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多措并舉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外國友人感受到明顯變化——“我已經能像本地人一樣支付了”

作者:華聲線上
中國多措并舉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外國友人感受到明顯變化——“我已經能像本地人一樣支付了”

一名外籍人士在北京望京一家咖啡店内體驗使用手機小程式預定公園門票。康 傑攝

核心閱讀

中國已經和超過150個國家締結涵蓋不同護照的互免簽證協定,越來越多外籍人士來到中國旅遊、學習、生活、工作。近段時間以來,中國相關部門推出多項措施,指導相關機構進一步提升支付服務水準,更好滿足外籍來華人員多樣化的支付服務需求。開戶、注冊、綁定境外銀行卡流程更便捷了,更多重點場所和重點商戶接受境外銀行卡了,外币兌換網點更多了……在多方努力下,一個更加便捷、優質、高效的支付環境正在形成。

“歡迎來到中國。您可以選擇移動支付、銀行卡、現金等一系列支付服務。本指南将為您介紹各類支付服務的擷取方式和使用流程……”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釋出《外籍來華人員支付指南》,用圖文并茂方式介紹移動支付、銀行卡、現金等5種支付服務的擷取方式和使用流程,在許多外國友人的朋友圈“刷屏”。

加快推動商戶開通境外銀行卡受理、進一步優化外币兌換服務、推動境外銀行卡更友善地綁定微信或支付寶……近段時間以來,中國支付服務再更新,得到很多外國友人點贊:“一部手機走四方,在中國支付很‘絲滑’”“多種支付方式,讓我在中國的生活工作變得更加便利”。

“整個綁卡過程不到一分鐘就成功了”

“前幾天,我試着用我的維薩(VISA)卡綁定微信和支付寶,沒想到整個綁卡過程非常快,不需要用護照驗證,不到一分鐘就成功了。”澳洲人傑克的妻子是中國人,最近他跟随妻子來華探親,聽家人說現在用手機軟體綁定外國銀行卡流程簡化了,他決定試試。

傑克此前随妻子來過中國幾次,當時綁定移動支付流程有些複雜,他隻得作罷,每次都是由妻子支付。“綁完卡後,我在中國終于可以自己出門支付消費了,這裡的商店基本都接受移動支付,現在出門隻需要帶一部手機就行。”

傑克的體驗,源于中國近年來接連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舉措。202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釋放旅遊消費潛力推動旅遊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幹措施》提出,提高入境遊客使用境外銀行卡及各類電子支付方式便捷程度以及外币兌換便利性。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在改善銀行卡受理環境、優化現金使用環境、提升移動支付便利性等方面提出要求。

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彙管理局的支援和指導下,自2023年以來,支付寶、财付通攜手商業銀行、清算機構、卡組織陸續落地系列優化舉措,一方面推動“外卡内綁”,境外銀行卡可綁定支付寶或微信在國内商戶消費;另一方面支援“外包内用”,越來越多境外電子錢包可在國内使用。

目前,外國友人可以使用他們已有的境外手機号、銀行卡号等,在華開通移動支付。中國銀聯已與近200個境外錢包進行互通,支援如K PLUS(泰國)、Naver Pay(南韓)、GoPayz(馬來西亞)等境外錢包使用者在中國境内便捷消費。支付寶、财付通等已引進13個境外錢包,如Touch'n Go eWallet(馬來西亞)、Kakao Pay(南韓)、HiPay(蒙古國)、Changi Pay(新加坡)等。此外,支付寶和微信外卡支付均已實作将外籍來華人員使用移動支付的單筆交易限額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計交易限額由1萬美元提高到5萬美元。

注冊和認證流程更加簡化。以微信支付為例,境外使用者首次開通使用時,可在僅綁定外卡的情況下,在一定額度内直接進行免認證小額支付。後續,使用者可選擇完善實名認證,提高交易額度。針對外國人姓名格式特點,微信支付支援多種格式相容。當使用者需要更改相關認證資訊時,無需登出原有實名賬戶即可對主要資訊進行修改,并支援通過客服、人臉驗證等方式,進行快捷重置密碼等安全操作。财付通在今年春節前夕推出分層核驗方案,境外人士僅需送出簡單的身份資訊即可直接綁定外卡,在一定額度以内可在大多數生活場景支付。

更多細節服務在優化。3月18日,支付寶App試點上線多種語言翻譯服務,從原有中英兩種語言拓展至16種語言,翻譯服務可以應用于支付寶App内的打車、訂酒店、預訂景點門票、乘坐公共汽車、匯率查詢等場景。支付寶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将以境外來華遊客使用的高頻場景為重點,引入更多面向外籍使用者的專屬服務;同時擴大服務覆寫,接入更多卡組織和境外電子錢包,讓更多外籍來華遊客可以使用本國的電子錢包在中國境内掃碼付款。

“中國的移動支付很友善,現在我已經習慣使用了,去餐廳、咖啡館、超市都可以掃碼支付,而且會實時顯示匯率。”傑克說。

刷外卡取現金有了更多去處

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俄羅斯女孩惠仁來到全新啟用的境外來賓支付服務中心咨詢。來中國之前,她已經和預訂的酒店提前确認,可以使用境外銀行卡進行支付。初到中國,她對在更多地方能否使用境外銀行卡支付十分關心。從業人員告訴她,現在北京很多酒店、景區、餐館都可以刷外卡,還協助她彙兌了零錢。“我不用擔心支付會遇到問題,對在中國的旅程很期待。”惠仁說。

