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壽研究聲 | 2023年資産管理業發展回顧與展望

作者:中國人壽

【摘要】2023年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為今後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确了2024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和重點任務。2023年國内經濟雖然面臨較多困難和風險,但仍保持了穩定恢複趨勢,權益市場震蕩下行,估值成本效益凸顯,債券市場國債收益率下行,化解風險成效顯著。公募基金規模波動上升,銀行理财規模微降。國際市場方面,歐美權益市場增長勢頭明顯,債市收益率也處于高位。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穩步上漲,其中債券投資占比達到十年來新高。展望2024年,國内權益市場長期向好的确定性不斷提升,債券市場收益率或将延續低位趨勢。保險資管行業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大局,積極應對低利率和“資産荒”形勢,加強投資管理能力建設,不斷提升數字化、智能化水準,推動第三方業務持續發展。

一、經濟金融領域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

2023年四季度,金融、經濟領域重要會議相繼召開,為目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金融、經濟工作打下基礎。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強調,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推動大陸金融高品質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11月20日中央金融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了推動金融高品質發展相關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會議強調,要着力提升金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品質水準,在保持貨币政策穩健性的基礎上,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援力度,圍繞做好五篇文章,抓緊研究出台具體政策和工作舉措,把握好時機、節奏和力度,紮實推動金融業開放行穩緻遠,促進金融業更好發展壯大。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4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4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财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币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明年要圍繞推動高品質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鍵,紮實做好經濟工作。一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二是着力擴大國内需求。三是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四是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五是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六是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七是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八是深入推進生态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九是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資産管理市場發展情況

(一)國内資本市場主要情況

權益市場方面,四季度A股市場波動幅度依然較大,年末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闆指分别報收于2974.93點、9524.69點、1891.37點,全年分别下跌3.7%、13.54%、19.41%,其中四季度下跌4.36%、5.79%、5.62%。中證500和滬深300的PE(TTM)分别位于2012年以來的9.25%和25.86%分位。目前市場不利因素比較充分顯示,市場估值處于明顯低位,底部基本形成。展望2024年,随着宏觀經濟的持續複蘇,一攬子穩經濟政策落地以及外部環境的改善,預計權益市場走勢将迎來回暖。

債券市場方面,受到經濟基本面總體偏弱、存款利率下調以及央行兩次降息、兩度降準的影響,國債收益率下行明顯。其中2023年末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報收于2.56%,全年下降29個BP,除一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11個BP外,三年期和五年期國債收益率也都明顯下降。根據中債資信的統計,2023年債券市場違約及展期規模同比下降14.32%,信用風險化解成效明顯。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融資成本持續下降,預計2024年在穩增長總要求下貨币政策仍将處于寬松狀态,債券收益率可能仍難以大幅上行。

(二)國内資管行業主要情況

公募基金領域,受市場震蕩影響,國内公募基金總規模略有下降。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資料,截至2023年11月末,大陸境内的公募基金管理人有144家,公募基金産品11391隻,境内公募基金資産淨值規模約為27.45萬億元,較八月末下降了4.39%,但較上年同期增長了6.95%。其中,貨币型、債券型、QDII和REITs基金規模同比均有明顯上漲,股票型基金盡管受到權益市場波動影響,但由于份額增長規模有所提升,混合型和FOF基金規模收縮。展望2024年,随着第二三階段公募基金費率改革的推進,公募投資者的投資體驗将進一步改善。随着市場環境向好,公募基金有望依托投資能力優勢實作管理規模的較大提升。

銀行理财領域,根據中信證券的測算,至2023年12月末,理财産品資金餘額約為26.96萬億元,同比下降約2.5%。銀行理财行業盡管經曆了2022年後的“破淨潮”和“贖回潮”,管理規模在年中被公募基金超越,但得益于固收市場改善、産品費率調降,下滑趨勢已得到遏制,這也表明随着居民對資産保值增值的意願日益迫切,未來大資管行業的競争将更加激烈。受到存款利率下調等因素影響,預計2024年銀行理财規模仍将有增長潛力。理财行業還需在鞏固資産端、管道端傳統優勢基礎上,提升權益投研、客戶服務方面的競争力,實作規模和業績的穩步提升。

(三)海外資本市場情況

權益市場方面,美國經濟表現出的韌性帶動股市走強,年末美國三大股指(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标普500指數、道瓊斯指數)分别報收于15011.35點、4769.83點、37689.54點,同比分别上漲了13.70%、24.23%、43.42%,較三季度末分别上漲13.56%、11.24%、12.48%。歐洲市場,由于主要經濟體經濟表現超預期,盡管年中出現階段性回調,權益市場在年内仍總體走強。法國CAC40指數、德國DAX指數和英國富時100指數年末分别報收于7543.18點、16751.64點、7733.24點,同比分别上漲16.52%、20.31%、3.78%,較三季度末分别上漲5.72%、8.87%、1.65%。展望2024年,受到經濟增速可能放緩,目前估值明顯過高等因素的影響,預計歐美權益市場将不會延續2023年的增長勢頭。

