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楊超斌:全面智能化時代,“夥伴+華為”要如何抓住大機遇?

作者:海峰看科技

文/黃海峰的通信生活

最近,全球首部AI長電影《終結者2:審判日》上映。這部長達90分鐘的電影,居然是由50位AI藝術家,隻花了三個月時間,借助ChatGPT、Runway等一系列生成式AI工具制作出來。

這意味着,人類的内容生産迎來了大爆炸的奇點時刻。根據華為官方預測,到2026年,AI會産生2500億張以上的高品質圖檔、7000多萬部短視訊。AIGC智能化内容的生産方式,将加速推動社會向全面智能化(All Intelligence)時代邁進。

面向人工智能時代發出的合作邀請函,ICT廠商、ISP/ICP、分銷企業、應用開發商等産業各方應該如何抓住機會?

近日,筆者在華為中國合作夥伴大會2024上找到了答案。華為公司董事、ICT産品與解決方案總裁楊超斌在大會主題演講中指出,千行萬業加速邁向智能化,帶動IT&CT整體投資增長,預計2027年拉動ICT總投資達4.9萬億元,這是一個難得的産業更新機遇,業界要“抓住大機遇,共築新一代數智基礎設施”。

華為楊超斌:全面智能化時代,“夥伴+華為”要如何抓住大機遇?

那在各行業都智能化的複雜過程中,華為如何攜手夥伴抓住機會?如何分工?

智能時代,兩大機遇

當下人工智能正從訓練走向推理,為産業鍊帶來巨大機會。楊超斌預計,2024年中國區AI訓推一體機的市場空間為168億元。與此同時,随着更多智慧化的應用場景被催生出來,園區正在加速邁向萬兆智慧化,也帶來了全新商機。

面對智慧園區以及AI推理領域的機會,楊超斌表示,智慧園區從客戶業務需求出發,按照“網絡+平台+服務”的架構進行設計,實作了從垂直到水準的架構演進;鲲鵬、昇騰現在已經成為中國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更新的首選算力,華為的目标是為世界提供第二選擇。

楊超斌強調,華為将聚焦在自己擅長的産品技術領域,深耕“根”技術;同時發展“根”生态,聚合夥伴,實作與夥伴的協同合作、共同增長,共赢智能時代的大機遇。

可見,一方面,華為将攜手系統內建、方案開發等夥伴,抓住萬兆智慧園區更新的機遇;另一方面,華為将借助鲲鵬、昇騰等原生應用生态,為産業打造堅實的算力底座。

說到這裡,你可能要問,具體面向2024年中國政企市場,華為将帶來哪些智能“尖兵”,引領創新?又如何攜手夥伴,共赢未來?

攜手四大夥伴,助力萬兆智慧園區更新

傳統的園區建設通常采用獨立運作的多個子系統,由于系統間的資料無法及時傳遞,往往會導緻嚴重的資訊孤島、資源使用率低下。對此困境,當下智慧園區通常采用的是“平台+服務+網絡”的參考架構,從應用、聯接、終端到數字化平台一應俱全。

2024年,對園區邁向全場景智慧化,華為将采取哪些大動作?如何為夥伴賦能?

通過介紹,我們了解到,一方面,華為主要聚焦的是聯接和數字平台兩大方面,華為需要ISV夥伴在平台上開發應用,需要終端夥伴提供符合要求的多種類型終端,需要夥伴面向具體項目做咨詢、規劃等系列工作,一起服務好最終客戶。

另一方面,為了适配萬兆智慧園區場景,華為打造了全系列的産品組合方案。其一,華為今年将會提供40款全場景Wi-Fi 6和Wi-Fi 7 AP,比對33款高品質萬兆交換機,提供無處不在的萬兆帶寬接入。其二,面向大企業、金融等多分支機構場景,華為将會提供35款超融合路由器和21款SASE安全網關滿足各個企業、分支機構快速安全接入。

具體來說,華為将結合園區數字平台、各種萬兆智慧園區典型場景,提供存儲、智能協作、智能感覺等系列化産品。

動作一:攜手系統內建夥伴,打造高品質辦公體驗

2024年,随着Wi-Fi 7的到來,園區加速走向全無線化,園區無線終端數量快速增長,視訊會議成為常态。據了解,新一代Wi-Fi 7的每AP接入數量跟Wi-Fi 6相比提升2倍。

基于此,華為将為夥伴提供哪些幫助?據悉,華為會提供系列化的建網指南、選型工具、相容性清單和開放API等,讓系統內建夥伴更高效的方案內建。在傳遞運維階段,華為提供規建維優的全融合統一平台,實作分鐘級規劃,一鍵業務發放,實作少人化網絡維護,秒級一鍵調優,讓夥伴可以更高效地傳遞。

動作二:聯合方案開發夥伴,加速行業數智化更新

随着千行百業數智化更新加速推進,行業需要有競争力的解決方案。基于上述需求,華為針對物聯園區網絡場景,未來會提供開放架構,在Wi-Fi内置藍牙、星閃、RFID等多種物聯技術,同時将支援容器方案。

在做物聯應用開發時,夥伴可以基于華為的裝置輕松加載,無需等待華為公司裝置版本,內建時間從3-6個月縮短至1周,有利于夥伴快速打造物聯融合網絡。

而且,華為今年還計劃通過建設聯合創新實驗室等機制, 提供七大行業真實業務的仿真環境,并投入專家和夥伴一起進行方案設計、開發和驗證,讓更多的夥伴參與進來,一起打造有競争力的創新方案。