由于中外支付習慣不同,一些外籍來華人員習慣使用銀行卡或現金,支付時遇到一些不便。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張青松介紹,外籍來華人員在華支付不便有3個難點:一是境外銀行卡刷卡費率高于國内銀行卡支付費率;二是受理境外銀行卡的商戶數量較少;三是商戶有時候沒有零錢找零。

多家銀行加速拓展境外銀行卡受理環境。目前,中國工商銀行13萬戶商戶外卡POS機均支援五大卡組織外卡消費,80萬台POS機具備外卡收單功能;截至2月底,中國銀行受理外卡商戶數較今年初增長13%。

近日,中國銀聯關聯産業各方啟動“錦繡行動2024”,以“全域、全場景、全解決方案”為目标,将按照“30+X”模式,由産業各方聯合推進。中國銀聯将率先投入30億元資金,用于重點城市、重點場景的受理終端改造、辨別布放、宣傳推廣等。在境外,中國銀聯在81個國家和地區發行逾2.3億張銀聯卡,35個國家和地區落地近200個本地錢包,這些銀聯支付産品涵蓋刷卡、掃碼和取現等功能。境外人員可在本地申請銀聯卡,攜帶至中國境内使用ATM機取現或使用商戶POS機刷卡。

針對外卡費率較高問題,中國人民銀行正在指導支付清算協會發揮行業自律組織作用,與維薩、萬事達(Mastercard)等主要國際卡組織協商推動降低交易費率,以減少商戶受理成本。

為實作現金兜底,外币兌換和現金服務水準也在提升。國家外彙管理局提出,将確定口岸、涉外酒店等重要場景具備5類外币兌換管道中的至少一種。主要是有兌換辨別的銀行網點、支援使用境外銀行卡提現的ATM機、銀行授權的外币代兌機構、個人本外币兌換特許機構,還布置了一些自助兌換機,可以自助兌換外币。鼓勵有條件的個人本外币兌換特許機構和銀行網點擴大外币兌換的币種供應。

目前,中國交通銀行的現金類自助裝置均支援外卡取現;具備結售彙資質的網點均可提供外币現鈔兌換服務。交行已與全國多家酒店等涉外服務機構合作開展代兌點業務。中信銀行加大ATM機改造力度,增加受理維薩、萬事達等境外銀行卡的現金自助裝置數量。在外币兌換方面,目前中信銀行近1200家具備外彙業務資質的網點均可受理外籍來華人員外币兌入業務,并可向客戶提供人民币小面額現鈔。

協同健全便利支付鍊條

提升外籍人士支付便利性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個部門、多種力量密切配合,共同推進。

多個部門提出改進措施。文化和旅遊部提出,将推動國家4A級以上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國家級旅遊休閑街區等建立受理移動支付、銀行卡、現金等所需的軟硬體設施,對旅遊景區、度假區、文博場館等重點文化和旅遊場景進行支付便利化更新。交通運輸部提出,将推動豐富購票管道,友善國内外人員持身份證、護照、外國人永居證等多種證件線上購票,并繼續保留人工售票視窗、人工檢票方式;積極推動國内主要網約車平台企業拓展支付管道,一些企業為外籍人士提供“境外手機号注冊+國際信用卡支付”的服務。商務部提出引導零售業等各類消費場所提供現金、銀行卡、移動支付等多樣化的支付方式,滿足各類消費群體的支付需求。

各地在努力行動。北京市正在推動全市重點商圈、景點、公園、酒店等重要場景的外卡受理能力更新改造,并建立首都國際機場和大興國際機場境外來賓支付服務示範區。兩大機場共有銀行網點5家,兌換特許機構網點7家,大興機場還設定了微信刷掌支付錄入裝置。運作一個多月以來,示範區累計辦理業務超過7萬次。

上海市門戶網站專門設立專題,彙總關于外籍人士支付的相關資訊,友善使用者在短時間内找到所需内容。點選網頁,第一欄便是“如何像本地人一樣支付”,包含英文版視訊和文字解釋,步驟清晰。上海市還部署推動三星級及以上酒店、3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等場所開通外卡POS機,優化境外遊客支付服務。

浙江省自2023年11月啟動實施境外人員支付便利化工程,着力建立一批優質服務區,探索一批創新應用,開展一系列主題宣傳。截至今年2月底,全省可受理境外個人移動支付的商戶已達256萬戶。

支付環境不斷優化,讓很多外籍遊客有了更好消費體驗。來自摩洛哥的遊客萬明川,在入境中國時從ATM機上取了幾百元人民币現金,但旅行中基本沒用上,因為他大部分時間都使用移動支付,并搭配着刷了幾次信用卡。他說:“這次旅程很完美,很短的時間裡,我已經能像本地人一樣支付了。在中國,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支付方式,而且這些支付方式都很友善。”

(葉子、彭訓文、康傑、朱嘉樂、張嶽怡、張淇參與采寫)

來源:人民網

免責聲明:華聲線上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内容的準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部分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釋出,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檔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是以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線上将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删除相應内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線上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