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校戀愛課,怎麼教才能不被罵

作者:北大雲龍
高校戀愛課,怎麼教才能不被罵

不難發現,開放和落後集中交彙于戀愛心理課,使之成為一個沖突體上。

一方面,許多高校戀愛課的教學内容,并不回避圍繞婚戀的一系列争議話題、熱門話題;另一方面,不少誇大兩性差異、刻闆化了解兩性差異的觀點在課堂上被反複傳授——很多老師的授課方法,也隻是簡單地講述自己的婚戀經驗。

作者 | 張文曦

編輯 | 蘇炜

題圖 | 《怦然心動》

“不管女性是否真的願意生孩子,隻要口頭聲稱自己未來想多生幾個孩子,都會大大增加對男性的吸引力。”

很難想象這些帶有着性别刻闆印象的觀點,出現在知名大學的課堂上。幾天前,有人将華東師範大學愛情心理學公選課程内容分享在網絡,這些寫在“戀愛中的女追男”授課課件上的言論,很快引來不少批評。

更多網友進一步發問:誰有資格講授戀愛課?這一網紅課程需要建立統一标準嗎?

近幾年,戀愛心理學課程開始出現在越來越多的高校選課表裡,甚至一度火上熱搜。在武漢大學開設的戀愛心理學課程上,不少學生搬着闆凳坐在過道聆聽,甚至還有人爬窗聽課。“為什麼脫單這麼難?”複旦大學沈奕斐教授把台下學生困惑的情感問題變成講座主題。而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在B站上的戀愛課程,單集觀看量往往超過400萬。

高校戀愛課,怎麼教才能不被罵

(圖/《匆匆那年》)

2020年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近9成大學生支援大學開設戀愛課。大學戀愛課的走紅,得益于學生的獵奇心态,或是想要“脫單”的戀愛願望。

但喧嚣之下,大學更應該思考,以怎樣的内容,回應學生們關于愛情與社交的真正需求,警惕戀愛課變成一場鬧劇。

高校戀愛課,怎麼教才能不被罵

當戀愛心理課走入大學

容易拿學分、看起來不怎麼點名、考試輕松……這些是不少學生選修戀愛課的重要原因。畢竟,和很多課程相比,愛情心理學似乎沒什麼需要死記硬背的理論,被一些人認為是典型的“水課”。

但這種并不嚴肅的态度背後,是長期缺位的嚴肅愛情教育需求。

在漫長的應試教育階段,戀愛往往會被學校和家長視為影響成績的洪水猛獸,這種觀念一直延續至學生高中畢業。當一個年輕人邁入大學,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成年人之後,關于戀愛的限制才被解除。不再有人限制他們和異性交往,但他們卻不知道該如何開始。對愛情認識的缺失,隻能靠一代代大學生自身的領悟來彌補。

高校戀愛課,怎麼教才能不被罵

(圖/《情書》)

江羲是西南政法大學的一名大二學生,在選課時,單純因為好奇而選了 “愛情心理學”這門通識課。

和國内很多高校一樣,西南政法大學的“愛情心理學”課程圍繞生活中的戀愛實踐,将課程拆分為“戀愛”和“心理”兩大部分。“什麼是正确的擇偶觀和婚戀觀?”“戀人為什麼會吵架?”“吵架之後又該怎麼辦?”等戀愛中的常見問題變成了課程中讨論的議題,授課老師也時常用自己身邊的情況來給學生舉例。

“在上這門課之前,我對于戀愛其實持比較悲觀的态度,認為戀愛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對自由的束縛。”江羲認為,他選修的戀愛心理課的确改變了自己對戀愛的看法,也對自己的親密關系産生了良性的影響。

高校戀愛課,怎麼教才能不被罵

(圖/《奶酪陷阱》)

從課程設定上看,高校的戀愛心理課往往顯示出很強的實用主義導向。

2018年,上海大學的“愛情心理密碼課”的課堂實驗,讓男女學生現場配對,共同完成36個問題的調查;2014年,南京大學舉辦首屆校園戀愛公開課,通過戀愛問卷大調查、名家診評和線下聯誼等活動為學生交往創造機會。

但同時,戀愛中的實踐知識,也不能涵蓋大學裡戀愛心理學的全部内容。

中國礦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前院長、博士生導師段鑫星主講的戀愛心理學,就選擇了另一種風格。除了講述“親密關系中的有效溝通”等實用技巧,段鑫星還花了不小的精力,與學生讨論愛情的本質和基礎、柏拉圖和蘇格拉底的愛情觀以及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學說等形而上的理論。

高校戀愛課,怎麼教才能不被罵

中國礦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前院長、博士生導師段鑫星主講的“戀愛心理學”課程目錄。(圖/受訪者提供)