動作三:賦能業務營運夥伴,從賣裝置轉向賣服務

智慧校園建設如火如荼,如何保證智慧教學、高效運維和安全營運樣樣都行?華為将助力夥伴完成從賣裝置到賣服務轉型,助力夥伴為行業客戶提供更加高階的網絡管理服務、網絡安全服務。同時,以教育和商超為代表的行業,其網絡管理服務空間巨大,夥伴在管理服務上的收入預計是裝置收入的3倍以上。

動作四:使能業務分銷夥伴,共拓分銷百億元市場

在分銷領域,華為在去年釋出了全系列華為坤靈産品,今年将會進一步完善分銷産品組合,包括終端側的終端感覺、協作平台到連接配接側的WiFi、交換機、防火牆,幫助夥伴赢得更多的市場機會。

與此同時,華為将會提供坤靈一站式數字化平台,從客戶拓展,到項目安裝調測、售後運維、端到端提供數字化的支撐,讓夥伴易買易賣、易學易用、易裝易維,拓展更多分銷市場的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像教室、宿舍、酒店這樣的類房間場景,華為打造了IP+POL園區方案,通過全系列的華為光産品,使得網絡能耗降低30%、網絡總擁有成本下降30%。不僅如此,華為還給夥伴提供了POL三件套,包含規劃工具、分析器和模拟器,協助夥伴更容易地做規劃、傳遞。

鲲鵬和昇騰聯合,為産業構築算力底座

2023年的百模大戰過後,大模型正加速進入應用創新階段,目前已滲透到金融、教育、交通等領域。可以預見的是,人工智能的産業規模将高速增長,根據高盛的資料顯示,2023年全球的AI投資達到1140億美金,在2028年達到2500億美元,直接翻倍。

大模型離不開大算力。基于上述背景,華為中國合作夥伴大會的關注點從去年底層系統的行業應用延伸到今年的算力領域,在鲲鵬和昇騰雙重加持下,華為算力正乘風而起。

具體來說,在硬體層面,鲲鵬已廣泛應用于金融、政府等行業的核心場景,同時昇騰已成為中國AI創新的首選。在軟體層面,openEuler市場佔有率第一。同時,昇思AI架構2023年市場佔有率增速第一,2024年将成為中國首選AI架構。

基于上述成績,鲲鵬和昇騰下一步将有哪些舉措?具體來說,在鲲鵬層面,華為将會提供包括歐拉作業系統、鲲鵬 DevKit開發套件、畢昇編譯器和鲲鵬 BoostKit 應用使能套件,以元件化的形式按需內建到開發者現有開發流水線中,可以實作一套代碼、一套流水線,建構多個平台版本。

在昇騰層面,華為提供異構計算架構CANN,還提供 AI 架構昇思和大模型開發套件,以實作兩種原生開發模式,做到一套開放架構,讓夥伴可以基于昇騰開發最優的算子和模型。

華為計劃未來兩年發展超過1000家的鲲鵬和昇騰的原生應用夥伴,覆寫80%的國内計算場景,和夥伴共同打造原生計算産業生态。

目前,大模型取得突破性進展,要想擁抱人工智能時代,華為在算力層面,又将如何出招?從楊超斌的介紹可知,華為将攜手夥伴,打造開放領先的AI基礎軟硬體平台,與夥伴三方面共築堅實的算力底座。

其一,在硬體層面,華為和夥伴基于昇騰打造各種硬體形态,包含模組、闆卡、 伺服器、訓推一體機、Pod、叢集等全系列硬體,可以覆寫“雲、邊、端”全場景;其二,在基礎軟體層面,華為将堅持“開源+開放”的形式,提供作業系統、異構計算架 構、AI架構以及完整的工具鍊,讓夥伴能夠友善使用全場景的硬體;其三, 在應用使能方面,華為将會進一步開放優選模型庫、深度學習元件、智能邊緣 元件以及行業SDK,幫助夥伴和客戶可以高效地完成模型及 應用的開發和調試。

從模型到應用,是AI落地的最後一公裡,也是人工智能在行業落地的關鍵環節。為此,華為推出了昇騰推了解決方案,在硬體選型、訓推轉換、推理執行和應用服務上線,全流程使能推理應用快速開發、高效部署。

首先,在硬體層面,華為提供全系列昇騰推理硬體,滿足不同場景的算力需求。此外,華為還會把硬體更進一步開放,推出KPN(鲲鵬夥伴網絡)計劃,并進一步更新APN(昇騰夥伴網絡)夥伴計劃,今年将發展超過50家KPN和APN夥伴。

其次,在開發階段,華為将會通過昇騰推理引擎MindIE,在昇騰訓推同構場景下可以提升80%工作效率;通過異常控制算法,實作10倍模型壓縮比。同時,在推理執行階段,華為支援Flash Attention、LookAhead等技術,實作10倍的業務容量提升。

最後,面向海量使用者的調用服務,華為将提供昇騰原生服務化能力,實作推理應用小時級上線。例如面向行業大模型訓練、推理場景,華為将會推出FusionCube A3000訓推超融合一體機,為大模型夥伴提供拎包入住式的部署體驗,實作一站式傳遞。

筆者觀察:攜手夥伴,共赢未來

想象力決定人類可以走多遠,執行力決定我們可以走多快。

為了迎接智能世界的到來,楊超斌從智能園區和算力底座兩大層面給出了華為的應對政策。我們相信,這些舉措将幫助合作夥伴提供更具價值的服務,華為也将與夥伴一起共享AI驅動的廣闊商機。

值得關注的是,華為要為産業建構數智基礎設施,并非單點賦能,而是隐藏在其背後強大的“行業智能體”。

曆經30餘年在ICT領域的沉澱,華為在智能感覺、智能聯接、智能底座、智能平台、AI大模型等方面的深厚積累,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化的智能解決方案矩陣。

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面向未來,筆者希望華為持續為夥伴賦能,攜手産業生态共赴AI浪潮,共同擘畫智能時代的全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