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商用車論壇】賈國瑞:下階段商用車低碳政策發展趨勢研判

作者:卓衆商用車

2024年3月26日-28日,2024中國商用車論壇在湖北省十堰市舉辦。本屆論壇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以“新步伐•新成效•新提高,助力商用車産業高品質發展”為主題,基于行業高品質發展要求、國家“雙碳”目标實作、汽車産業轉型和創新需要,以創新促改革、促轉型、促發展,助力商用車産業高品質發展。其中,在3月28日上午舉辦的“主題論壇一:‘雙碳’背景下商用車綠色低碳轉型更新之路”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資料有限公司産品與技術戰略部商用車研究室進階工程師賈國瑞發表精彩演講。以下内容為現場發言實錄:

【中國商用車論壇】賈國瑞:下階段商用車低碳政策發展趨勢研判

尊敬的陳秘書長,各位上司、各位同僚、行業的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來自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賈國瑞。中汽資料是中汽中心的二級機關,擁有行業裡乘商用車全領域最全的資料,同時也支撐工信部等相關部委做相關的政策,剛剛陳秘書長也提到了,從2017年10月份我們支撐工信部釋出了乘用車的雙積分之後,我們一直開始起草研究商用車的積分管理辦法,現在已經曆經了7年。剛剛秘書長也提到了,說政策推行得比較慢,為什麼?從這7年的研究,包括中間的3年疫情,我們考慮到各個環節,因為商用車它的使用場景、它的産品和整個産品的供給,以及技術成熟度,這些年一直在發生變化,同時要考慮到“雙碳”目标和能源安全,這是一個比較大的系統性工程,我們在整體評估目标上要保證審慎,而且一定要平穩,同時要考慮到各家企業整體的盈利相關情況,是以我們整體考慮應該更全面一些。

這次給大家彙報的下階段商用車低碳政策整體的發展趨勢,主要是針對商用車的積分政策。

分為三個方面,一個是商用車積分政策管理的必要性和商用車發展新能源汽車遇到的哪些問題和困難,第二就是積分政策總體的設計思路,考慮到哪些因素和環節,如果我們樂觀估計,比如今年釋出征求意見稿,我們推斷測算未來我們在積分政策上會有哪些預期的相應的評估成果。

大體的宏觀我們都知道商用車的保有量僅占汽車保有量的12%,但是它的碳排放占了56%左右,持續推動商用車的低碳、節能是非常重要,而且勢在必行。

我們知道乘用車這幾年它的新能源比例持續攀升,商用車的新能源占比跟滲透率這兩年有一定的變化和波動,具體根源在哪兒?其中有個回答是商用車作為一個生産資料,它和乘用車的消費品屬性不一樣,這隻是一個角度。另外一個角度,作為商用車推動新能源化的過程中存在的轉型溢價的問題,誰來為溢價買單,整車企業、客戶還是政府或者資本?對于乘用車,國家相關補貼和資本大力介入,包括很多造車新勢力,推動了乘用車新能源化和電動化的發展。對于商用車,從補貼逐漸退坡之後,缺少類似于乘用車積分政策這樣的政策接力來保證商用車電動化的發展,這也是現在存在的一個問題。

另外一個問題是比較客觀現實的,對于商用車的純電和燃油車成本相差比較大,舉個例子來說,對于18噸中重卡,成本相差了大約37萬左右,油電差距大也是阻礙商用車電動化轉型非常重要的因素。

對于政策端要考慮到的是一個系統工程,對于供需兩端多方主體會形成這樣一個分攤格局趨勢。對于整車企業、司機、運輸公司,還有一些高排放的企業,前期對于形成供需關聯的溢價分攤格局,共同承擔了一部分的低碳轉型的成本。随着新能源比例的逐漸提升,會推演到商用車新能源的比例逐漸提升,進而達成規模效益,降低制造成本,這種在乘用車方面已經凸顯得非常明顯,這種溢價也會很快消化。但是對于商用車來說,還存在溢價難以消化的問題。

另一個方面,對于不同政策它的側重點和發力點是不一樣的,對于供給端,像輕型和重型燃料消耗的限制,主要是針對于燃油車它的燃油消耗,缺少了對于新能源汽車相關的鼓勵。

對于需求端,财稅2024到2025有免征,2026到2027有減半的征收,在财稅補貼退坡之後導緻傳統新能源汽車購置成本的增加,這是一部分。第二個問題,針對整車企業,商用車企業開發的商用車的産品相比于乘用車來說,産品的數量比較少,使用者選擇的範圍比較有限,很多前期還是基于油改電的平台進行的研發,局限了産品的供應能力。

針對于場景,場景現在出現了什麼樣的挑戰呢?各類場景的電動化發展得還是不均衡,如果僅以純電作為主要技術路線,對于高寒,還有一些比較複雜的能源補充受局限的場景,難以覆寫全場景。對于新能源商用車來說,在城市物流和M3城市客車,新能源占比比較高,對于重型牽引,甚至皮卡,相對來說純電的比例比較低。考慮到路權、營運補貼和運距等相關因素,新能源汽車TCO還有相應的挑戰。

