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銀行"打勞工"薪酬曝光!人均年薪最高61萬,"反向讨薪"隊伍拉長……

銀行"打勞工"薪酬曝光!人均年薪最高61萬,"反向讨薪"隊伍拉長……

以下文章來源于券商中國,作者安毅

上市銀行年報披露進入中場。截至目前,59家A股、H股銀行中,已有37家完成年度業績釋出,員工薪酬情況随之亮相。

來源 | 券商中國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資料完整、可比對的34家銀行(包括6家國有大行、8家股份行、13家城商行、7家農商行)發現,上市銀行人力成本支出普遍有所提升。

與此同時,34家銀行去年合計增員不到7000人,增量、增幅均為近年最低。新增員工主要分布在業務營銷、資訊科技等方面,櫃員、低學曆員工群體則繼續優化減員。

人均薪酬方面,機制靈活、市場化程度高、分支機構集中于發達城市的股份行繼續位居前列,但已披露年報的8家股份行人均薪酬均有所下降。

其中,招商銀行繼續以超過61萬元的人均薪酬穩居第一,中信銀行緊随其後,接近60萬元。同時,在港上市的泸州銀行人均薪酬繼續保持在59萬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浙商銀行、民生銀行在内,多家銀行高管大幅降薪,最大降幅超過60%。

01

8家股份行薪酬下降

據了解,銀行的員工薪酬主要展現在利潤表中的“業務及管理費”欄中的“員工費用”,也有銀行稱之為“人力成本”“員工成本”“員工薪酬”等。

“員工費用”再具體細化為工資獎金,以及社保、五險一金、工會經費及教育訓練費等項目,其中細化項目中的“工資獎金”屬于我們通常所說的員工工資,其他細項則統稱為福利。

前述34家銀行中,大多加大人力資源投入。其中,浙商銀行去年人力成本增幅接近15%,連續三年保持10%以上增速;青島銀行、常熟銀行、瑞豐銀行增幅也在兩位數以上。

但同時,10家銀行人力成本略有減少。其中,平安銀行、廣州農商行同比降幅分别超過5%、11%,東莞農商行、渤海銀行降幅也在4%以上。

平安銀行副行長兼首席财務官項有志在業績釋出會上表示,近年來該行在降本增效上做了不少工作。“在過去幾年營收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平安銀行也控制了費用,而在收入下降的情況下,更強調節約費用的工作。”

人均薪酬方面,按照等效人力計算,前述34家銀行中,股份行處于絕對領先水準,但已披露年報的8家股份行人均薪酬均有所下降。

銀行"打勞工"薪酬曝光!人均年薪最高61萬,"反向讨薪"隊伍拉長……

其中,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去年人均薪酬分别約61萬元、60萬元,同比降幅約6%,但絕對規模繼續領跑。浙商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人均薪酬分别約58萬元、56萬元、51萬元,均略有減少。

此外,平安銀行、渤海銀行去年人均薪酬分别接近48萬元、44萬元,同比分别減少8.5%、11.8%,降幅在前述34家銀行中居前。

同期,上市城商行人均薪酬普遍在40萬元左右。其中,在港上市的泸州銀行人均薪酬超過59萬元,繼續位居上市銀行前列;徽商銀行人均薪酬則微升至52萬元以上。

此外,威海銀行、甘肅銀行兩家銀行去年人均薪酬分别約30萬元、28萬元,在已披露年度業績的上市城商行中相對靠後。

農商行人均薪酬則在30萬至40萬元區間。其中,無錫銀行以超過47萬元的人均薪酬繼續領跑;廣州農商行由于人力成本減少較多,人均薪酬同比下降近10%至31萬元,與常熟銀行相差不多。

再看國有大行,雖然員工費用支出絕對規模大,但由于員勞工數衆多,人均薪酬普遍在34萬元左右。其中,交行去年人均薪酬提升至44萬元以上,穩居國有大行第一。

02

薪酬背後的産能變化

整體來看,上市股份行、城商行人均薪酬處于銀行業前列,這背後有其客觀因素:

一是,上市股份行、城商行的分支機構、員工相對集中,且主要分布在國内主要城市,勢必要提供更為可觀的薪酬吸引人才加盟。

二是,不同類型銀行的員工基數與學曆構成也并不一緻。以紮根于鄉村的農商行為例,小微業務對人員的依賴性強,員工基數普遍較大。

國有大行員工數量更是動辄以十萬計。其中交行境内銀行機構中大學及以上學曆員工占比接近90%,而工行、農行分别僅77%、72%。

反觀上市股份行、城商行,大學及以上學曆的員工占比普遍高于85%,中信銀行、浙商銀行更是分别超過92%、94%,其對應的人均薪酬水準也位居前列。

此外,相對于國有大行,上市股份行、城商行機制更為靈活,也更為市場化,面對較為激烈的市場競争,為吸引人才,提供的待遇也較為誘人,尤其是高管及業務骨幹等關鍵崗位的薪酬。

更為重要的是,與高企的人均薪酬相比對的,是上市股份行、城商行高額的人均産能。

資料顯示,前述34家銀行中,合計6家人均創收高于300萬元,其中包括4家股份行、2家城商行。

銀行"打勞工"薪酬曝光!人均年薪最高61萬,"反向讨薪"隊伍拉長……

其中,平安銀行去年人均創收超過377萬元,繼續位列第一;中信銀行、興業銀行緊随其後,人均創收分别約322萬元、309萬元。

但同時,受營收承壓影響,已披露年報的8家股份行人均創收集體下降。其中,渤海銀行、平安銀行人均創收均減少10%以上。

城商行中,泸州銀行、徽商銀行人均創收分别約334萬元、319萬元,處于領先水準。甘肅銀行、晉商銀行、盛京銀行人均創收則低于150萬元,盛京銀行更是低于120萬元。

