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人物品評之二十八:鄒翃燕:一個用母愛創造傳奇的人

作者:認知決定成敗

你想讓孩子上清華、北大嗎?中國的父母大都在想;你想讓孩子考入哈佛、劍橋嗎?世界上的父母也大都在想;若是孩子一出生就被醫生診斷為“腦癱”兒,你還會有這樣的“中國夢”與“世界夢”嗎?可能95%以上的父母都不敢再有這麼高的奢望了。但有一個單親媽媽,不但這樣想了,而且還做到了。她就是武漢幼兒師範學校女教師鄒翃燕。

曆史人物品評之二十八:鄒翃燕:一個用母愛創造傳奇的人

一、我不放棄,因為我是媽媽

1988年的7月18日,25歲的鄒翃燕,懷着要當媽媽的喜悅,進入了産房。經過漫長的陣痛煎熬,孩子終于出生了,是個男嬰,但卻沒有啼哭聲。随即被送進重症監護室ICU,連續搶救了5天,醫院連續下了5次病危通知書,孩子終于有了哭聲。

醫生說,雖然暫時沒有了生命危險,但由于嬰兒在子宮内缺氧時間太長,造成腦部出血受損,孩子長大後可能非癱即傻,甚至二者兼備,建議最好是放棄繼續治療。丈夫立即表示同意,并說“我們還年輕,可以再生一個健康的寶寶。”但鄒翃燕不同意。後來親友也來勸說:讓她理智一些,多想想養育一個重度腦癱的孩子,孩子一生會活得多麼痛苦,大人會有多少困難!隻要狠下心,拔下呼吸機管子,也就是幾分鐘的事,一切都過去了!

她還是含淚堅決地說;“孩子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他還活着,我不能放棄他!因為我是媽媽!”丈夫有些着急生氣地說:“你非要一意孤行,那他以後就歸你管,我不管!”鄒翃燕說:“好!我管就我管!”她給孩子起名為“丁丁”。取自《詩經》“伐木丁丁,鳥鳴嘤嘤”,希望兒子能在這世界上留下一點聲響,而不像現在這樣不哭不鬧。

二、就是天上下刀子,我也會來!

半個月後,鄒翃燕抱着孩子回到了家裡。她查詢了腦癱的相關資料:如果腦部神經受損,會導緻運動不協調;如果智力受損,則會導緻癡呆。她于是就在房間裡挂滿各種色彩的氣球,教孩子辨認。有一天,她緩緩說出“紅色氣球”幾個字,丁丁便直直地看向紅色氣球。她又抱着孩子換了個方向,繼續說“紅色”。那時丁丁因神經受損,連擡頭的力氣都沒有,小腦袋耷拉在媽媽肩上,但聽到媽媽的指令之後,努力轉動眼球搜尋,目光最終落到紅氣球上不動了。

曆史人物品評之二十八:鄒翃燕:一個用母愛創造傳奇的人

兒子的舉動讓鄒翃燕欣喜不已:一個幾個月大的孩子能聽得懂指令,并執行指令,這絕不會是傻瓜。于是,就帶孩子做了一次智力測試,測試結果為智力正常。

接下來,就是恢複孩子的運動神經。她聽醫生說,三到六歲是修複運動神經的黃金期,錯過了就再難康複。于是就堅持帶孩子與醫院進行康複訓練。要知道,康複訓練不同于普通的按摩,是很痛苦的

。有一種“卷皮”的治療,就是把孩子後背的皮膚捏起來,往前擀,丁丁每次都疼的大哭,要幾個人按住才能繼續。每當晚飯後要去做康複時,丁丁總是怯怯地問:“媽媽,今天可不可以不去捏背背?太痛啦!”丁丁把“卷皮按摩”稱為“捏背背”。她說:“還得去!不受眼前的苦,就得受終生的苦!”

後來,丁丁不但自己不哭了,還勸旁邊正痛得哭的小朋友說:“别哭,别哭,不受這個痛,就會永遠讓媽媽抱的。”有一次天正下着雨,由于路滑,母子倆連人帶車摔倒了,身上又是水,又是泥。她一手推着自行車,一手抱兒子,趕到了醫院。醫生見了這對渾身濕漉漉母子倆,既吃驚又感動地說:“這種天氣可以不用來,缺一兩次也問題不大。”她說:“為了孩子能徹底康複,隻要醫院開門,别說是下這點雨,就是天上下刀子我也會來!”

