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牆裡,當他們得知自己得了“肺痨”後

作者:上海法治報

“以前對肺結核沒什麼概念,隻是聽說過叫痨病……”在阿超的印象裡,“痨病”是一種絕症,是以當兩年前知道自己得了肺結核的時候,他說自己“整個人都不好了”。

“我隻知道肺結核會傳染,感覺就和肺炎差不多。”因為對肺結核不了解,擔心藥物副作用,到監獄服刑後的黃棟竟然拒絕服藥……

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然而,對于這項疾病仍有許多人不了解,有的談之色變,有的毫不在意。

上海市周浦監獄八監區是本市唯一一個集中收押肺結核康複男性服刑人員的監區,這裡的服刑人員病情複雜、犯情複雜……日前,記者走進周浦監獄八監區,看“不好了”和“不在意”的服刑人員如今如何了。

一次講座讓他放下恐懼

2021年中旬,才二十出頭的阿超因為涉嫌詐騙被警方抓獲,本就擔心案件判決結果的他還被查出得了肺結核。接受不了突如其來的變化,阿超有點懵,茫然被動地接受一切治療,“當時我其實很害怕,也感覺很孤獨,可是我不敢說也不敢問。”

木然的阿超終于等到了判決結果,有期徒刑3年7個月。刑期“塵埃落定”,阿超心裡的石頭落下一塊,可對肺結核的恐懼仍折磨着他。“這種狀态一直持續到到周浦監獄八監區。”阿超說。

周浦監獄八監區有什麼不同?記者從周浦監獄八監區監區長瞿慧處了解到,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杆菌(簡稱“結核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染病。結核菌主要侵犯肺髒,稱為肺結核,在大陸民間又稱“肺痨”,肺結核主要通過呼吸系統傳播。對于集中關押服刑人員的監獄來說,隔離防治工作就尤為重要。2013年,結核病康複監區在周浦監獄成立,該監獄八監區承擔起上海監獄系統男性肺結核康複服刑人員的集中關押、分類管理、規範治療、有效矯治等職能。

大牆裡,當他們得知自己得了“肺痨”後

生活衛生科科長曹志斌介紹,被确診為肺結核的服刑人員在監獄總醫院接受治療,相關名額符合要求後,就會關押到周浦監獄八監區繼續服藥鞏固,并定期接受體檢。各項名額完全符合相關标準後,就會對服刑人員進行分流。

“今年3月20日,‘監獄罪犯病情評估中心’在周浦監獄揭牌成立。該中心的一大功能就是對肺結核服刑人員情況進行評估,将更科學、規範地助力停藥分流工作。”曹志斌說。

阿超是去年上旬到周浦監獄八監區的,當得知監區關押的都是和他有相似病史的服刑人員時,阿超竟然有種被包容的感覺。關于肺結核的疑問、困惑、擔心,似乎也沒那麼難以啟齒了。而讓阿超第一次“放下”對肺結核的恐懼,是在一次講座上。

“我印象很深的是警官給我們請來疾控中心的一位醫生,醫生向我們普及結核病的知識,還給我們介紹了治療結核病的藥物、方法等,讓我覺得這個病沒有那麼的恐怖,隻要按醫囑,還是可以治好的。”阿超認真地回憶,“而且平時關于病情、用藥的問題,警官都會有解答,身邊也有很多‘過來人’,他們也會告訴我他們治療的經驗,我的心也就慢慢放下來了,心态好了很多。”

阿超坦言,過去他總是神經緊繃地關注着自己身體的細微不适,比如怎麼又咳嗽了?盜汗多了,是不是病情又嚴重了?整天胡思亂想,沒有心思反思自己的罪錯,也根本無暇思考自己的未來。但在慢慢對肺結核有了正确認識後,他開始正視眼前的一切。

反思罪錯、規律服藥、參加民警組織的教育學習、加入監區樂隊……服刑近一年,阿超的改造生活日益規律,改造目标也愈發明晰。

擔心身體卻抗拒吃藥

盡管自己接受了肺結核這件事,阿超卻沒有告訴父母實話,“我是家裡獨子,服刑已經讓父母很傷心,不想再因為我的病情讓他們承受更多壓力。”

阿超原本從事的軟體程式設計行業,卻因為覺得太枯燥,而經朋友拉攏走上了“輕松、來錢快”的詐騙行當。阿超所在的團夥參與的是詐騙中的引流環節,團夥成員在各遊戲平台釋出“陪玩”“代練”等廣告,接着,根據不同話術本與被害人“建立感情”,再将被害人引流至相關視訊平台,由主播實施詐騙,團夥成員則得到相應分成。

阿超到“公司”沒多久就成了“管理層”,手下大都是“00後”。2021年中旬被抓獲時,阿超還在山東的“分公司”面試員工……

“現在想想,不值得。”阿超說,“錢賺到了,可是不輕松,也沒有機會花,還要付出很多代價……”

