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開發向經營轉型,龍湖經營性利潤占比達60%

作者:钛媒體APP
從開發向經營轉型,龍湖經營性利潤占比達60%

圖檔來源@龍湖業績釋出會

3月22日,龍湖集團釋出2023年度業績報告。龍湖表示,依靠過去銷售與負債成正比擴張的模式,已不現實;對于龍湖而言,未來要想穿越行業周期,有三個關鍵要素:第一,保持經營性現金流為正,依靠主營業務保持自我“造血”能力;第二,有息負債規模穩步下降,這是主動地依靠正向的經營性現金流去壓降,而不是靠被動出售資産或者被動降低在手現金去降負債;第三,經營性收入及利潤的穩步增長。

由此可以看出,低杠杆、低成本、強營運、正現金流,正在成為龍湖集團的轉型方向。

1、整體營收利潤雙降,但經營性業務收入及利潤穩定增加

報告期内,龍湖實作營業收入為1807.4億元,同比下降27.87%。其中,開發業務實作營業收入1558.6億元,同比下降31.3%;營運及服務業務收入248.8億元,同比增長5.7%。具體而言,營運收入約129.4億元(含稅金額約138.8億元),同比增長8.9%,毛利率為75.9%;服務收入約119.4億元(含稅金額約126.5億元),同比增長2.4%,毛利率為31.0%,較上年增長2%。

同期,龍湖的歸母淨利潤128.5億元,剔除公平值變動等影響後的歸母淨利潤113.5億元,兩者均有近50%的降幅。毛利額為305.8億元,毛利率為16.9%。核心稅後利潤率為8.7%,核心權益後利潤為6.3%。其中,營運及服務業務在核心權益淨利中的貢獻占比達到60%以上,這也是龍湖全年經營性利潤占比首次過半。

對于利潤下降,龍湖方面表示,“近年來,房地産市場出現深度調整,并影響到企業的業績表現。房地産市場的體量下降,新房價格也出現調整。對于開發商而言,在2020年和2021年高點擷取的項目,于近兩年進入銷售階段,量、價表現均受到影響,這也是龍湖2023年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開發業務的毛利率修複,加上營運業務和服務業務高毛利的驅動,相信龍湖集團的整體利潤将會迎來企穩回升。”

2023年初,龍湖對旗下業務航道進行了重構,形成了開發、營運、服務三大闆塊協同發展的格局。

(1)開發業務:聚焦一二線高能級城市

财報資料顯示,開發業務受行業整體影響同比下滑31.3%,期内實作營業額1558.6億元,傳遞物業總建築面積為1070.8萬平方米,開發業務結算毛利率為11.0%。

龍湖表示,開發業務下降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整個新房市場成交體量從2016-2021年14億平方米回落至9億-10億平方米,是以對大多數開發商而言,銷售規模相比2021年之前高點約有30%甚至更高的銷售收入下降;二是過去幾年特别在去年,新房價格出現了一些調整。對開發商而言,如果在2020年、2021年高點拿的地,2022年、2023年進行銷售又進行結算,利潤會受到一些影響。

物業銷售方面,2023年,龍湖合同銷售額為人民币1734.9億元,銷售總建築面積為1079.6萬㎡,銷售單價為人民币16070元/㎡,銷售回款率100%以上。此外,龍湖已售出但未結算的合同銷售額為1734億元,面積約為1260萬㎡,為龍湖未來持續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分區域看,長三角、環渤海、西部、華南及華中區域銷售金額在全集團占比分别為28.9%、21.8%、28.4%、11.8%及9.1%。其中,一二線城市銷售占比95%。

拿地方面,2023年,龍湖在深圳、上海、廣州、成都、杭州、蘇州等17個重點城市共擷取31幅土地,新增土儲總建築面積為368萬方,總貨值超過770億元,平均溢價率8%。2024年至今,龍湖分别在西安、佛山拿了兩塊住宅用地,都是底價擷取。截至2023年底,龍湖集團擁有土地儲備4539萬平方米,權益面積為3236萬平方米,其中近80%布局在一二線高能級城市。

對于2024年開發業務的政策,龍湖表示,2024年,龍湖依然會嚴守投資刻度,優中選優,将“以銷定支”,主動把握好投資節奏。在城市選擇方面,會高度聚焦在一二線高能級城市,同時也會密切關注政策和市場變化。銷售去化政策,根據市場情況靈活應對,積極去化,在主力項目上,會保持産品力優勢,穩住售價,同時快速清盤變現。

(2)經營性業務:利潤貢獻占比60%,未來拉動利潤增長的新勢力

相比于傳統房地産開發業務,龍湖指出,經營性業務是龍湖穿越周期的重要砝碼。經營性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成為龍湖利潤企穩、重回增長的重要引擎。

龍湖經營性業務主要有4大闆塊:商業投資、長租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及産城、物業管理、智慧營造。

具體來看,2023年,龍湖商業租金收入102.8億元,同比增長9%,營業額同比增長49%,日均客流同比增長32%,整體出租率達96.2%。全年新增營運12座商場,其中7座為輕資産營運,持續深化在核心城市的網格化布局。

