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車還在開,車企卻沒了!16萬新能源存量車主遇困境,該如何避坑?

車還在開,車企卻沒了!16萬新能源存量車主遇困境,該如何避坑?

車還在開,車企卻沒了!16萬新能源存量車主遇困境,該如何避坑?

有些人啊,走着走着就沒了;有些汽車廠商吧,開着開着就關門了。

那麼,針對那些關門了的車企,我們買的車怎麼辦呢?

車還在開,車企卻沒了!16萬新能源存量車主遇困境,該如何避坑?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在這裡,車企的“生老病死”輪番上演,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統計,目前大約有16萬存量車主面臨“車還在開,車企卻沒了”的窘境。

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應該怎麼避雷呢?

1、16萬存量車主之中有你嗎?

中汽協的資料,統計的是申請破産或者長時間不生産的新能源車企的存量車主,約為16萬輛,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呢?

北歐電動車重鎮挪威,2023年電動汽車銷量僅為10.46萬輛。

其實,這個數字還是有點保守的。

車還在開,車企卻沒了!16萬新能源存量車主遇困境,該如何避坑?

例如與吉利汽車有着深厚血緣關系的知豆,2019年之前累計銷量就超過了10萬輛;目前正在破産重整的威馬汽車,2019-2021年的3年間,就銷售了超過8萬輛新車。

車還在開,車企卻沒了!16萬新能源存量車主遇困境,該如何避坑?

這還不算那些規模較小、半路出家、走了都沒人知道的小廠。

除此之外,16萬輛這個數字,預計還會大幅增長,因為中國新能源市場已經進入淘汰期,關、停、并、轉的車企還會更多。

2、新能源車企“沒了”,為什麼危害更大?

其實這些年消失的不單單有新能源廠商,傳統燃油車廠商也有很多都沒了,例如“皮尺部”衆泰,巅峰時也是年銷30萬輛的一方諸侯。

但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車企消失,對消費者的傷害要比燃油車更大。

車還在開,車企卻沒了!16萬新能源存量車主遇困境,該如何避坑?

這首先是因為,新能源汽車屬于新生事物,零部件供應鍊并不穩定,不同廠商之間的規格也不統一,獨立的第三方售後服務網絡也不完善。一旦汽車廠商倒閉,車主想自己修車都買不到零部件。

車還在開,車企卻沒了!16萬新能源存量車主遇困境,該如何避坑?

其次,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還有點不一樣,它們中有不少都搭載智能作業系統和智能駕駛系統,廠商一旦停止營運,背景無人維護、更新,旗下車型可能會直接變成“闆磚”。

車還在開,車企卻沒了!16萬新能源存量車主遇困境,該如何避坑?

而且,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技術人才也比較少,車主想修車,就算好不容易找到配件,想找熟練技工去修車也很麻煩。

你想找個修發動機的人,随便一個汽修店都能找到;但在現階段,想找到一個修動力電池的師傅并不太容易。

3、到底該怎麼避坑?

目前,業内人士普遍認為,未來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争将會更加激烈,據我目前的了解,即便是一些背靠國家隊的新品牌,目前内部也在人心惶動。

那麼,作為普通消費者,該怎麼避雷呢?這兒有2個妙招。

車還在開,車企卻沒了!16萬新能源存量車主遇困境,該如何避坑?

首先,買車要先看品牌,優先選擇規模較大、經營時間較長、信譽比較好的車企。

大型車企的車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般情況下要比小型廠商更“穩”,就算經營出了問題,也會有人接盤。

車還在開,車企卻沒了!16萬新能源存量車主遇困境,該如何避坑?

其次,要經常關注新能源汽車行業新聞,如果你看上了某個車企的車型,但這家公司卻負面新聞不斷,或者是不務正業、雲裡霧裡,這種車企最好需要留個心。

其實這是一個常識性的問題,那些很長時間不更新換代的、經銷商動不動就退網的、動不動就換個掌門人的,都是前景不明的征兆,就算它們沒有破産,也應該遠離它們。

4、真碰上了咱該怎麼辦?

新能源汽車廠商突然“跑路”這個事兒,咱們這幾年經常能聽到,甚至說,某些品牌都傳出倒閉的新聞了,人們才知道還有這麼個牌子,我還沒買呢,你就不幹了?

經過這幾年的淘汰,這樣的牌子越來越少,能淘汰的都淘汰了,能活下來的都是多少有點底子的。

從理論上來說,消費者被坑的幾率,比前幾年小多了。

但風險還是存在,想想看,現代和起亞這兩個難兄難弟,2016年的時候還是韓系雙雄。是以,目前還在存活的新能源品牌,不出事兒則已,一出事兒可能就會玩個大的。

那麼如果你真的碰上了這種事情,該怎麼辦呢?

車還在開,車企卻沒了!16萬新能源存量車主遇困境,該如何避坑?

首先,應該積極找當地的市場監管部門、消費者權益保障組織維權。

根據2017年實施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汽車廠商停産或者停止銷售的車型,應該保證其後至少10年的配件供應和售後服務。

車還在開,車企卻沒了!16萬新能源存量車主遇困境,該如何避坑?

其次,就是退而求其次的辦法,在廠商不管的時候,尋找一些專業的第三方機構。

随着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專門服務于新能源汽車的第三方車輛維修、保養機構也會大量出現。

但還是那句話,最好的辦法,就是注意甄别,别遇上這些事兒。

結束語:

目前新能源市場還不成熟,各種亂象比較多,是以強烈建議消費者購車時需要多長幾 個心眼。謹記一句話:千萬不要貪便宜!最後也留一個互動問題:如果現在有某些冷門小廠的車型在超低價大甩賣,你會放棄大品牌而去選擇嗎?咱們評論區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