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1年,從北韓回國後的鄧華,與三位老戰友在頤和園的珍貴合影

作者:淼犇三牛

這張珍貴的照片拍攝于1951年,是從北韓歸國後的鄧華,與三位老戰友在頤和園的合影,朋友們,你知道他們都是誰嗎?

1951年,從北韓回國後的鄧華,與三位老戰友在頤和園的珍貴合影

站在最左邊的是蕭華,他的父母都是早期黨員,兩人犧牲後,年僅13歲的蕭華,秉承父母革命遺志,參加了興國農民起義,開啟了革命生涯。

1951年,從北韓回國後的鄧華,與三位老戰友在頤和園的珍貴合影

他14歲入黨,17歲就當上了紅軍師政委,到了1937年,他已經是八路軍旅政委,妥妥的我軍進階将領。抗戰勝利後,他參與指揮過營口保衛戰、四保臨江、遼沈戰役、平津戰役等,1949年升任四野第十三兵團政委,1955年,39歲的蕭華成為最年輕的開國上将。

而蕭将軍能文能武,他所創作的《長征組歌》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之作。

站在他身邊的就是鄧華,他是1927年的老黨員,當時老蔣剛發動反革命政變,革命形勢異常嚴峻,他卻堅定的投身于革命事業。湘南起義後,他跟随朱老總上了井岡山,當時還是一名連黨代表。在殘酷的鬥争環境中,鄧華成長很快,僅用兩年就當上了師政委。

1951年,從北韓回國後的鄧華,與三位老戰友在頤和園的珍貴合影

到了1948年,已經是44軍軍長地鄧華,根據前方敵我态勢,提出了“以少數兵力監視塘沽、集中兵力先打天津”的建議,被軍委所采納,并取得非常不錯的戰果。

建國後他率領志願軍第十三兵團赴朝作戰,參與指揮了第一至第五次戰役,後出任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回國後被授予上将軍銜。

第三位是曾思玉,他18歲參加紅軍,經曆過中央蘇區數次反“圍剿”作戰,紅軍長征遭遇敵軍第一道封鎖線時,這裡正是曾思玉的家鄉信豐,時任紅二師通信主任的他,為師參謀長李堂萼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為紅二師突破第一道封鎖線立下大功。

1951年,從北韓回國後的鄧華,與三位老戰友在頤和園的珍貴合影

正因為此,李參謀長記住了他,長征中還救了曾思玉一命,可惜1935年紅軍經過毛兒蓋的時候,他的救命恩人李堂萼卻被當地的匪徒殺害,

建國後曾思玉被授予中将軍銜,曆任沈陽軍區副司令、武漢軍區司令、湖北省委書記等,2012年逝世,享年102歲。

最後一位是王秉璋,他的軍事生涯富有傳奇色彩,他15歲考入馮玉祥創辦的西北軍無線電學校,畢業後加入馮玉祥的部隊,成為季振同的貼身侍衛,後來正是在王秉璋等多位傳令兵的協助下,在宴會中制服那些不同意起義的軍官,保障了甯都起義的順利成功。

1951年,從北韓回國後的鄧華,與三位老戰友在頤和園的珍貴合影

鑒于在起義中的表現,加入紅軍後王秉璋被提拔為紅五軍團通信隊隊長,抗戰爆發後,王秉璋擔任一一五師作戰科科長,後來參謀長周昆不知去向,總部就任命王秉璋為參謀處長,行使參謀長的職權。

到了建國後王秉璋又成了空軍參謀長,抗美援朝期間,他多次前往安東,為扭轉敵我空戰形勢做出貢獻,戰争結束後,王秉璋升任空軍副司令,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軍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