截至2023年末,龍湖已營運商場88座,2024年還将新開14座商場,其中8座重資産、6座輕資産,也就意味着到2024年龍湖開業的商業項目将超過100個。

面對商場數量的增長,龍湖提前做出了部署,第一,對于新開業的項目,龍湖明确進行産品的分級,根據每個項目的定檔定級,一店一策進行差異化打造,意在滿足不同客戶的購物需求。第二,龍湖從去年開始對存量的一些項目進行改造,意在提升存量項目的業績。

長租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及産城方面,龍湖關于已開業房間數12.3萬間,位列行業第二;2023年租金收入達29.3億元,同比增長13%,五年複合增長達25%。通過精耕産品和服務,冠寓開業6個月及以上房源出租率提升至96.4%,期末出租率95.5%,盈利能力行業領先。

第三大闆塊,服務業務主要由輕資産的物業管理“龍湖智創生活”和智慧營造品牌“龍湖龍智造”組成。2023年,服務業務及其他不含稅收入為119.4億元,較上年增長2.4%,服務業務及其他毛利率為31.0%,較上年增長2.0%。

資料顯示,龍湖物業在管面積3.6億平方米,實作收入102億元,毛利率30.6%,其中,76%的收入來自于基礎物管,17%來自于社群增值,6%來自于非業主增值。

龍湖龍智造自2022年品牌釋出以來,已累計擷取代建類項目90個,總建築面積超1600萬平方米,綜合實力已跻身代建行業前列。2023年,龍湖龍智造實作營業收入19.7億元。

龍湖表示,經營性利潤貢獻占比60%,不僅成為龍湖在行業調整期保持利潤規模的壓艙石,更是未來拉動利潤增長的新勢力;若經營性收入貢獻能夠過半,龍湖将真正完成由開發到經營的轉型。

中指資料顯示,2023年以來,部分百強房企營收和利潤結構出現變化,非開發業務占比提高。一方面,典型房企持有業務、服務業務等非開發業務貢獻了更高的收入和利潤。另一方面,持有業務、服務業務以其穩定的現金流改善企業整體流動性。中指研究院指出,目前國内房企由開發商向服務商轉型是必然趨勢。除房地産開發業務外,應圍繞代建、綜合營運服務等賽道積極轉型更新。

2、有序壓降負債規模,以正現金流驅動發展

龍湖管理層在業績會上表示,“有序壓降負債規模,以正現金流驅動發展,這是未來龍湖轉型和發展的思路。”

(1)經營性現金流首次為正

2023年,龍湖整體實作經營性現金流首次為正,合計淨流入35億元。龍湖方面解釋,一方面由于公司強調有品質回款、資金集中與統籌管理;另一方面,公司靈活調整投資與開工,同時提效降費,收入與支出動态比對,以保證各項業務持續增強造血能力。

(2)主動壓降有息負債規模,債務結構持續改善

截至2023年末,有息負債規模為1926.5億元,同比下降7.4%,減少154億元。

龍湖債務結構持續改善:平均借貸成本為4.24%,保持行業低位;平均借貸年限繼續拉長,為7.85年;截至2023年末,龍湖的外币債務占比進一步下降至17.7%,其中100%的外債已做掉期對沖,全面規避匯率波動風險;龍湖總借貸内的銀行融資占比達77%。

截至2023年末,龍湖集團一年内到期債務為268.4億元,占總債務比例為13.9%,在手現金為604.2億元,剔除預售監管資金及受限資金後,現金短債倍數為1.36倍。

龍湖指出,2024年内到期債務餘額147億元,占比不到8%,其中境内債券60億元主要分布在5月、7月、8月和12月,公司都做了有序的還款安排,其中,5月的15億元債務,錢已經存好。同時,2025年到期的國内債券和部分銀團将在2024年内安排逐漸提前償付或回購,年底将短債規模控制在安全範圍以内。此前,2022-2023年間,龍湖曾多次提前還債,為行業發展釋放出積極信号。(詳情:龍湖提前還債)

對于表外債務,龍湖表示,表外的部分項目隻做開發貸,截至2023年末,表外項目的整展現金餘額約130億元,負債餘額約100億元,表外項目是淨現金狀态。如果把表外模拟計算放入表内,公司的淨負債率會從約55.9%降至約46%。

對于下一步融資計劃,龍湖表示,第一,将繼續深耕經營性物業貸,目前大概有110座商業物業,已經用于融資的70座左右,還有40座左右可用于後續的融資。截至2023年底,公司經營性物業融資約474億元,平均融資成本低至3.65%,全年淨增經營性物業貸款174億元。經營性物業貸款為龍湖提供了長賬期、低成本的融資管道。第二,在公開市場方面,龍湖的中債增進債券發行規模為58億元,2023年公司發行23億元債券,未來會繼續積極溝通,按需有序的進行發行。第三,公司海外的債務會進一步下降,未來也會穩步的降低利率:最早到期的美元債在2027年;海外的銀團貸款每年會提前歸還,但也會保持一部分的銀團的續做。(本文首發于钛媒體APP,作者|王健,編輯|劉洋雪)

更多宏觀研究幹貨,請關注钛媒體國際智庫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