債券市場方面,2023年由于市場預期美聯儲将維持高利率、美國國債供應增加等因素,美債收益率盡管受到矽谷銀行破産觸發避險情緒等事件沖擊,仍然在全年多次沖高,其中10月19日達到4.89%,為2007年來最高水準。四季度受到美國經濟放緩趨勢以及美聯儲釋放加息基本結束信号等因素影響,年末美債十年期收益率回落到3.88%,與上年同期一緻。展望2024年,随着經濟降速以及貨币政策轉松的落地,預計美債收益率将有所回落。

(四)海外資管行業情況

2023年度,海外資管行業擺脫了2022年經濟疲弱、地緣政治緊張、通脹壓力上行等負面影響,總體迎來了較大的規模提升。以貝萊德集團為例,根據其2023年4季度财務報告,資産管理規模達到約100090億美元,重回十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6.46%,環比增長9.98%。其中,主動型和被動型産品規模同比增速分别為13.10%和18.15%,進一步顯示出被動型産品的優勢地位。股票、股票ETFs、固定收益和現金管理産品同比分别增長19.34%、21.66%、10.53%、13.95%,權益市場走強的拉動作用明顯。近期公布四季報的高盛、景順、聯博控股、摩根士丹利、道富等機構的資産管理規模同比增長也在10.40%-18.59%區間,處于較高水準。預計随着2024年各國經濟增速的走低和市場走弱,海外資管行業的管理規模增長将趨緩。

三、保險資金運用情況綜述

一是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總量穩健增長。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資料,截至2023年12月底,大陸保險資金運用餘額達到27.67萬億元,較9月底增長0.50萬億元,同比增長10.47%。同期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9.14%,與保險資金運用餘額增長基本同步。

國壽研究聲 | 2023年資産管理業發展回顧與展望

圖1 保險資金運用餘額變動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二是債券投資占比達到新高。受到銀行利率下行和權益市場持續波動的影響,截至2023年12月底,銀行存款類、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類占比分别同比下降1.48pt和0.69pt至9.84%和12.02%,同期債券投資類占比上升4.48pt至45.41%,達到2013年以來的最高水準,顯示在經濟環境複雜多變的背景下,保險資金對穩健性的要求提高。預計2024年随着經濟形勢的持續改善和權益市場的向好,這一趨勢将有所轉化。

國壽研究聲 | 2023年資産管理業發展回顧與展望

圖2 保險資金運用結構變動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三是保險資金運用範圍持續擴大。2023年10月首批5家保險資管機構獲批開展資産證券化(ABS)和不動産投資信托基金(REITs)業務。這一方面将進一步暢通優質基礎設施資産入市管道,提升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更好發揮保險資管機構在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管理、營運能力,促進資本市場與保險資金運用的良性互動。

四、行業發展相關政策動态分析

2023年,政策層面持續推動資産管理行業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大局。國家和監管層面關于金融支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支援民營經濟、推進普惠金融、提升小微金融服務品質的政策檔案相繼出台。金融監管架構深入調整,“一行一總局一會”監管格局形成,從“分業監管”向“綜合監管”的改革持續推進。公募基金領域費率改革、商業銀行資本新規和理财産品業績展示新規、信托業務三分類規定實施,推動大資管行業規範發展,不斷健全資本市場财富管理功能。保險資管領域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标準,支援開展ABS及REITs業務,釋放保險資金投資空間。具體來看,四季度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政策和監管舉措值得關注。

一是監管部門部署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要求,推動金融高品質發展。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後,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國務院國資委等部門相繼召開會議,部署學習貫徹會議精神和落實相關措施。監管部門還以媒體發文、召開座談會交流推進會等形式對外闡釋了服務實體經濟、強監管、防風險等重點領域的思路舉措。目前正處在會議重點任務分工和落地實施階段,預計将對金融機構功能定位、監管環境、資本市場環境産生持續影響,資管行業需要積極關注相關具體政策舉措。

二是經濟工作會議明确2024年經濟工作總基調。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把握“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經濟工作總基調,在“穩”的方面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在“進”的方面轉方式、調結構、提品質、增效益,在财政政策上适度加力、提質增效,在貨币政策上靈活适度、精準有效。會議強調了“有效益的投資”,資管行業要更加注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重考量,圍繞形成“新質生産力”,更多關注制造業重點産業鍊、新型工業化、戰略性新興産業等關鍵領域。

