感喪失、精力不足、睡眠和食欲變化、自我價值感降低、集中注意力困難、有極端想法和行為等。青少年抑郁主要有以下4個誘因。

生理因素 這是導緻青少年抑郁的一個重要誘因。青少年時期的大腦經曆着顯著的生長和變化,這一階段是個體發展中非常關鍵的時期,特别是大腦的前額葉,負責規劃、決策、抑制和控制情緒等進階認知功能,其發育相比大腦的其他部分要晚。這種發展的不平衡,意味着青少年在控制情緒和自我調節方面不太成熟。例如,他們可能在壓力大的情況下容易感到焦慮或沮喪,或者在面對決策時容易受到即時滿足的誘惑,而不是考慮長遠後果。此外,這種控制情緒能力的不成熟,也意味着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同伴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此外,腦内神經遞質和基因在抑郁症的發生中有一定作用,是以有抑郁症家族史也是抑郁症發生的風險因素之一。

心理因素 青少年處于人生轉折期,面臨着學業壓力、同伴關系、自我認同等諸多挑戰,如果他們無法自如地應對這些挑戰,就可能導緻負面情緒增加,最終發展成抑郁症。負面的思維模式和應對方式,如過度擔憂、自我否定等,也會增加抑郁的風險。

社會因素 家庭環境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社會環境之一。家庭中的緊張關系、暴力傾向、父母的精神健康問題等,都可能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産生負面影響,同伴關系、學校氛圍、社會期望等也是如此,如果長期處于這種不良環境中卻缺乏周邊關系的支援和了解,就可能增加抑郁的風險。

生活事件 失去親人、經曆家庭變故、在學校遇到挫折等生活事件,會給青少年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因缺乏應對這類生活事件的經驗和技能,青少年往往容易受到困擾。

7種表現可能預示“不對勁兒”

青少年時期充滿挑戰和變化,在面對學業、社交關系以及身份認同等方面都會經曆一些挑戰。家長可以留心觀察孩子情緒和行為的“不對勁兒”,幫助他們掐滅抑郁的苗頭。

1.情緒低落和不穩定

青少年抑郁的一個主要表現是情緒低落和容易激惹,比如,感到悲傷、空虛和無助,對生活失去興趣和熱情等;另一個情緒表現是愛發脾氣和容易暴躁。這些情緒并非一過性的,而是持續存在的,并且對他們的日常活動和社交生活産生了負面影響。

2.失眠或過度睡眠

受抑郁困擾的一些青少年會遭遇失眠,如難以入睡或難以保持睡眠的連貫性,導緻白天感到疲倦和精神不振。另一些青少年則會出現過度睡眠的情況,整天都想睡覺,但睡得再多也無法是以感到神清氣爽。

3.食欲改變

青少年抑郁的表現還常常伴有食欲的改變,有的孩子食欲減退,導緻體重下降和營養不良;有的孩子則用過度進食來緩解情緒,導緻體重增加等健康問題。

4.社交退縮

抑郁還會導緻青少年的社交活動減少和退縮,避免與他人交流,進一步加劇自身的孤獨感。

5.自我負面評價

覺得自己毫無價值、無能和不值得被愛,這種負面的自我評價使青少年陷入自我懷疑和自責的漩渦,使抑郁情緒加重。

6.注意力不集中

日常難以集中注意力,無法完成日常任務和學業,這種注意力不集中是抑郁症的常見症狀。

7.身體不适

青少年自述身體不舒服,主要表現為心慌、胸悶、惡心、頭痛、發燒等,但輾轉醫院多個科室也找不到具體原因,有的孩子甚至難受到無法上學。這種情況被稱為軀體化,是心理壓力或情緒問題轉化為身體症狀的過程。抑郁症可以通過影響大腦中調節疼痛和身體感覺的神經化學物質,導緻心慌、胸悶等實際身體症狀,還可影響免疫系統,使人出現感染和發燒。這些身體症狀又反過來加重心理負擔,形成惡性循環。

是以,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以上抑郁症表現,一定要盡快帶其就診醫院心理科。若任其發展,不加幹預,會導緻孩子病情加重,嚴重時甚至可能出現自傷等極端行為。

父母的關懷是輔助治療的關鍵

對于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療,經醫生評估是否用藥是一個方面,輔助治療也十分重要。在輔助治療的過程中,父母的重要性不可或缺。父母可以通過創造良好的社交環境和接受專業的心理輔導來幫助孩子走出抑郁的陰影。

傾聽和了解 父母應該傾聽和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青少年常常因為壓力和挑戰感到困惑和無助,有傾訴和被了解的願望。這時,父母應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關懷,嘗試換位思考,去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家庭環境和社交環境對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父母在營造良好家庭環境的同時,還可以引導孩子多參加社交活動,拓展他們的交友圈子。這樣不僅可以分散他們的注意力,還可以提升其自信心和社交能力,有助于緩解抑郁情緒。

尋求專業心理輔導 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心理輔導是治療青少年抑郁的重要方式之一。父母不要諱疾忌醫,應主動幫助孩子尋找專業的心理咨詢師或心理醫生,共同探讨和解決情緒問題。通過心理輔導,孩子可以學會更好地了解和應對自己的情緒,建立積極的心态和應對壓力的能力。

提升自我保持情緒穩定 想要幫助孩子應對情緒難題,父母自身也需要提升,尤其是保持穩定的情緒。隻有自己情緒穩定,才能在孩子情緒不穩定時給予安慰,做他們的避風港。

在面對青少年抑郁問題時,不能僅僅依賴于單一的治療方法,而是需要采取綜合性的幹預措施,既對青少年進行科學治療,也需要父母的全力配合,這才是完善的治療模式。

(供圖:視覺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