而國有大行人均創收普遍在190萬元左右,同比變化不大。其中,農行不到160萬元,交行去年人均創收接近280萬元,為國有大行最高,這與該行較高的人均薪酬也相對應。

上市農商行則受員工基數較大、科技能力相對有限等因素影響,人均創收多在200萬元以内。其中,人均薪酬相對較高的無錫銀行去年人均創收超過260萬元。

03

員工增量近年最低

看完薪酬及均産,最後看前述34家上市銀行員勞工數變動情況:合計22家銀行增員,12家銀行減員。但全部34家銀行員工數量增加不到7000人,增量、增幅均為近年最低。

整體來看,銀行員工的增加普遍出現在業務條線、資訊科技等方面。其中,股份行增員規模整體較大,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浙商銀行員工數量分别增加約5800人、3500人和3000人。

其中,中信銀行去年員工增量超過此前數年的總和。結構上看,該行貫徹“零售第一戰略”的發展目标,業務人員增量較大;同時,該行科技人員隊伍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浙商銀行員工數量全年增幅超過15%,是目前唯一一家增幅在兩位數的銀行。該行年報顯示,去年該行深化落實四大戰略重點,加大金融科技及零售人才隊伍建設,推進分支機構合理布局。

交行去年也增員超過2400人,且基本集中于境内銀行機構。其中,境内銀行機構金融科技人員增加1900人。截至去年末,該行金融科技人員在集團員工總數中占比8.3%,較年初上升1.9個百分點。

此外,銀行業繼續推進員工結構的調整、優化。整體來看,銀行業減員的人群特征較為一緻,且主要集中于三類員工和崗位:

一是,可替代性比較強的崗位。譬如大堂經理、櫃員、保安、現金清收、電話客服、信用卡銷售等崗位,這些崗位有可能是正式員工,也有可能是派遣員工。

這些崗位員工薪資水準不高,對銀行的創收貢獻相對較低;随着電子管道替代率的不斷上升和客戶偏好的轉變,銀行也裁撤了低效益網點,并推進網點向輕型化、智能化轉型。

不過,銀行網點的轉型不一定是直接采取裁員的形式,而是推動傳統的櫃面結算人員轉崗核心業務領域和前台營銷崗位,解放櫃面生産力。但這種方式也勢必造成部分轉崗員工難以适應角色的變化,進而被動或主動離職。

以工行為例,去年該行整體減員超過8300人,其中營運與綜合保障類崗位去年減員超過5500人。農行去年技能人員也減少3600人以上。

二是出于提質增效、縮短管理半徑的考慮,銀行選擇精簡内設機構,壓降中背景機構和人員占比,部分管理崗位、營運人員的數量相應減少。

三是教育背景不占優勢的員工。據統計,去年中、農、工、建四家國有大行專科及以下學曆員工總數合計減少超過5萬人。

04

“反向讨薪”隊伍拉長

過去一年,銀行業“反向讨薪”屢屢成為熱議話題。

所謂“反向讨薪”,是對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機制的戲稱。該機制是銀行薪酬激勵限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銀行高管和關鍵責任人。

這一機制最早可追溯至2010年3月原銀監會印發的《商業銀行穩健薪酬監管指引》,該指引明确要求商業銀行制定績效薪酬延期追索、扣回規定。

2018年3月,原銀監會又印發《銀行業金融機構從業人員行為管理指引》,明确銀行機構應針對高管及關鍵崗位人員制定與其行為挂鈎的績效薪酬延期追索、扣回制度。

2023年3月,原銀保監會發文透露,95%以上銀保機構已制定并實施了績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特别是在一些高風險機構,相關制度為追究違規高管責任、挽回資産損失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2年年報中,招商銀行、渤海銀行、九江銀行均首次披露了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具體細節,備受市場關注。

到2023年年報披露,“反向讨薪”具體資料的銀行已增至10家,新增中國銀行、渝農商行、天津銀行、哈爾濱銀行等。

銀行"打勞工"薪酬曝光!人均年薪最高61萬,"反向讨薪"隊伍拉長……

其中,2023年招行執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員工4415人,追索扣回績效薪酬總金額4329萬元;渤海銀行追索扣回499人績效薪酬2344萬元;中國銀行去年共計對2059人次執行追索扣回,金額合計2275萬元。

事實上,激勵應與限制并重,監督應與厚愛結合,讓薪酬激勵與業績風險相比對,才能更好地防範風險,防止激勵不當或過度激勵,讓銀行能平衡好即期發展與長期發展、經營業績與風險控制的關系。

2022年8月,财政部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國有金融企業财務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确,對于金融企業高管及對風險有直接或重要影響崗位的員工,基本薪酬一般不高于薪酬總額的35%。

同時,根據其所負責業務收益和風險分期考核情況進行績效薪酬延期支付,績效薪酬的40%以上應當采取延期支付方式,延期支付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確定績效薪酬支付期限與相應業務的風險持續期限相比對,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此外,《通知》提出,金融企業要主動優化内部收入配置設定結構,充分發揮工資薪酬的正向激勵作用,有效落實“兩個不高于”的政策要求,即總部職工平均工資增幅原則上應低于本企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幅,中進階管理崗位人員平均工資增幅原則上不高于本企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