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億級市場規模,低空經濟響起騰飛信号

萬億級市場規模,低空經濟響起騰飛信号

萬億級市場規模,低空經濟響起騰飛信号

繼各地政府紛紛将“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之後,“低空經濟”首個頂層設計出爐,展開未來發展藍圖。

3月27日,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下稱《方案》)。當中明确指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裝備全面融入群眾生産生活各領域,成為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方案》提到,以應用場景創新和大規模示範應用為牽引,加快通用航空技術和裝備疊代更新,建設現代化通用航空先進制造業叢集,打造中國特色通用航空産業發展新模式,為培育低空經濟新增長極提供有力支撐。

“大陸的低空經濟産業發展階段大緻可分為探索階段、發展階段和應用階段。”民航新型智庫專家韓濤對《華夏時報》記者采訪表示,早在2009年行業内便提出“低空經濟”概念,此階段為探索階段;2010年《關于深化大陸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釋出,拉開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序幕,此後“低空經濟”進入發展階段;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低空經濟”概念首次被寫入國家規劃。随着政策不斷加碼支援,相關技術不斷創新,低空飛行應用場景拓寬,eVTOL、無人機行業等在利好政策扶持下有望實作快速發展。

到2030年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方案》共提出了五方面20條重點任務,分别是增強産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産業鍊供應鍊競争力、深化重點領域示範應用、推動基礎支撐體系建設、建構高效融合産業生态。

《方案》也明确指出了目标,到2027年,中國通用航空裝備供給能力、産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現代化通用航空基礎支撐體系基本建立,高效融合産業生态初步形成,通用航空公共服務裝備體系基本完善,以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為技術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裝備在城市空運、物流配送、應急救援等領域實作商業應用。

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特征的通用航空産業發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支撐和保障“短途運輸+電動垂直起降”客運網絡、“幹—支—末”無人機配送網絡、滿足工農作業需求的低空生産作業網絡安全高效運作,通用航空裝備全面融入人民生産生活各領域,成為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事實上,在《方案》出台前,相關政策已在加速鋪墊。

2023年,工信部等四部委提出《綠色航空制造業發展綱要(2023—2035)》,提出力争到2025年電動通航飛機投入商業應用,到2035年新能源航空器成為發展主流。其中特别提到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實作試點運作。同年12月,由國家空管委組織制定的《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正式釋出,首次劃分出非管制區域。2024年1月1日起,《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正式施行,标志着大陸無人機産業将進入“有法可依”的規範化發展新階段。

“2024年将是中國低空經濟産業大發展的元年,向天空要發展是人類繼陸地和海洋之後的又一次偉大探索。如何合理開發、充分利用現有的空中資源,實作其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已成為行業内外共同關注的焦點。”深圳市無人機協會會長、歐洲科學院院士、世界無人機大會主席楊金才表示。

哪些産業将起飛?

無人機元宇宙加速基地創辦人吳高斌對《華夏時報》記者指出,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多個行業和産業産生了積極影響。首先,通用航空業是低空經濟的核心産業,包括飛行器制造、維修、營運等環節,将直接受益于低空經濟的發展。此外,低空經濟還利好旅遊、物流、醫療等多個行業,為這些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目前,大陸低空經濟已經有一些落地應用,如無人機配送、空中遊覽、航空醫療救援等,這些應用不僅豐富了市場供給,還為消費者提供了全新的消費體驗。

記者注意到,目前,全國各省市區正在積極謀劃,結合各自的優勢,全面打造低空經濟的新高地。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北京、廣東、安徽、四川、江蘇等至少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将“低空經濟”寫入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以來,有多個低空也迎來多個飛行器試飛項目,“無人機”正飛進千家萬戶,成為我們生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2月27日,全球首條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跨海跨城空中航線(深圳—珠海)順利完成首飛,原本單程2.5—3小時的地面車程在空中隻需要20分鐘;3月8日,在廣州空港經濟區管理委員會主導下,小鵬彙天飛行汽車旅航者X2從廣州天德廣場超甲級寫字樓群垂直起飛,成功實作城市CBD“天德廣場—廣州塔”區域的低空飛行;3月18日,億航“空中的士”在淘寶上架,這是全球首個獲得适航認證的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