和阿超一樣覺得“不值”的還有黃棟。

黃棟是因為合同詐騙獲刑的,他所在的公司未經權利公司授權,搭建了多個虛假知名品牌奶茶投資網站。當投資者有意加盟時,他們就通過 “一站式服務”“投資加盟穩賺不賠”等口号忽悠投資者。當投資者信以為真,交了加盟費後,就會發現,當初的承諾都是謊言,不但沒有“全方位配套服務”,提供的原材料也非常劣質。而這些都導緻投資者生意慘淡,甚至倒閉。

然而,黃棟起初并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犯罪,他覺得最多是“擦邊球”。

“後來是在審查起訴階段,檢察官出示的證據和說的話讓我開始反思了。”黃棟說,“被害者原本覺得找到了一個可以實作夢想的平台,投入的可能是10年、20年,甚至是一輩子的積蓄,結果卻是一步一步走到了套裡,損失慘重。經過民警的個别談話、講評教育、普法教育,我也逐漸意識到我們的犯罪給社會、給市場發展也造成了很負面的影響。”

黃棟認罪悔罪的态度讓民警欣慰,可是,他對待病情的态度卻一度讓人着急。

黃棟本就有較嚴重的糖尿病,需一日三次注射胰島素控制病情,入獄前他又被發現患肺結核。2023年下旬到八監區服刑後,黃棟因為藥物帶來的副作用感到不适,他開始抗拒服藥。

“民警一遍遍找我談心,告訴我不繼續服藥可能會有的風險,也耐心聽我的擔心、顧慮,為我解答。”黃棟回憶,“說實話,一開始的确是聽不進他們的話的,但次數多了,也發現他們的确是在為我考慮。”

除了感受到民警的用心,黃棟感觸最深的是民警說的一句話:“希望你們健康、平安地回家,和家人團聚。”

家人,是黃棟内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黃棟的父母在東北,孩子則随黃棟的前妻在國外生活。黃棟已經很久沒見父母和孩子了。談及家人,他沉默了一陣,最後說,“怕他們擔心,沒把肺結核的事告訴他們。”

也許是民警一遍遍談心觸動了黃棟,也許是渴望以健康的姿态與家人團聚,黃棟對服藥不再那麼抗拒。而在“嘗試”服藥一段時間後,他自己也感受到了持續治療的重要性,是以,漸漸不需要民警的督促就能主動服藥,如今身體情況已較為穩定。空餘的時候,黃棟還會聽民警的建議自主學習,“在學外語。孩子在國外,希望以後見他的時候,和他的差距不要那麼大。”

“我們做多一點,隐患少一點”

作為一個成年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黃棟當然也明白“後果自負”的道理,民警為何還要苦口婆心地勸他?

瞿慧告訴記者,確定每一名服刑人員都按照規定接受治療,首先是監獄安全管理的需要,也是服刑人員個體穩定的需要,更是服刑人員重新回歸社會的需要。而八監區裡還有不少“阿鵬”“黃棟”,甚至比他們的情況更為複雜。

“作為一個承擔特殊功能的監區,我們不僅要讓患病服刑人員通過治療在身體上康複,也要讓他們的心理健康,這包括認罪悔罪,樹立正确的三觀,也包括用積極的态度接納肺結核的事實,學會正确對待。”瞿慧介紹,身心兼治是八監區民警11年來始終堅持的理念。

大牆裡,當他們得知自己得了“肺痨”後

近年來,八監區通過邀請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浦東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機關的專家走進大牆,為服刑人員科普結核病相關知識、進行康複指導,也為監區民警進行專業知識教育訓練。同時,通過辦雜志、組樂隊、開創業訓練營等不同形式活動,從多角度豐富服刑人員的生活。今年,八監區還與上海健康醫學院合作探索開展“正念”項目,通過有利于肺部呼吸的“呼吸訓練”、關注當下的“正念冥想”,幫助服刑人員康複、靜心、反思。

大牆裡,當他們得知自己得了“肺痨”後

此外,八監區還抓住每一次機會向服刑人員家屬和社會宣傳肺結核防治知識。今年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前夕,八監區民警就走進社群,将在工作中學到的肺結核防治知識普及給部分易感染人群。

“今年3月21日,我們監區還組織了服刑人員家屬會見,會見中,我們也和以往一樣,向家屬講解肺結核的相關知識,教他們正确認識肺結核,在生活中如何與肺結核患者相處。”瞿慧說,“畢竟服刑人員最終是要回歸社會的,家庭是他們的歸屬,也是他們的最大支援。而我們做的多一點,那麼後續的隐患就會少一點,對于社會的安甯就會多一分。”(文中受訪服刑人員均為化名)

記者|徐荔

圖檔 | 周浦監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