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理想被迫下調傳遞目标,命運被問界徹底改變?

理想被迫下調傳遞目标,命運被問界徹底改變?

原本理想計劃今年銷售80萬輛汽車,但首款純電車型MEGA銷量未達預期,有傳聞稱理想決定下調今年的銷售目标,從80萬輛調整為56-64萬輛。

理想被迫下調傳遞目标,命運被問界徹底改變?

理想汽車CEO李想的發聲似乎佐證了傳聞。李想承認,公司在MEGA的節奏方面出了問題,近期公司還過分關登出量。李想明确表示:“降低銷量的預期和欲望,回歸健康的增長。聚焦使用者而非競争,聚焦價值而非欲望。回歸我們最擅長的使用者價值的提升,回歸我們最擅長的經營效率的提升。”

理想被迫下調傳遞目标,命運被問界徹底改變?

幾家歡喜幾家愁,當年歡喜的理想如今正在發愁,現在歡天喜地的卻是問界。問界M9上市86天,大訂單超過60000輛。要知道該車售價高達46.98-56.98萬元,但在3月11日至17日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它的銷量沖到第三位,達8700輛,超過理想所有車型的7100輛。

到底理想遇到了什麼挫折?又該如何走出困境?

MEGA未達預期絕不隻是設計問題

理想MEGA剛釋出便遭遇炮轟,前衛新潮的設計未能得到追捧,反而招至罵聲。特斯拉Cybertruck不是更前衛,更新潮?怎麼沒有那麼多罵聲?老實說,理想的不滿可以了解,漫天的批評也有些惡意。對于意氣風發的理想來說,首款純電車未能旗開得勝,打擊不可謂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問界M9有純電和增程兩種版本,雖然不知道純電版銷量有多少,但華為讨好純電愛好者的決心可見一般。

為什麼理想MEGA不提供增程版?可能是理想太自信了。理想MEGA搭載甯德時代麒麟5C電池,CLTC綜合續航710公裡,最快充電12分鐘續航500公裡。如此強大的充電能力,還要什麼增程?可惜,市場并不欣賞理想的宣傳。如果理想MEGA提供增程版本,銷量會不會好轉?無人知道。

理想被迫下調傳遞目标,命運被問界徹底改變?

更大的問題可能是定價。理想L7定價介于31.98-37.98萬元,L8定價介于33.98-39.98萬元,L9定價介于42.98-45.98萬元。最高端的L9 2023年賣出114377輛,可能正是因為成績十分“理想”,是以理想才自信滿滿将MEGA起步價定在55.98萬元。要知道極氪009起步也隻有50萬元,續航702公裡。騰勢D9 EV定價更平民,起步價隻有37.98萬元。

相比對手,理想MEGA的銷量不算差,隻是未達公司預期而已。理想單周銷量約為1100輛,高于純電騰勢D9 EV和極氪009,不及小鵬MEGA。比亞迪、極氪早就已經在純電領域鏖戰多年,理想想靠第一款車一炮走紅,想法是不是過于“理想”?

問界威脅,才剛剛開始!

記得不久前蘋果宣布放棄造車時,許多中國車企大佬欣然發文,李想也說蘋果的決定十分正确,聚焦人工智能才是好選擇。

李想稱:“做成了汽車,大獲成功,蘋果會增加2萬億美金的市值,但是汽車大獲成功的必要條件仍然是人工智能。汽車的電動化是上半場,人工智能才是決賽。“

如果沒有Anroid保護小米、VIVO、OPPO,如果谷歌沒有封殺華為,如果華為晶片暢通無阻,華為手機焉能受挫?

李想、何小鵬想在智能駕駛領域與華為競争,隻能依靠美國企業。特斯拉即使開發出頂級智能駕駛系統,也不會向中國車企開放,它和蘋果一樣,走的是“閉環模式“。當然,蘋果如果能搞出頂級智能駕駛系統,理想、小鵬也隻能默默旁觀,能幫它們抵擋華為智駕技術的可能隻有谷歌。然而即使是曾經風光一時的Waymo,何時能救援新舊勢力也是一個巨大的謎。

理想被迫下調傳遞目标,命運被問界徹底改變?

