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誰都不怕的北韓,卻将三位中國人寫進教科書,甚至還建造了銅像!

作者:潇觀天下

三十多萬美國人人因為他“回不了家”。

毛主席對他大加贊賞,北韓對其佩服至極。

美國将軍麥克阿瑟:“誰和中國人打仗誰就是有病!”

1950年8月15日,美軍仁川登陸,北韓軍隊大敗。

聯合國軍指揮官麥克阿瑟狂妄的表示:“要讓美國大兵們聖誕節前回家。“

緊接着,麥克阿瑟就為自己的自大付出了代價。

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發起迅猛攻勢。

經過慘烈戰鬥,“聯合國軍”放棄平壤、元山,退至“三八線”以南。

而這支部隊的司令員,就是大名鼎鼎的彭德懷。

誰都不怕的北韓,卻将三位中國人寫進教科書,甚至還建造了銅像!

一、橫刀立馬,威震三軍

革命戰争時期,毛主席就對彭德懷大加贊譽:“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将軍。”

當主席詢問彭德懷的意見時,彭德懷隻說了一個字:打!

主席聞言也放下了擔憂。

這次,彭德懷面對的敵人不是國民黨軍或日軍,而是号稱“不可戰勝”的美軍。

在深沉的夜色中,多年戎馬的直覺告訴他:美國出兵北韓,與大陸隔江對峙。又南下封鎖台灣海峽,企圖武力幹預台灣解放。必須把美國佬打疼了,打怕了,新生的中國才有和平可言。

誰都不怕的北韓,卻将三位中國人寫進教科書,甚至還建造了銅像!

此時,蘇聯突然取消了原本商定好的派飛機空中掩護的計劃,人民志願軍赤裸裸暴露在美軍機的獠牙下。

為此,毛主席擔憂的詢問彭德懷:能不能打?

彭德懷還是那句話:能打!

入朝作戰後,彭德懷親臨戰場勘察敵情,還同北韓上司人金日成結下了深厚友誼。

金日成評價其為:“卓越的軍事指揮員”

誰都不怕的北韓,卻将三位中國人寫進教科書,甚至還建造了銅像!

三年間,人民志願軍勢如破竹。

最終,經過五次大型戰役,聯合國軍丢下五萬多具屍體,拖着十多萬傷兵灰溜溜退出了北韓戰場。

此戰過後,西方政治家有了一條“同中國打交道的準則”,那就是永遠不要在主權問題上威脅中國。

彭德懷的巨大貢獻,被北韓人民歌頌,不少人在家中懸挂彭德懷的畫像。

誰都不怕的北韓,卻将三位中國人寫進教科書,甚至還建造了銅像!

戰争結束,彭德懷獲得了北韓一級國旗勳章。

這是北韓專門為入朝志願軍而設立的最高榮譽。

而彭德懷卻說:“我有什麼功勞?真正的功勞屬于前線的戰士們。”

最終還是毛主席親自寫信,要他尊重北韓政府的決定,彭德懷才接受了這枚勳章。

彭德懷的傳奇事迹,還被編入北韓教科書,教育北韓每一代人牢記那段和中國兄弟并肩作戰的日子。

誰都不怕的北韓,卻将三位中國人寫進教科書,甚至還建造了銅像!

除了彭德懷外,還有兩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也讓北韓人民推崇至極。

其中一位的銅像更是北韓國内唯一的外國人銅像。

他是誰?為什麼值得北韓如此紀念?

二、翩翩君子,金子般的友誼

第二位被北韓紀念的人物就是人們敬愛的周總理。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世界上第一座為了紀念周總理而建造的銅像不是在中國,而是位于北韓。

為什麼北韓對于周總理如此敬愛?

誰都不怕的北韓,卻将三位中國人寫進教科書,甚至還建造了銅像!

首先,周總理在北韓戰争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當時,大多數中央委員都對出兵北韓持反對态度,而周總理堅定的站在毛主席一邊,支援出兵。

誰都不怕的北韓,卻将三位中國人寫進教科書,甚至還建造了銅像!

抗美援朝戰争打響後,周恩來日夜操勞,對于蘇聯突然取消空中支援,他親訪蘇聯,與斯大林多次交談,最終說服了這位“鋼鐵巨人”提供支援。

後來,這條著名的“米格走廊”挽救了無數志願軍戰士的生命。

曾赴北韓參加停戰談判工作的喬冠華說:周恩來對北韓戰場上敵我雙方情況了如指掌, 對哪個部隊正在哪個村莊、哪個山頭, 都很清楚。

而志願軍的每日戰報,多數也是先由周總理親自處理。

幾年間,周總理愈發消瘦,戰争勝利後,周恩來又代表中國幫助北韓重建家園,北韓上司人金日成是周恩來的好友。

金日成在任期間,每次通路中國都是周恩來全程陪同,而周恩來每次通路北韓,金日成頓頓陪餐,時常讓廚師為其準備佳肴。

對于周恩來的到來,金日成很開心,在周恩來的努力下,中朝兩國簽訂了七份合作協定。

除此之外,周恩來還為北韓各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提供了寶貴意見

對于北韓戰後經濟的恢複和發展,周恩來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北韓最大報紙上,稱周恩來和金日成是“金子般的友誼”。

誰都不怕的北韓,卻将三位中國人寫進教科書,甚至還建造了銅像!