三是國務院部署推進普惠金融高品質發展。

2023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從總體要求、重點領域産品服務、多層次普惠金融機構組織體系等十二個方面對推進普惠金融高品質發展進行了具體部署。其中再次提出要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差異化制度安排,鼓勵企業發行創新創業專項債務融資工具,優化資金流向監測機制,豐富服務涉農主體方式,滿足居民多元化資産管理需求,相關落地舉措值得行業持續關注。

四是财政部調整考核名額鼓勵長期資金入市。

2023年10月,财政部印發《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調整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績效評價相關名額的通知》,将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經營效益類績效評價名額“淨資産收益率”由當年度考核調整為“3年周期+當年度”相結合的考核方式。這與9月金融監管總局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标準的舉措一脈相承,将提升險資對于短期波動的容忍度,提升投資權益類資産的積極性,也将抑制行業過度追求短期收益的傾向,促進資産負債比對。

五是金融支援民營經濟政策舉措持續落地。

2023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強化金融支援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從信貸、債券市場、多層次資本市場等七個方面提出了二十五條具體支援舉措,包括擴大民營企業債券融資規模、發揮債券融資支援工具作用、發展高收益債券市場等。保險資管機構需要持續關注舉措的落地情況,提升通過股票投資、債券投資以及股權投資、資産證券化等多種方式滿足民營經濟融資需求的能力和力度。

六是監管具體闡述資管行業高品質發展和改革思路路徑。

2023年12月,金融監管總局資管司以《做好“8+5+5+3”,譜寫21世紀金融強國資管篇章》為題發文,提出行業高品質發展需要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八個堅持”,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五大監管”,做好“五篇文章”,把握權力和責任、效率和穩定、預防和處置“三對關系”。保險資管機構要充分利用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穩健投資特點,為實體企業發展提供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助力實體企業轉型更新,同時減少資金大進大出對資本市場造成波動。

七是公募基金費率改革持續,推動大資管行業生态變化。

2023年12月,證監會就《關于加強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管理的規定(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在以管理費、托管費為核心的第一階段降費落地後,以公募基金交易傭金為核心的第二階段費率改革工作正式啟動。主要内容包括調降公募基金的證券交易傭金費率、降低證券交易傭金配置設定比例上限、強化證券交易傭金配置設定行為監管、優化證券交易傭金披露機制。預計規定落地将進一步降低投資者承擔的綜合費率,也将促進證券公司提升研究服務能力。公募基金行業的改革舉措也将促進大資管行業發展生态的變化。

五、行業發展趨勢展望

一是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引,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和監管部門落實舉措為行業指明了方向,帶來了發展機遇。落實“五篇文章”要求保險資管機構立足保險資金長期資金、耐心資本特點和優勢,更多支援科技創新産業、數字經濟産業和綠色低碳産業,更好服務保險主業做好普惠金融、養老金融。保險資管機構需要持續提升專業能力、拓展服務邊界,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大局,這将是2024年和更長一個時期行業發展的主線。

二是積極應對低利率趨勢,持續加強投資管理能力建設。目前大陸已經進入高品質發展新階段,伴随着新舊動能轉換的提速,保險資管機構面臨着利率中樞下行、權益市場持續波動、優質非标資産減少等的不利局面。作為絕對收益型機構,保險資管機構需要持續着力自身投研能力、債券交易能力建設,增強境外資産和風險資産投資能力。以業務創新為抓手,提升ABS、基礎設施公募REITs等新領域、新品種的投資能力、産品創新能力。把握高品質發展趨勢導向,探索服務新經濟、新産業的路徑和模式,立足保險資金自身優勢,積極挖掘優質資産搶抓投資機會。

三是增強外部服務能力,持續發力第三方業務。随着大資管統一監管的形成,保險資管機構不僅面臨來自同業的競争,還正面臨其他資管機構日益激烈的競争,發展第三方業務是保險資管機構擴大管理規模實作可持續增長的必要途徑。保險資管機構可從投研能力建設、發展多元化政策和産品種類、優化客戶溝通和客戶服務出發增強外部資金管理能力,進而更好地滿足第三方機構客戶和個人客戶的需求,實作第三方業務規模的穩定增長。

四是加強新興數字技術應用,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等數字化新技術快速發展,在金融行業中的應用場景也不斷落地。技術加速疊代要求保險資管機構跟蹤數字技術原始創新和業内先進實踐,在投資研究、風險管理、營運管理、客戶服務等各領域探索應用新技術,并将技術與業務緊密結合,對内促進流程機制變革,對外創新業務模式和客戶服務模式。通過更加全面深刻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升投研和營運效率。

著作權歸

中國人壽資産公司

戰略發展部所有

轉載、引用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