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什麼樣的縣域,藏着10多所知名高校

作者:峄覽

在縣域經濟強、高等教育發達的江蘇,一批“雙一流”高校和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相繼落戶蘇南經濟發達縣,正形成江蘇特有的“縣域大學群”現象。

常年位居中國百強縣榜單前三名的昆山、江陰、張家港都有自己的大學:“最強縣級市”昆山有昆山杜克大學,“華夏資本第一縣”江陰擁有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和江南大學(江陰校區)兩所“211”,張家港則辦有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

高水準高校不再限于一二線城市布局,而是“落子”強縣,這背後的邏輯是什麼?下沉到縣域後的高校又如何助力地方特色産業更新、培養高品質人才?

什麼樣的縣域,藏着10多所知名高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目湖校區。

什麼樣的縣域,藏着10多所知名高校

高水準大學和明星縣域“聯姻”

江蘇有大學高校78所,近半在省會南京,資源分布不均衡,但改變正在發生,經梳理發現,已有10多所知名高校布局蘇南縣域。近年,蘇南強縣與大學“聯姻”的速度加快。2019年,位于溧陽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目湖校區啟用;2022年,西交利物浦大學太倉校區投用;2023年9月,河海大學金壇校區迎來首批新生……

縣城辦大學其實不是新鮮事,如拟更名為蘇州工學院的常熟理工學院,其前身是建立于1958年的蘇州師範專科學校,2004年經教育部準許升本;建立于2005年的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由該校與張家港市政府共建。但蘇南的縣域大學群仍呈現出獨有特點:辦學層次高,大學院校就有十餘所,不乏南航、南理工、河海大學等理工科類雙一流高校;數量多、布局片區連接配接緊密。

什麼樣的縣域,藏着10多所知名高校

常熟理工學院。

3月21日,浙江藥科職業大學紀委書記、常年研究縣域高等教育的學者徐軍偉博士告訴記者,從全國層面看,縣域辦學仍以職業技術學院、獨立學院為主,高水準大學在縣域辦學且如此集中,蘇南可能是獨有的。

什麼樣的縣域,藏着10多所知名高校

蘇南縣域憑什麼吸引高水準大學?

一二線城市的交通、産業、文化等優勢是縣域無法比拟的,蘇南究竟有何吸引力,以至于形成“縣域大學群”?

首先是經濟實力,蘇南強縣在某種意義上已經超脫了傳統的“縣域印象”,昆山、江陰、常熟2023年的地區生産總值分别是5140億元、4960億元、2800億元,昆山的經濟總量甚至超過一些中西部地區的省會城市。另外,宜興、太倉也常年位居百強縣榜單前十。

長江産業經濟研究院蘇州研究中心主任、蘇州科技大學商學院教授徐天舒認為,蘇南強縣能造好大學的核心是強大的産業支撐力。大學的職責是培養人才,根本目的是服務于産業和社會,“高校是否布局在縣域,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縣域的‘能力’——地方要有資金、産業等資源支撐。”

蘇南強縣是制造業高地,已擯棄粗放式發展,帶頭探索創新創造、智能化轉型。昆山的電子資訊、裝備制造兩大主導産業年産值分别達6000億元和3000億元。江陰有 61家上市公司以及高端紡織服裝、金屬新材料、石化新材料等千億級主導産業。從底子薄弱的沙洲縣拼出發展之路的張家港則擁有江蘇三家“世界五百強”之一的沙鋼集團。太倉重點布局航空産業,西北工業大學也正是以布局于此。

徐軍偉認為,與早年依賴政策的布局不同,市場化是高校在縣域辦學的主要特征。目前,高校落戶縣域的政策條件大多“一校一策”,是高校與縣域按市場化機制協商的結果,政府出地出資引進高校落戶,是基于對人才、科技、文化等的需求。集聚縣域創新資源,助力經濟更新,推進新型城市化建設,吸引高素質年輕群體落戶,這些都是縣域引進高校的重要考量。“高校有尋求新的辦學空間、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地方政府則有推進經濟社會轉型的迫切願望。”徐軍偉說。

什麼樣的縣域,藏着10多所知名高校

高校下沉縣域後的新機遇

對高校來說,布局發達縣域可以抓住哪些資源優勢?落戶蘇南縣域的高校以理工科類為主,所設學院、專業都與當地産業息息相關。以南理工江陰校區為例,校園坐落在臨港經濟開發區,與衆多企業相鄰,從選址就設定了“學在産業中”的氛圍。

從專業看,南理工江陰校區的新能源學院、智能制造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等,以及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專業與江陰的新能源、內建電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産業高度比對。江陰校區還在探索校企合作新機制,建構知名企業深度參與的人才培養體系,已與遠景能源集團等8家機關簽訂産教融合協同育人合作協定,并主動提出大學資源向企業人才開放,企業的高端人才,高校可以聘為企業老師、兼職碩博導。

什麼樣的縣域,藏着10多所知名高校

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

徐軍偉認為,除了培養地方需要的專業人才,布局在縣域的高校還應以地域特色和區域發展重大需求為立足點,建設優勢特色學科要從“校内競争、選優培育”向“面向區域、擇需布局”轉變,将區域發展優勢轉化為高校學科優勢。

跳出地理空間,蘇南的縣域大學顯然不僅是“縣裡的大學”。“串聯最富縣域朋友圈”的滬甯沿江高鐵去年開通後,沿途江陰、張家港、太倉、金壇等強縣進入高鐵時代,去南京、上海均在1小時内。這也意味着,布局在縣域的大學将打破空間限制,更便捷地融入南京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和長三角城市群,縣域大學也成為服務都市群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