出于對課程的好奇和專業課業的要求,閩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王佳琳線上上平台選修了這門心理學課程。雖然王佳琳沒有想着要談戀愛,但她還是覺得“這種東西還能大大方方講出來,挺好玩的”。

不過她也坦言,前半部分的理論學說有點把她“勸退”,“隻認真學習了前面的課程,因為一開始老師就是從比較嚴肅的理論概念角度來講戀愛心理學。後面有戀愛中的具體建議,但按照順序修讀下去的話,很多同學也許就沒什麼耐心學到後面。”

高校戀愛課,怎麼教才能不被罵

别讓戀愛心理課,

變得越來越有毒

随着戀愛心理課的走紅,争議也不可避免地多起來。

在此次華東師範大學課程受争議之前,網友已經在很多高校戀愛課程的教學視訊和講義裡,發現不少陳舊的戀愛觀和性别刻闆印象。

例如,在一些授課老師看來,男女兩性之間有着性道德的雙重标準。某師範大學的一門開給大一新生的課上,教師曾使用了“女生擁有‘貞操權’”這樣的表述,引發網友批評。更常見的,則是将兩性嵌套進傳統的兩極化思維模具裡,一味強調兩性之間的差異。

高校戀愛課,怎麼教才能不被罵

(圖/《性别為本》)

對此,心理咨詢師崔慶龍認為,基于性别的戀愛觀在過去非常流行,但它并不能反映一個人的全貌,也不能呈現關系的多元性。

在崔慶龍看來,大學的“愛情心理學”可以呈現兩性差異,但是需要在提及差異後做進一步的批判性延伸,“我認為當代的戀愛課應該呈現有别于那種刻闆認知的東西,呈現人們在戀愛關系中可以創造出的各種可能性”。

高校戀愛課,怎麼教才能不被罵

大學的戀愛心理學的授課内容有時候仍帶有性别刻闆印象。(圖/慕課截圖)

這一系列問題背後,是授課老師迥然各異的學術背景。

很多愛情心理課教師沒有相關的心理學、教育學背景,憑着一腔熱情開課,很容易受到一些錯誤的流行觀點影響,更有甚者把陳舊的戀愛經驗帶入課堂,暗示女性是婚戀中需要被挑選的對象。

近日網絡上熱議的華東師範大學的愛情心理學看上去便是一個典型案例。

這門課程的授課教師,來自地理科學學院。根據網傳的課程講義和其他媒體核實,課程中有不少物化女性的表達,其中所列舉的女性追求男性的方式,以放大女性的生育屬性為前提,把愛情變成某種競價,身處下位的女性也成了缺少獨立思考的一方。

我們當然不懷疑一個非人文社科背景的老師,願意給年輕人講講愛情和生活的善意,但這種缺乏專業知識和嚴肅精神的愛情心理學,反而容易誤導學生對愛情的認識。

高校戀愛課,怎麼教才能不被罵

網傳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的副研究員龔利開設的“愛情心理學”課程部分講義。

不難發現,開放和落後集中交彙于戀愛心理課,使之成為一個沖突體。

一方面,許多高校戀愛課的教學内容,并不回避圍繞婚戀的一系列争議話題、熱門話題;另一方面,不少誇大兩性差異、刻闆化了解兩性差異的觀點在課堂上被反複傳授——很多老師的授課方法,也隻是簡單地講述自己的婚戀經驗。

比如,當“脫單”成了衡量戀愛心理課是否成功的标準,便是潛在地暗示單身是一種需要被改變的狀态,有男女朋友的人比單身的人更 “優秀”,那些暫時無意進入親密關系的人被污名化為“單身狗”。在這種功利性目的的主導下,一些本應消弭焦慮的戀愛課,反而放大了年輕人的婚戀焦慮。

高校戀愛課,怎麼教才能不被罵

(圖/《怦然心動》)

崔慶龍告訴記者,很多高校愛情心理課上所提及的戀愛技巧,時常包含着對另一個人的工具化了解,比如應該對某個人忽冷忽熱,或把自己塑造成完全不是自己的形象,等等。“這是非常表面化的方法論,也容易埋下長遠關系裡的禍患。這些知識不能幫助我們了解和處理在深度關系裡遇到的困難。”崔慶龍說道。

在他看來,一方面,愛情心理學是一門專業課程,需要用相對嚴謹的理論去說明人在關系中的訴求,這需要教學者具備進化心理學、人格心理學、依戀心理學等理論儲備。另一方面,人又是體驗性的存在,情感動機因人而異,是以,教學者也需要具備了解關系的開放性和豐富的感受。

高校戀愛課,怎麼教才能不被罵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愛情心理學?

