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裡幫扶振興路,編織浦江之畔到洱源山水的美麗故事

作者:大理釋出
千裡幫扶振興路,編織浦江之畔到洱源山水的美麗故事

山海若比鄰,滬滇一家親。2012年,上海交大跨越山海千裡與洱源建立定點幫扶結對關系。

截至2024年

累計投入幫扶資金 4388萬 元

共教育訓練基層幹部與專業技術人員 1萬餘人次

共采購洱源縣和脫貧地區

農産品 3000餘萬 元

開展“ 先天性心髒病患兒篩查和救治 ”等醫療幫扶活動

成功将洱源特色農産品海菜花的保鮮穩定期

由3天提升至 12天

創辦 洱源一中思源特班

派駐 6名 師生常年開展教學教研

打造上海交大定點幫扶洱源縣

鄉村振興駐地綜合工作平台

……

千裡幫扶振興路,編織浦江之畔到洱源山水的美麗故事

上海交通大學雲南(大理)研究院院長王欣澤與洱海水生植物海菜花種植人員進行交流。

十年來,上海交大始終堅持“扶智為主、全力而為”原則,充分發揮高校科技、人才、教育等優勢,開展全方位精準幫扶,用真情實意助力洱源脫貧攻堅,用技術和人才助推洱源鄉村振興。

聚力校地協作

打造鄉村振興新模式

建好精準幫扶平台。建立上海交大雲南(大理)研究院專有平台,聚焦洱海治理與源頭保護,幫助洱源再現“綠水青山”。設立“心、行、夢、恒”四個對口幫扶專項基金,實作洱源教育、醫療、人才、科技、産業、生态6個方面的發展需求與上海交大優勢資源的精準對接。用好精準幫扶資金。通過引進校友資源、設立專項基金、開展專項捐贈等方式,累計投入幫扶資金4388萬元,為洱源基礎設施改善、綠色産業轉型、教育醫療發展提供了有力資金支援。

千裡幫扶振興路,編織浦江之畔到洱源山水的美麗故事

義診現場

抓好精準幫扶醫療。開展“先天性心髒病患兒篩查和救治”等醫療幫扶活動,累計篩查1800餘名患者,救助260餘名兒童。實施專家及博士團“三下鄉”“鄉村醫生助飛”等項目,幫助洱源解決醫療技術落後、醫療衛生人才引得來留不住、群衆看病難的實際問題。廣泛開展了醫療裝置捐贈、醫療學術交流等幫扶,有力提升了洱源醫務工作者能力水準。

聚力智慧賦能

開啟鄉村振興新引擎

以教育訓練激發内生動力。從2013年開始,上海交大面向洱源實施“10+20+50+100”的教育訓練計劃,每年選派10名以上中國小校長、20名以上骨幹教師和50名以上青年教師分期分批到上海接受短期、中期和長期教育訓練,100名以上的教師通過遠端教學、送教上門等形式接受專門指導。

千裡幫扶振興路,編織浦江之畔到洱源山水的美麗故事

上海交通大學雲南(大理)研究院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對洱海水樣進行分析處理。(新華網 丁凝 攝)

以培養促進能力提升。上海交大先後選派黃金賢等8名同志到洱源挂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選派5名同志到村挂任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長,直接參與洱源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以為洱源發展培育所需人才為着力點,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等方式,專門搭建教育訓練平台、實施“墩苗育才”教育訓練計劃,選派人才到上海交大學習教育訓練。截至2024年,共教育訓練基層幹部與專業技術人員1萬餘人次,洱源幹部推動發展能力素質顯著增強。

千裡幫扶振興路,編織浦江之畔到洱源山水的美麗故事

根據真實事迹改編的上海交通大學脫貧攻堅微電影《彩雲之交》片段

以築基推動智志雙扶。以教育基礎設施改善、師資隊伍能力提升、困難學生助力為抓手,累計募集物資、資金1000餘萬元,各中國小校軟硬體設施得到極大改善。

聚力産業幫扶

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突出産業帶動。打造上海交大洱源特産展銷體驗中心,打開了“洱品入交”“洱品入滬”新視窗,截至2024年,學校共采購洱源縣和脫貧地區農産品3000餘萬元。通過設立産業扶貧基地與試驗基地,實施大、小南極自然能提水項目等11項科技幫扶項目,積極助推洱源高原特色農業産業提質增效。