低空無人配送服務也早早進入了消費領域,美團、京東、順豐、大疆等紛紛釋出物流無人機産品,搶先在該領域進行布局。美團外賣在深圳市、上海市開通“美團無人機”配送服務,截至2023年12月底,在深圳已覆寫11個區域,開通了25條航線。在深圳市龍華區星河WORLD的美團無人機營運站點,記者見到數架無人機裝載着外賣盒子從廣場上空飛過,科技感十足。

該營運站點現場負責人馬博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無人機可以實作更廣泛的覆寫範圍,解決一些場景限制。景區便是特殊的場景之一。因為景區“門票”限制,騎手無法自由地出入,無人機恰恰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将外賣送至遊客手上,給予遊客更好的服務體驗,也為商家拓寬了管道。深圳世界之窗、錦繡中華兩個5A級的旅遊景區已實作了無人機配送外賣,成立了國内首條落地景區的無人機配送航線。

“随着城市智能化水準的不斷提升,無人機作為低空經濟的重要載體,正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無論是農林植保、安防警用、地理測繪,還是物流運輸、應急救援,無人機都展現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據統計,這些領域的應用市場規模占比超過70%,成為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楊金才指出,“物流配送、應急救援、空中交通将是今年取得長足進步的領域。”

在韓濤看來,“低空經濟”的騰飛首先利好通用航空産業、無人機産業、低空物流産業。他表示,“随着低空空域的開放,通用航空器的需求将大幅增長。這将促使國内外航空器制造商加大研發力度,推出更多性能優異、安全可靠的通用航空器,滿足市場需求。同時,通用航空器的生産也将帶動相關産業鍊的發展,包括航空材料、航空電子、航空制造等領域。”

如何“飛”得更遠?

發展“低空經濟”并非一日之功,吳高斌坦言,“低空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一些問題,如空域管理體制、飛行安全、行業标準等方面的問題。

韓濤介紹道,“不同于成熟的高空飛行,低空空域在管理主體、管理模式、協同機制等方面均存在欠缺,建議通過立法和出台相應的政策,為低空經濟産業發展中可能遇到的協同、管控、标準、監管等一系列問題指明方向。如相關适航标準仍然需要進一步完善,營運端的監管也需要和地方政府協調合作。”

此外,他也指出,目前市場開發力度仍需強化。應在推進體制創新的基礎上,從供給與需求兩端入手,以産業拓展、産品服務品質的提升為着力點,不斷開拓低空經濟的發展空間。如可因地制宜鼓勵開發開放低空物流、通航運輸、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等領域,不斷豐富應用場景;同時,加強對消費和使用端的引導,降低消費門檻,提升消費體驗,讓“低空+”真正融入社會生産和人民生活。

楊金才認為,在整個産業的鋪設上,需要以政府為主導,行業協會緊跟其後,重視應用場景為企業提供飛行的可能,另外是技術做兜底保障工作,最後是标準先行。這些圍繞基礎設施、智慧網聯、低空航路、運作服務四個大方面同時進行,基礎設施提供最基本的飛行前提,它保障了無人機的高效運作,智慧網聯提供前端與後端飛行的及時對接,劃設低空航路讓無人機得以精準合規的飛行,運作服務保障全過程全環節的安全飛行,在這方面做好工作,才能做好在安全飛行的低空環境下産生安全的經濟效益。

他表示,“可以完善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完善低空空域規劃設計,以最大程度利用空域資源,滿足各類航空活動,進而提高空域利用效率;其次是強化空中監督管理,建立健全的監管制度和機制的同時,一方面積極維護空域秩序,另一方面嚴厲打擊違規飛行活動;接着是健全低空飛行協調機制,加強部門與部門間的協調合作,形成職能清晰、高效便捷、協同配合的運作機制;最後是加強宣傳貫徹工作,針對企業和市民的差異化飛行需求給予指導和教育。”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