周總理逝世後,金日成傷心的不能自已,由于眼睛哭腫了,隻能推遲第二天的手術。

金日成親自為周恩來題挽聯,專門叮囑心腹前去送總理最後一程。

随後,傷心欲絕的金日成下令在周恩來曾發表過演講的鹹津興南化肥廠為其修築銅像。

銅像建成後,金日成邀請周恩來的遺孀鄧穎超前來。

鄧穎超在看到這尊銅像後,擦着眼淚說:“雕塑的真像啊。“

周總理銅像的大衣之下,是鄧穎超連夜為他縫的毛衣。

即使這樣的細節,北韓官方也秉持了高度的嚴謹。

這一切,反映了周總理高尚的人格魅力。

這尊銅像至今矗立,就像周總理依舊用他那儒雅深沉的雙眸,注視着苦難中走向獨立的北韓人民。

除了彭德懷元帥和周總理之外,這最後一位的名字,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誰都不怕的北韓,卻将三位中國人寫進教科書,甚至還建造了銅像!

三、東方紅照到了平壤

在北韓的頂級中學裡,有這麼一個特殊的班級,不僅成績頂尖,還會唱各種中國歌曲。

這個班級,就是著名的“毛澤東班”。

要成為這個班的學生,不僅要成績優異,還要學習中國文化。

這一切都是為了紀念那個偉大的無産階級導師:毛主席。

誰都不怕的北韓,卻将三位中國人寫進教科書,甚至還建造了銅像!
誰都不怕的北韓,卻将三位中國人寫進教科書,甚至還建造了銅像!

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

1950年6月25日,北韓内戰爆發,北朝軍隊勢如破竹,很快打的南韓潰不成軍。

就在北韓統一形勢大好之時,遠在北京的毛主席以其卓越的戰略眼光做出判斷:戰争必将持續進行。

事實證明,偉人的判斷是正确的。

1950年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指令美軍幫助南韓軍隊,同時艦隊開往台灣海峽,意圖威脅中國。

誰都不怕的北韓,卻将三位中國人寫進教科書,甚至還建造了銅像!

又在聯大強行通過所謂“幹涉協定”,組建聯合國軍,浩浩蕩蕩殺進北韓半島。

8月15日,麥克阿瑟指揮仁川登陸戰,瞬間瓦解北朝軍隊建立的戰争優勢。

情況直轉急下,新生的北朝政權岌岌可危。

走投無路之下,北韓上司人金日成向北京請求援助。

此刻,毛主席的身上像壓了一座大山。

很多人不知道,當時大多數中央委員因為各方面原因不贊成出兵支援北韓。

情急之下,毛主席流露真情:“我們急需和平建設,如果要我寫出和平建設的理由,可以寫出百條千條,但這百條千條的理由不能敵住六個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

最終,中央艱難決定:出兵!東北邊防軍枕戈待旦。

毛主席警告美國,若越過三八線,中國絕不會坐視不管。

而美國智庫經過論證,認為毛主席隻是“吓吓他們”,中國絕不敢出兵。

誰都不怕的北韓,卻将三位中國人寫進教科書,甚至還建造了銅像!

1950年10月19日,東北邊防軍改名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不可一世的聯合國軍完全沒有料到中國居然真的敢出兵,毛主席竟然真的有這個魄力。

對于中國的“仗義”,北韓人民歡欣鼓舞。

随後的5場大型戰役中,志願軍以血的代價給予了驕橫的美軍以沉重打擊。

1953年7月27日,深陷戰争泥潭的美帝國主義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失敗。

即使面對國民黨餘孽的狼子野心;即使正面對抗世界上第一強大的美國,偉人還是以他那宏遠的戰略眼光力排衆議,做出了正确決策。

而他最親愛的兒子毛岸英,也在這場戰争中獻出了他年輕寶貴的生命。

抗美援朝是偉大的決策,不僅救廣大北韓人民于水火,保住了他們的家園,還讓新中國在世界上一戰成名。

每每提及中國在這場保家衛國的戰争中的貢獻,不少北韓人感動的潸然淚下。

為了紀念毛主席,北韓政府将首都平壤的一條大街,命名為“毛澤東大街”。

教科書裡,他同北韓其他上司人一樣被歌頌。

誰都不怕的北韓,卻将三位中國人寫進教科書,甚至還建造了銅像!

直至今天,每逢重大節日,還是有不少北韓群眾走上街頭,緬懷這位曾拯救北韓的偉人。

中朝兩國,唇齒相依,中朝友誼萬歲!

誰都不怕的北韓,卻将三位中國人寫進教科書,甚至還建造了銅像!

參考資料

彭德懷出征北韓的最後時刻_彭宇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艱難決策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艱難決策_央廣網

周恩來在抗美援朝戰争中的重要貢獻_李志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