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屆英國女性非虛構文學獎短名單公布,斯皮爾伯格就巴以沖突發聲 | 文化周報

首屆英國女性非虛構文學獎短名單公布,斯皮爾伯格就巴以沖突發聲 | 文化周報

界面新聞記者 | 實習記者 李彥慧 記者 黃月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每個周六,“文化周報”向你彙總呈現最近一周國外文藝圈、出版界、書店業值得了解的大事小情。本周我們關注了首屆英國女性非虛構文學獎短名單公布、導演斯皮爾伯格對反猶主義和加沙地帶巴以沖突發表看法、斯蒂芬·金首作《魔女嘉麗》發行五十周年紀念版。

01 首屆英國女性非虛構文學獎短名單公布

當地時間3月27日,首屆英國女性非虛構文學獎(Women’s prize for nonfiction)短名單公布,入圍的六部作品主題各不相同,涵蓋宗教、曆史、人工智能、社交媒體等。本次評委會主席、曆史學家蘇珊娜·利普斯科姆(Suzannah Lipscomb)表示盡管入圍作品主題各異,但都“提供了獨特的原創視角”。

首屆英國女性非虛構文學獎短名單公布,斯皮爾伯格就巴以沖突發聲 | 文化周報

本次六位入圍短名單的作家中有三位是媒體從業者。《衛報》專欄作家娜奧米·克萊因(Naomi Klein)的作品《二重身:鏡像世界之旅》(Doppelganger: A Trip Into the Mirror World)講述了作家發現了一個與自己同名同姓但卻有着截然不同世界觀的人被誤認為是她本人。為什麼自己的“分身”會走上如此極端的道路?為了找尋答案,克萊因跟随“另一個自己”潛入了另一個奇異的鏡像世界——一個屬于陰謀論者、反疫苗者和煽動公衆情緒者的網絡世界。克萊因“邀請”讀者和她一起在鏡像世界觀察自己的“倒影”,并就陰謀論和極右翼政治進行探讨。

作家馬德胡米塔·穆爾吉亞(Madhumita Murgia)同時也是《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人工智能領域的記者、編輯,她憑借作品《代碼依賴:生活在人工智能的陰影中》(Code Dependent: Living In The Shadow Of AI)入圍,本書深入研究了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決策的複雜性,以及強大的技術對個人、社群乃至整個社會的影響。《觀察家報》(Observer)藝術評論家勞拉·卡明(Laura Cumming)的作品《霹靂:關于藝術、生活與猝死的回憶錄》(Thunderclap: A Memoir of Art and Life and Sudden Death)讨論了藝術與生活的關系。

首屆英國女性非虛構文學獎短名單公布,斯皮爾伯格就巴以沖突發聲 | 文化周報

《代碼依賴:生活在人工智能的陰影中》

入圍作品還有:哈佛大學曆史學家提亞·邁爾斯(Tiya Miles)的作品《她所攜帶的一切》(All That She Carried:The Journey of Ashley’s Sack, a Black Family Keepsake) 追溯了三代黑人女性傳承的物品——一個棉布袋,一件平凡的家庭物品也是無聲的言說,邁爾斯講述了記錄在檔案之外的關于美國黑人奴隸制獨特的曆史。本書曾入圍去年貝利·吉福德獎(Baillie Gifford)長名單。

作家諾琳·馬蘇德(Noreen Masud)憑借《平坦之地》(A Flat Place)入圍,該書将英國的風景與她童年的創傷聯系起來。詩人薩菲娅·辛克萊(Safiya Sinclair)則憑借回憶自己在牙買加成長以及如何掙脫束縛經曆的作品《如何說巴比倫:牙買加回憶錄》(How to Say Babylon:A Jamaican Memoir)入圍。