曆史人物品評之二十八:鄒翃燕:一個用母愛創造傳奇的人

就這樣, 兩天一次的康複訓練,風裡來雨裡去,連續三年,一天沒落下過。功夫不負有心人,丁丁終于達到了可以與同齡孩子一起上學的水準了。

三、我兒子不是病人,隻是比别人慢了一點。

孩子七歲時入學了。她采取笨鳥先飛的辦法,讓孩子在學前先認識了許多字,是以在國小期間,基本上能和同齡孩子無異。到該上國中時,有人勸她,讓丁丁去特殊學校讀書。她說:“不!如果把孩子送進特殊學校,孩子會認為,自己是有殘疾隻能在特殊學校讀書的人,将來在社會上就會有自卑感。我兒子不是病人,隻是比别人慢了一點。”

于是,她把孩子送進了重點國中。在這期間,孩子因軍訓、體育等方面動作遲緩,多次被同學嗤笑,個别調皮同學還給他起外号“勺子”。丁丁有幾次都不想再去上學了。她到了學校,在講台上向同學們講述了:丁丁是怎樣從一個腦癱兒,經過痛苦的康複訓練,達到了現在這樣一個水準的過程。同學們從此不再歧視丁丁,丁丁也越加勤學苦練,三年後考入了武漢的重點高中。

曆史人物品評之二十八:鄒翃燕:一個用母愛創造傳奇的人

在丁丁上高二的時候,學習有所下滑。她帶兒子去了東湖附近的一棟高樓,分别在五樓、十樓、二十樓停留,讓其說說在每層樓所看見的東湖景色。丁丁說:在五樓上,看不見湖。上到十樓,也隻看到一點點湖面。在二十樓上,整個東湖都看到了。她趁機對兒子說,“隻有走到高處,才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你隻有做得比别人強一些,才會受到别人的尊重。”丁丁經過刻苦努力,在 2007年的聯考中,以660分好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11年又被保送到北京大學法學院讀研。

曆史人物品評之二十八:鄒翃燕:一個用母愛創造傳奇的人

2014年大學畢業後,進入了一家知名的網絡公司工作。2015年,丁丁到美國的哈佛大學攻讀法律法學碩士學位,兩年後獲哈佛大學法律碩士專業學位,并在順利通過美國司法考試後回國。

曆史人物品評之二十八:鄒翃燕:一個用母愛創造傳奇的人

四、沒有壞事,就是好事啊

鄒翃燕夫妻倆,都是說到做到的人。她自從在病房裡發出“我不放棄”的諾言後,經過29年的不離不棄,曆盡艱辛,終于使兒子從一個腦癱患兒,成長為具有哈佛大學碩士文憑的,現任大陸某大型企業的法律顧問。她丈夫也自從說了“我不管”的話後,也真的就不管了,直至走到了離婚的結局。

她當時每月的工資不到100元,丁丁每次康複訓練費是5元,僅此項費用就占去了她一多半工資。她為此,除了堅持上班外,還打了兩份工。一是跑保險,二是做禮儀教育訓練,有時都要跑着上下班。在如此大的壓力下,在如此忙碌的日子裡,她總是微笑着面對一切,經常哼着歌曲上班去與回家來。兒子問她:“媽媽,你為什麼這麼開心啊?”她說:“沒有壞事就是好事啊!”

正是在她這種堅毅、勇敢、開朗、樂觀的精神風貌的感召熏陶下,兒子才會以堅強的意志力,忍受了同齡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從一個普通家庭,且是腦癱患兒的低起點上,拿到了世界頂級大學碩士文憑的優秀人才。

而鄒翃燕也取得了“文創系人物形象設計專業學術負責人”“學院禮儀形象工作室主任”和“全國禮儀師資教育訓練班特聘教授”等成績。并獲得武漢市教壇新秀、武漢市首屆優秀青年教師等多項榮譽。

正如她在2019年05月27日 ,央視《開門大吉》節目中,深情地對億萬觀衆說:“我們母子倆組成了一個“人”字,沒有我的這一撇,也就沒有他的那一捺。沒有兒子的那一捺做支撐,我的這一撇也就無法存在。”

這種長時間、全方位融身教與言教于一爐,集母愛與老師于一體的育子方式,為天下父母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多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贊。有道是: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苦功花不開。幸福不會從天降,北大哈佛等不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