剛說的是場景和産品,對于技術路線方面又有哪些挑戰?我們整個團隊參與了學會的商用車技術路線圖1.0,對于各項技術路線進行整體評估,這裡面結合相應的場景。對于商用車多元化的技術路線已經達成了共識,但是在政策端還是缺少像積分政策一樣的明确的政策引導。對于各類的技術成熟度發展程度也不一,對于純電現在基本上屬于新能源的主流,插電各家都有相應的産品,剛剛也有介紹到了,但是我們調研各家企業回報到整體的成本還是相對來說競争優勢不是非常明顯。燃料電池它本身存在着車和補能的問題,對于近期比較火的氫氣,甚至氨氣内燃機存在相應的技術難度,需要攻克。還有加氫、儲氫,這不僅僅是汽車行業,還有能源行業也需要一起協同攻克的問題。這是對于技術路線的現有的挑戰。

回過頭來看傳統的節能技術,在節能方面還有一定的更新空間,我們調研了行業對于節能技術的發展潛力和成本可以看到,商用車還有很大的節能的技術提升空間。同時單單依靠單車油耗的限值标準,無法能夠充分激發企業對于節能技術搭載這樣的動力,這也是屬于在政策端需要一個新的政策進行補充和激勵。

第二塊,給大家彙報關于商用車積分政策這麼多年來研究的相關進展和設計的思路。

總體來看,總體目标還是以目标導向為原則,同時兼顧穩妥審慎,對于重點領域和重點先進技術進行鼓勵和引導。目标導向最重要就是結合國家“雙碳”戰略目标,還有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因為商用車是生産非常重要的環節,要保證工業和生産的安全,一定要采取積極穩妥的目标導向。

對于積分政策行業預期是希望簡單,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降低商用車企業相應的合規成本,降低大家對于産品研發不必要的投入。同時,針對于近幾年來引導對于低碳、零碳氫氣内燃機相應的技術路線的發展。

這是整體的我們在行業方面已經達成的共識,也就是我們在商用車積分政策研究過程中我們的團隊和工作組的商用車企業給我們意見的回報。

在新形勢下還是存在着一定的挑戰,尤其是整體的市場發展還是不及預期。同時對于商用車本身的場景也是多樣化,技術路線也是存在着比較大的差異。對于行業多元低碳的技術路線發展有這樣的訴求,也需要相應的政策予以明确的信号。

接下來是針對于如何設定比較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的評估。我們前期對于各類的方案進行了整體評估,一個企業平均油耗它對于商用車行業有哪些影響?另外一個是新能源單積分的方案。

我們進行總體評估之後,發現僅用商用車企業的平均油耗積分,對于細分車型類的一些産品,它的新能源技術引導還是不足的,尤其是針對于不同車型新能源引導有限,而且無法精準達到鼓勵。

另外一方面是針對新能源積分,這裡面可以實作對于細分場景,還有具體節能技術兼顧的作用。同時,我們還可以在積分政策裡面對于搭載像新能源内燃機,比如燃用氫氣、氨氣、甲醇等零排放或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為零的内燃機的車型給予相應的鼓勵和支援,這也是為了引導和鼓勵先進技術相應的發展。這是針對于新能源積分的方案。

接下來是對于總體的管理力度如何設定、如何評估。這裡面考慮到國家相應的戰略,包括“雙碳”目标的分解,分解到汽車行業,再細分到商用車行業。還有對于市場自身發展,它的發展潛力如何比如說到2030年新能源的滲透率将達到19%到33%,這是比較樂觀的估計。還要考慮到向外看,國際現在發展水準怎麼樣,比如剛剛牛天林老師介紹的歐盟、美國,我們要看看其他國家進展的節奏和幅度,不激進也不落後,進行一個總體的綜合,設定我們總體的到2026、2028年新能源比例的目标。

對于不同的車型力度評估是什麼樣呢?考慮了哪些點?有哪些原則?比如TCO的經濟性,新能源商用車什麼時候能夠和燃油車進行打平,同時對于細分場景要進行細化的分析,以物流、環衛這些為主的商用車什麼時候能夠達到一定的規模,實作增程目标。對于不同車型的比例劃分也有相應的設計原則,包括城市公交、牽引、自卸、新型環衛,對于不同的場景和車型有對應的根據實際情況設定車型比例。

接下來是對于單車比例的車型,方法論是樣,以及我們對于每一類車型它的測算依據是如何?未來對于商用車産品相應的賦分,也要考慮到整個技術的投入,還有産品和使用場景,這些因素都影響到碳排放相關的貢獻。這是依據不同車型來設定單車、單積分比例。

接下來,對于商用車積分政策非常樂觀的估計,實施之後對于整個社會、整個産業具有什麼樣的效果評估。

我們分三個方面,首先是市場方面。預計三年積分政策釋出之後,相應的效益預計會促進新能源商用車62.5萬輛的增長,2028年有望達到119萬輛,其中新能源重卡會達到13.5萬輛,這是我們進行總體的綜合測算,這是市場層面。

第二方面,對于技術疊代開發方面,這裡面考慮到對于不同的産品平台和相應的技術,龍頭企業和造車新勢力對于技術也有前期的儲備,但是對于更多的新能源産品還需要市場上予以更多的供應,這裡面進一步推進新能源産品數量的提升。

第三方面,回歸到最終的碳排放目标,三年累計會節約能源量1728萬噸,碳排放減少大約5285萬噸,這是基于積分政策出台之後對于整個行業相關的影響。

積分政策的研究、參與和制定離不開行業和各家企業,尤其是造車新勢力、零部件企業共同的參與,在這裡也呼籲行業積極參與到積分研究和探讨過程當中,大家各抒己見,說出自己的訴求,支撐商用車積分政策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地推出,為商用車新能源的轉型貢獻自己的力量。

好,謝謝大家!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

來源:中國商用車論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