首屆英國女性非虛構文學獎短名單公布,斯皮爾伯格就巴以沖突發聲 | 文化周報

《平坦之地》

女性非虛構文學獎是由英國婦女獎信托基金會(Women's Prize Trust)2023年2月宣布增設的新獎項,該獎項每年頒發一次,對所有用英語寫作且在英國出版過作品的女性作家開放,獎金為3萬英鎊(約27萬人民币)。該基金會還在1996年設立了女性小說獎(Women's prize for fiction),評選條件以及獎金數額與非虛構文學獎相同,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華裔作家譚恩美等人都曾入圍短名單。

女性非虛構文學獎的設立源于該基金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過去的十年裡,7個英國非虛構文學獎的獲獎作品中僅有35%出自女性作家之手。獎項的發起者、作家凱特·莫斯(Kate Mosse)曾表示,設立這一獎項“不是為了将聚光燈從才華橫溢的男性作家身上挪開,而是要讓女性加入進來”。莫斯指出,在面對非虛構作品時,讀者們帶有更強烈的希望聽到“中立的”、“專業的”聲音,但這樣的聲音被預設為是屬于男性的,“女性正在撰寫大量令人驚歎的非虛構作品,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這會讓讀者錯過(女性作家的作品)。”

女性非虛構文學獎将于當地時間6月13日公布最終獲獎作品,今年英國女性小說獎的得主也将在同一天公布。

02 導演斯皮爾伯格對反猶主義和加沙地帶巴以沖突發表看法

當地時間3月26日,《辛德勒的名單》的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在紀念美國南加州大學大屠殺基金會(the USC Shoah Foundation)成立30周年的講話中譴責了全球高漲的反猶主義,并首次對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發表了直接看法。斯皮爾伯格是美國好萊塢最著名的猶太人之一,此前,他一直盡量避免就去年10月加沙地帶爆發的巴以沖突公開發表看法。

據《Deadline》報道,當天的活動現場還有三十多名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對猶太人大屠殺的幸存者。斯皮爾伯格在發言中表達了自己對全世界範圍内反猶情緒高漲的擔憂,“那些忘記過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轍。我越來越擔心,我們可能會重演曆史——不得不再次為猶太人的權利而戰……當下,極端主義觀點的興起創造了一個危險的環境,激進的、無法容忍他人的觀點使得我們的社會不再包容差異,而是妖魔化那些不同的人,甚至達到了創造‘他者’的地步。”他補充道,“創造‘他者’是将偏見合理化,并故意歪曲、否認事實,是極端主義和非自由主義的燃料……創造‘他者’,以及因為某種差異對某一群體‘去人性化’,正是法西斯主義的濫觞。”

首屆英國女性非虛構文學獎短名單公布,斯皮爾伯格就巴以沖突發聲 | 文化周報

斯皮爾伯格

據悉,自巴以沖突發生以來,美國高校内部的分裂愈演愈烈,有評論人士認為,高校内的許多口号已經“不是聲援巴勒斯坦人”,而是“演變為反猶主義和對恐怖主義的支援”。斯皮爾伯格也提到,自去年10月以來有超過50%的猶太學生稱自己因為猶太身份而遭到歧視。

斯皮爾伯格還首次直接談到了加沙地帶目前的沖突,他表示:“面對暴行和迫害,我們一直是一群堅韌而富有同情心的人。我們可以對去年10月7号恐怖分子令人發指的行為而憤怒,也可以譴責在加沙地帶殺害無辜婦女和兒童的行為。”

日前,聯合國安理會首次通過決議呼籲加沙地帶停火,但以色列方面并未放松對該地區的軍事打擊。3月28日,加沙地帶衛生部門釋出聲明稱,在過去的24小時内以軍在加沙展開了6項軍事行動,目前已有超過3.2萬巴勒斯坦人在本輪巴以沖突中死亡。

03 斯蒂芬·金首作《魔女嘉麗》發行五十周年紀念版

今年是作家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首部作品《魔女嘉麗》(Carrie)出版五十周年,這部作品1974年一經發售就邁入了暢銷書行列,在發行半個世紀之後仍持續引發讀者們的共鳴。

