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中成藥,既補陰,又補陽,陰陽補足了,精氣神自然就有了

作者:心血管醫生趙桂峰

今天我們來聊聊陰陽。

《黃帝内經》裡面提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

就像大自然一樣,既要有熾烈的陽光,又要有涓涓的細流,隻有這樣,才能孕育出豐富多彩的生命。

人和自然一樣,也是陰陽的結合體。

中醫常常會提到陽氣這個詞,什麼是陽氣?

陽氣代表的就是溫度,就像太陽,可以使人感到溫暖。

陽虛的人最大的特點是怕冷,手腳一年四季都是冰冰涼涼的,衣服也比别人穿的要多,但還是覺得寒氣和風一個勁兒地往身體裡鑽。

陽虛的人容易尿頻,稍微喝一點水就要跑廁所。到了晚上,更是苦不堪言,有時候,剛剛萌生點睡意,尿意又來了,一晚上不去個七八次廁所就睡不好覺。這是因為身體裡的那股陽火不夠,不能把水液蒸騰氣化,它隻好轉而往下走了。

一個中成藥,既補陰,又補陽,陰陽補足了,精氣神自然就有了

陽虛的人容易腰腿痛,這種痛常常伴随着發冷的感覺,就像泡在冷水裡一樣。

說完了陽,再來說說陰。

陰是物質,是身體裡的涓涓細流。

陰虛的人老想喝水,因為身體裡的津液不夠,就好像天上老不下雨,那土地就會幹涸,會開裂,是以老想用水來潤一下,但是一杯又一杯的水下肚以後呢,又不能解渴。

陰虛的人手心腳心,以及胸口會發熱,中醫叫五心煩熱。這種現象到了下午和晚上尤其明顯,還會失眠,盜汗,失眠是因為熱氣幹擾了心神,心神不甯,自然就沒辦法入睡;盜汗也是因為陰津受到幹擾,不能内守,進而外洩。

陰虛的人常有大便秘結的感覺,就是排便的時候感到幹幹的,澀澀的,每次上廁所必得卯足了勁兒,甚至憋的臉紅脖子粗的,這是腸道裡的津液不足,導緻大便在排出的時候不夠潤滑。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那就是陽虛怕冷,陰虛怕熱。

一個中成藥,既補陰,又補陽,陰陽補足了,精氣神自然就有了

但是千萬不要以為陰是陰,陽是陽,二者沒有任何關系,事實上,陰陽常常是互相轉化的,單純陽虛,單純陰虛的人很少,大多數人既陽虛又陰虛,隻是哪個虛得更明顯的問題。

在明代醫家王肯堂的《醫便》裡記載了一張陰陽并補的方子,叫龜鹿二仙膠,古人認為,龜和鹿都是有靈氣的動物,是以取名為二仙,二仙指的就是龜和鹿。

這個方子一共由四味藥組成:龜闆、鹿角、人參、枸杞。

現在也有中成藥叫龜鹿二仙膏。

龜鹿二仙膏用了陰陽裡邊頂好的兩味藥,一個是鹿角,一個是龜闆。鹿角補陽,龜闆滋陰。

同樣是補陰補陽,這鹿角和龜闆要比普通的草木,效果好太多了。因為這兩者皆是血肉有情之品。

那麼,這龜闆和鹿角是如何起到補陰補陽的作用呢?

你看植物,植物又可以分為枝葉花果。植物的葉子長在枝頭,每天沐浴着陽光,是以吸收的陽氣多一些,而植物的根長在黑黢黢的地下,不見天日,是以得陰氣多一些。

明白了這個道理,再來看鹿角和龜闆。

一個中成藥,既補陰,又補陽,陰陽補足了,精氣神自然就有了

中醫常說,動能生陽。鹿生活在高山上,喜歡奔跑,要說到動物當中最善于奔跑的,鹿可以算一個。而且鹿在睡覺的時候,它是盤在一起的,鼻子剛好對着尾闾,古人觀察到鹿的這一習性,認為它在通督脈。

是以鹿的陽氣是很足的。鹿角又是長在鹿的頭頂上,自然是彙聚了一身之陽氣,不光如此,鹿角的再生能力也是很強的,像花一樣,有盛放的時候,也有枯萎的時候,鹿角每年會自然脫落一次,等到第二年,再長一對兒新的出來。可見,鹿角的陽氣那是非常旺盛的了,可以說是陽中之至陽。

烏龜生活在水裡,就具有了水的陰柔之性,再加上烏龜喜靜,天生不愛動,你看烏龜趴着的時候,老喜歡把頭縮進龜殼裡,它在幹嘛,在通任脈,任脈在它的腹部,是以烏龜的陰氣是比較厚重的。

烏龜死了以後,它的那個殼,中醫拿過來可以入藥,烏龜殼又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下面的那塊就是龜闆,是陰中至陰之物。

一個中成藥,既補陰,又補陽,陰陽補足了,精氣神自然就有了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說:“龜鹿皆靈而有壽,龜首常藏于腹,能通任脈故取其甲,以補心、補腎、補血,皆以養陰也;鹿鼻常返向尾,能通督脈故取其角,以補命、補陽、補氣,皆以養陽也。”

最後再用點人參補氣,枸杞子滋陰。

也有人說,龜鹿二仙膏是能補精、氣、神的一個方子,其實,把陰補足了,把陽補足了,精氣神自然就有了。

打個比方,如果把人比作是一盞燈,精就是燈油,氣就是火苗,燈油經陽火這麼一點燃,發出的光就是神。

是以我們誇一個人氣色好,常常會說他榮光滿面,這就是神的外在表現。同樣的道理,你也可以把陰看作是燈油,把陽看作是火苗。總之,就是要讓人體這盞燈亮起來。

關于龜鹿二仙膏,清代名醫陳修園的評價頗為中肯,他是這麼說的:“是方也,一陰一陽,無偏勝之憂;入氣入血,有和平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