千裡幫扶振興路,編織浦江之畔到洱源山水的美麗故事

上海交通大學雲南(大理)研究院海菜花産業生态研究中心揭牌

2019年,上海交大在全國高校率先精心打造教職工赴對口扶貧縣暑期療休養專線,拓寬消費扶貧新管道,制定以洱源縣為中心的療休養線路,帶動洱源縣旅遊産業發展。精準定位示範。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推動“政、産、學、研、用”深度融合,推動洱源産業轉型更新和創新發展。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2730萬元,在洱源縣鄧川鎮中和村建設300畝的葡萄現代農業産業園項目,目前已建成投産。

千裡幫扶振興路,編織浦江之畔到洱源山水的美麗故事

海菜花

上海交大對接洱源縣産業更新發展需求,建設多個科技幫扶平台。設立高原特色健康食品(洱源)創新中心,着力提高洱源縣農産品開發加工能力與品質控制水準,成功将洱源特色農産品海菜花的保鮮穩定期由3天提升至12天,為洱源海菜花走出雲南,拓展更廣闊的消費市場提供技術支援。上海交大農業專家進行全程監測與技術指導,通過科技支援提升當地的産業水準,全力打造産業振興示範村。

千裡幫扶振興路,編織浦江之畔到洱源山水的美麗故事

采摘青梅

打造全産業鍊。建立“政、産、學、研”聯合幫扶機制,開展文化旅遊、教育醫療、農業産業、人才教育訓練、勞務協作等多領域交流合作,聚焦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派遣專業骨幹教師挂職洱源,助力産業發展,留下一系列感人的故事:“教育阿鵬”呂憶松開通了每學期定期接收洱源青年教師到上海的實訓計劃;“車厘子阿鵬”張才喜錯峰種植車厘子,給脫貧緻富帶來了新希望;“黑蒜阿鵬”鄧雲助力洱源黑蒜走向國際市場;“小牛阿鵬”袁聰俐助力洱源小牛血清産業走向尖端藥品市場;“環保阿鵬”王欣澤專注洱海水質監測;“萬樹阿鵬”許文平募捐經濟林木40多個品種2萬餘棵,助力産業結構調整和更新。

聚焦品牌塑造

注入鄉村振興新動能

強化專項指導服務。從脫貧攻堅到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海交大高度重視,強化組織上司和攻堅支撐,先後形成各專項幫扶支撐團隊密集赴洱源調研指導,有力有效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

千裡幫扶振興路,編織浦江之畔到洱源山水的美麗故事

根據真實事迹改編的上海交通大學脫貧攻堅微電影《彩雲之交》劇照

培樹助學勵學品牌。引入校友捐贈資金100萬元,系統資助山區鄉鎮貧困家庭中國小生。交大和校友共同投入150萬元,創辦洱源一中思源特班,實作上海交大對洱源一中托管幫扶,派駐6名師生常年開展教學教研。争取捐贈資金100萬元,着力建構洱源高中第二課堂扶智扶志體系。建設交大鄉村振興洱源基地。交大與校友共同投入300萬元,打造上海交大定點幫扶洱源縣鄉村振興駐地綜合工作平台。

千裡幫扶振興路,編織浦江之畔到洱源山水的美麗故事

依托基地,設立上海交通大學高原特色健康食品(洱源)創新中心,對洱源縣打造“有機食品牌”形成檢測、研發、認證、教育訓練綜合支撐。協同建設豐源村有機食品孵化器,打造立足洱源、面向大理、輻射雲南的集檢測認證、包裝創意、品牌管理、直播電商及公益反哺于一體的豐源甄選閉環平台,建構地方、校方與校友協同的商業模式。上海交大通過雲南(大理)研究院及雲南洱海湖泊生态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推動洱海流域綠色轉型發展,促進洱源縣生态良性發展。

來源:洱源縣委宣傳部

編輯:楊維琦

稽核:李政波

終審:李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