在經過各類戀愛課遍地開花的起步階段後,這一課程是否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人們廣為稱道的是‘男兒志在四方’,與之相對的是‘賢妻良母’的行為模式設定。這些特征長期被男性和女性接受、内化,成為了性别劃分的标志。如果你的行為模式與社會性别期待一緻,你便受到社會的接納和贊許;否則,便會受到周圍人群的冷嘲熱諷,甚至排擠。”

“暖男和渣男的分界線在哪?就在第三招:打壓。這個時候,渣男抛給你的,不再是紅棗,而是耳光。古人講禦人之術,往往要恩威并施,但靠‘恩’不可能真正控制一個人,必要時候,還要沉下臉打壓你。”

高校戀愛課,怎麼教才能不被罵

張曉文“愛情心理學”線上課程。(圖/網易公開課平台截圖)

這些内容,來自一名青年教師的“愛情心理學”課程。

張曉文是武漢理工大學職業發展中心副教授,她所開設的“愛情心理學”課程,是每年武漢理工大學學生搶課的熱門之一——2000名搶課學生之中,隻有130人能選上。

高校戀愛課,怎麼教才能不被罵

張曉文和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讨論。(圖/受訪者提供)

受到如此追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張曉文及其團隊的授課風格和課程設定。

張曉文沒有采用将課程割裂為理論和内容兩大部分的定式,而是将理論基礎和學生關心的話題結合起來。差別于其他愛情心理學課程的教師基于自身經驗的授課模式,她很少會提及自己的觀點和經驗。她認為,在上這門課時,老師應當是隐身的角色,自身的經驗并不重要。、

在她看來,愛情心理學并不是一個經驗傳授的課程,而心理學成為科學的邏輯原因,便是它基于大部分人的資料。“這就是為什麼它能叫愛情心理學,而不是什麼愛情經驗咨詢分享大會。我們在課上說的,更多的是科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比如資料顯示,大部分女性在年輕的時候自尊偏低,是以我們設定了‘反渣男使用寶典’這樣一個章節。”

“如果一個老師他在課堂上過分強調自己的經驗,這本身代表了授課老師還沒有突破自己的全能自戀。”張曉文補充道。

高校戀愛課,怎麼教才能不被罵

(圖/《芭比》)

同時,張曉文也會在課上強調“一些性别刻闆印象的說法已經過時了”,轉而談論社會對于男女兩性的性别印象是如何被塑造的,困于這種社會期待的人又會面臨什麼樣的社會壓力。她說,她在課堂上也會強調,那種“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的說法已經過時了。“我們希望能夠消除這種性别上的對立,男女不是來自不同星球,應該做互相學習的朋友,這樣大家才能成為全面、完善的人。”

羅蘭·米勒曾在《親密關系》一書中陳述兩性性别之間的相似和差異。他認為,有些兩性差異隻在統計學上具有顯著性,實際上這種差異非常小。而在生活中,這種非常小的差異卻很容易被誇大,進而形成刻闆印象。

張曉文贊同羅蘭·米勒的這種觀點。她認為,現代觀念中的性别差異,更多的時候是一些社會文化所賦予的,性别之間的差異并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大。

高校戀愛課,怎麼教才能不被罵

(圖/《芭比》)

在一次課程上,張曉文曾經抛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一個男生一無所有,但對你很好,你會不會接受他?”

當時,班上130位學生幾乎清一色地給出了否定的回答。但是這時,突然有一位以前從來不怎麼說話、坐在最後排的男生站起來,說:“我覺得我就是現在一無所有的男生。我什麼都沒有,家庭條件也不好。難道我的真心就這麼不值錢,我現在就不可以去愛一個女生了嗎?”

“我當時就告訴他,首先你不是一無所有。你能考到我們學校來,意味着你有學習能力,你有堅持的毅力,你克服了家庭環境這些重重阻礙,走到了這個學校。”到最後,這節課沒有因為這個問題變成一場辯論賽,而是全班學生都在鼓勵他去思考自己擁有什麼好的品質。她希望,學生能通過上“愛情心理學”這門課,開始行動,減少對自己的設限。

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帶着關于愛情的憧憬和困惑走進校園,張曉文們正在用自己的努力,讓這些憧憬不被辜負,讓這些困惑得到解答。婚戀是一門貫穿一生的大學問,它不應該在大學課堂上被輕慢地對待。當然,關于它的學習和思考,更不應該止步于課堂。

校對:遇見;營運:小野;排版:梁檸彥

高校戀愛課,怎麼教才能不被罵

[1]新華每日電訊,華師大婚姻愛情課受追捧,連外校生都來蹭課

[2]北京青年報,高校戀愛講座走紅 學生為聽課搬椅子翻窗 老師:希望學生可以談一場健康的戀愛

[3]南京大學,南京大學開設戀愛公開課為校園愛情把脈問診

[4]梨視訊,堂堂爆滿!大學開課專教談戀愛:教室内外秒變“相親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