首屆英國女性非虛構文學獎短名單公布,斯皮爾伯格就巴以沖突發聲 | 文化周報

《魔女嘉莉》

[美] 斯蒂芬·金 著 李甯甯 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1-01

當地時間3月26日,出版商霍德&斯托頓公司(Hodder & Stoughtons)發行了《魔女嘉麗》五十周年紀念版,該版本也是斯蒂芬·金經典作品精裝本新系列的第一本,他的其他經典作品,如《閃靈》(The Shining)等将陸續推出。

斯蒂芬·金的英國編輯菲利帕·普萊德(Philippa Pride)表示,《魔女嘉莉》曾憑借其創新的主題和獨特的結構“改變了恐怖小說的格局,并影響了幾代作家”,他們很高興能夠推出《魔女嘉莉》的五十周年紀念版。

本書是斯蒂芬·金的經典作品之一,被相繼改編成了4部電影。《魔女嘉麗》講述了生活在單親家庭、擁有用意念控物能力的少女嘉麗·懷特的故事,她的母親是狂熱的基督徒,從小到大都限制着嘉麗的自由和成長,在學校生活中,嘉麗飽受同學們的捉弄和欺辱。直到有一天嘉麗無法再忍受生活中殘酷的捉弄,她在憤怒和悲痛下用自己的超能力将整個小鎮化為人間地獄。

在今年發行的50周年紀念版中,加拿大作家、《使女的故事》作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為其作序,并解釋了本書具有經久不衰的吸引力的原因,“《魔女嘉麗》有什麼吸引我的地方?這是一本能夠深入人們所處時代和社會集體潛意識的書。”她指出,本書寫于上世紀70年代初,正值女性主義運動的第二次浪潮,小說中男性和女性反派角色的設定可以被看作是對這一運動的緻敬。阿特伍德稱贊斯蒂芬·金是一位細節描寫的大師,盡管他寫的是“恐怖”,但在寫作之下藏着真正的恐怖:今天的美國存在的真實的貧困、漠視、饑餓和虐待。

首屆英國女性非虛構文學獎短名單公布,斯皮爾伯格就巴以沖突發聲 | 文化周報

斯蒂芬·金(圖檔來源:豆瓣)

除了阿特伍德,在斯蒂芬·金首作出版五十年之際,其他文化界人士也表達了對這位作家的贊譽。演員湯姆·漢克斯(Tom Hanks)提到,在70年代末,高中舞會上渾身是血的嘉麗的形象已經頗具趣味地“成為了國家叙事的一部分”。《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R.R.馬丁很确定自己讀過了大部分斯蒂芬·金的小說,“一旦我打開(斯蒂芬·金的作品),讀第一頁,我就完蛋了。有少數作家的小說,你一旦開始讀了就不能擱置。你别無選擇,隻能讀,通宵達旦地讀,直到故事講完。”

《魔女嘉麗》的中文版最早在1996年譯介推出(譯名為《凱麗》)。據悉,今年5月金将推出他的短篇小說集《你喜歡黑暗》(You Like It Darker),将收錄他的12篇短篇小說,包括一些未曾出版的作品。

參考資料: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4/mar/27/womens-prize-for-nonfiction-shortlist

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uk/naomi-klein-womens-prize-for-fiction-british-american-english-b2519652.html

https://womensprize.com/announcing-the-2024-womens-prize-for-non-fiction-shortlist/

https://www.theguardian.com/film/2024/mar/26/steven-spielberg-denounces-antisemitism-and-makes-first-comments-on-gaza

https://deadline.com/2024/03/steven-spielberg-shoah-foundation-speech-1235867405/

https://www.nytimes.com/2024/03/25/books/review/stephen-king-carrie-50-anniversary.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4/03/27/books/review/stephen-king-carrie-anniversary.html

https://www.thebookseller.com/news/hodder-to-publish-50th-anniversary-of-carrie-with-introduction-by-margaret-atwoo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