問界M9的真正賣點其實隻有兩個,一個是HarmonyOS 4智能座艙技術,第二個是46.98-56.98萬元的标價。

理想被迫下調傳遞目标,命運被問界徹底改變?

餘承東不久前公開表示,華為智能駕駛系統30萬元以上車型才采用。言下之意就是說華為智能駕駛汽車可以做到30萬元,或者說,問界M9一旦形成規模,還有很大的價格下降空間。

其它車企應該感到幸運,因為從華為的過往曆史看,它對低端市場沒啥興趣,高端也不會打價格戰。但理想可就難過了,畢竟理想汽車的平均售價達到 31.66 萬元,剛好達到了餘承東所說的30萬元門檻。

問界對理想的爆擊才剛剛開始,接下來的歲月會有更多苦難從天而降。理想如此,其它高端車企也應該戰戰兢兢了。沒錯,說的就是你們,BBA!

智駕又來,準備好了嗎?

李想說汽車的電動化是上半場、人工智能才是決賽,沒有錯,所有有志向的車企都在部署!

和蔚來NOP+一樣,理想NOA Highway系統高度依賴高清地圖,精準度可以達到厘米級别,但從體驗上看,别說問界M9,理想系統離小鵬都有差距。從二代汽車開始,理想添加了巨大的擡頭顯示屏,螢幕不隻顯示周邊車輛,還能給出詳細導航提示資訊。如此一來,駕駛者對真實世界有了更直覺的感覺,這算是進步。

理想被迫下調傳遞目标,命運被問界徹底改變?

理想傳遞量已經突破70萬輛,這是一個巨大優勢。和特斯拉一樣,理想可以利用汽車收集豐富的資料,不斷優化智駕系統。

未來的競争肯定會更加激烈。去年12月蔚來釋出自研無人駕駛晶片,2025年将會植入ET9旗艦轎車。今年1月理想出手反擊,宣布将于2025年引入英偉達Drive Thor無人駕駛晶片。蔚來神玑NX9031自研智駕晶片的競品應該是英偉達Orin-X。值得玩味的是理想選擇擁抱英偉達,蔚來卻自立門戶,兩兄弟截然不同的選擇所為何來?要知道蔚來虧損嚴重,理想卻已經盈利,難道更應該自研的不是理想嗎?

理想被迫下調傳遞目标,命運被問界徹底改變?

老實說,兩家公司做出不同的選擇更有可能是創始人的個人取向。在衆人的印象中,李想并不是堅定的“技術派”。

不要忘了,李想曾經說過:“一幫臭搞技術的,天天沖我哔哔,什麼增程電動是個落後的技術。他們搞出來什麼屁技術了?!”他還說:“讓一幫毫無使用者思維,完全不關心使用者的這幫人,天天的研究技術路線,TM什麼技術路線啊?胡說八道!”

你知道李想是何時說這些話的嗎?2020年8月29日!就在話音落地後兩個月,也就是2020年10月,極狐阿爾法T正式上市,搭載華為智能網聯、智能電動領域技術,可惜并沒有獲得巨大成功。到了現在,問界超越理想,而且這種超越靠的正是技術。

沒有問界之前,大家互怼,畢竟半斤對八兩,誰也沒有比誰好太多,但問界成了智駕标杆,嘴炮沒有用,隻有真正強大的智駕才能征服消費者。

這就是理想需要面對的新現實。

百姓評車

一直以來,蘋果給了中國科技企業很多不太好的啟發,似乎不需要研發什麼技術,複制一下,然後用創意、設計、營銷、炒作就能赢得盆滿缽滿。蘋果可以這樣做,因為有台積電、三星、LG、索尼、高通輸送技術。到了汽車,沒有強大的硬體軟體技術,蘋果搞了10年承認失敗。

消費者對華為的認可,其實是對技術的認可,對品牌的認可。理想當然不能和華為比,無論品牌還是技術都有距離。遺憾的是,既然是定價50萬的高端車,不看技術不看品牌,難道真的隻看冰箱彩電大沙發嗎?希望理想能在殘酷的競争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不要成為昙花一現的品牌。在中國汽車品牌中,最不缺璀璨的煙火,需要的是永恒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