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有三不盡,用盡人敗亡”,老祖宗的忠告,别不當回事!

作者:紫翹書桌MCN

《警世通言·卷三》中提到:

“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人生在世,無論在人際交往還是事業發展中,都應該具備遠見,培養預見性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在任何情況下,都應避免走向極端,才能給自身留有餘地。

聰明人做事,都會保持适度和靈活性,減少可能出現的變故,避免自身陷入無法回旋的困境,進而導緻敗亡的局面。

老祖宗曾說:

“人有三不盡,用盡人敗亡。”

在生活中做到這三點,才能使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寬。

“人有三不盡,用盡人敗亡”,老祖宗的忠告,别不當回事!

話不說盡,有餘地

古文《增廣賢文》有言:

“話說三分留七分,逢人不可全抛心。”

說話留有餘地的人,大多考慮别人的感受,将心比心,容易與人交好。

據傳,張大千精心創作了一幅名為《綠柳鳴蟬圖》的作品。

畫中描繪了一隻蟬似乎正準備展翅飛翔,然而它的頭部卻朝向了一個不尋常的方向,停留在柳枝上。

齊白石觀賞了這幅畫後,對張大千說道:

“先生這幅畫畫得極為生動傳神,不過,我以前畫蟬的時候,曾向一位農人請教。

他說蟬的頭通常是朝上的,很少出現朝下的情況。”

說完他又補充了一句:

“不過,這也隻是那農民的一面之詞,我也沒親眼看過,說的也不一定對。”

張大千聽完齊白石的話後,利用一次外出寫生的機會,仔細地觀察了樹上的蟬。

他發現齊白石所言非虛,樹上的蟬确實頭部朝上。

“人有三不盡,用盡人敗亡”,老祖宗的忠告,别不當回事!

實際上,齊白石一眼就識别出了張大千畫作中的瑕疵,但他深知話留三分的道理,看破不說破。

還說這是從一位農民口中得知的,這就是為人處世的智慧。

古人雲:

“成事不說,遂事不谏。”

當一件事已成了定局,便無須再多說什麼。

若交談之中把話說得太慢,缺乏回旋的餘地,便容易激起波瀾。

正如一句話所言:

“真話宜适度透露,謊言則絕不可說。”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有些話可以說,有些話則不能說。

懂得話到嘴邊留半句,也要考慮他人的感受。

是以話到口邊留三分,這是一種處事原則,也是一種大智慧。

懂得慎言慎語的人,人生路上才會更順遂。

“人有三不盡,用盡人敗亡”,老祖宗的忠告,别不當回事!

利不占盡,有回報

俗話說得好:

“利不占盡,錢不盤淨,方能廣進。”

雖說有利占利,利益至上是人的本性。可有利與人共享,才是長遠之道。

聽老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山村,種有很多果樹,每逢冬季,盡管鳥兒們在樹上忙碌地築巢。

但随着季節的深入,總有成群的喜鵲因找不到食物,而被餓死。

第二年春天,蟲子就會因為沒有天敵而泛濫成災,果樹發芽後便被吃光,是以絕産。

在那之後,每到收獲的季節,村民總會留幾個果子在樹上,作為鳥兒過冬的糧食。

鳥兒們因有果子的存在,順利度過了冬天。

而春天來臨時,這些鳥兒便忙碌于捕捉果樹上的害蟲。

“人有三不盡,用盡人敗亡”,老祖宗的忠告,别不當回事!

是以,村裡的果園每年都能迎來碩果累累的豐收。

正如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應如此。

在為人處事時,我們不應獨占所有利益,而應懂得分享與給予。

這是一種處世智慧。

正如曾國藩所言:

“利可共而不可獨,獨利則敗。”

利益要共享而不能私吞,單純追求個人利益往往會導緻失敗。

是以,學着把眼光放遠見,學會在人際交往中分享成果,享受成功的同時不忘留給他人餘地。

人生路上才有無限發展的可能。

“人有三不盡,用盡人敗亡”,老祖宗的忠告,别不當回事!

信不盡失,得人心

楊泉說: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深以為然。

在生活中,要想取信于人,就必須以誠待人。

聽過這樣一則故事:

古代有一個叫孟信的官吏。

在任期間,他以清廉著稱,然而被免職,便陷入了三餐不繼的困境。

那時,他家中僅有一頭患病的牛相依為命。

有次孟信外出,侄子計劃出售那頭生病的牛以換取必要的糧食。

就在買賣合同即将簽訂之際,孟信恰好從外面歸來。

一進門便瞥見了桌上的契約書。

此時,他才得知侄子竟然在賣牛,而且還跟買家隐瞞了這是頭病牛的事實。

于是,孟信便急忙跟買牛的人解釋說,這是一頭病牛。

“人有三不盡,用盡人敗亡”,老祖宗的忠告,别不當回事!

這頭牛在勞作時,稍顯勞累就會生病。

但買牛的人仍然對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盡管他苦苦請求孟信,但孟信卻堅持不賣病牛,于是買賣隻好作罷。

不久後,這件事便傳開了。

原來,買牛人是皇帝的手下,皇帝聽說這件事後,大為震撼,被孟信的德行所折服。

于是,決定将孟信任命為太子少師。

幾年後,孟信又晉升為太子太傅,赢得了衆多學者的尊敬。

正如宋代理學家程頤所說:

“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

孟信不以家境貧寒為因趁機賣掉病牛,他以誠信待人,赢得了皇帝的青睐,因而被冊封為官員。

這不僅使他擺脫了貧困,更讓他建立了良好的聲譽,成為世人所敬仰的人物。

懂得以誠待人的人,心懷暖意,可以廣交良緣,被他人所信任和尊重。

當用誠意打動他人時,這份誠意便會給自身帶來福報和機遇,幫助自身脫離困境。

願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都能以誠待人。

古人雲: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

正如滿杯之水終将溢出,滿月之後亦将漸有所缺。

世間萬物,皆遵循着盛極而衰的自然規律,都應該适當留白,避免走向極端。

為人處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應留有餘地。這是一種處世原則,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願餘生,我們都能把握處世的分寸,将人生的道路走得越來越寬。

作者 | 詩漫· 王黑雪,渴望用寫作倒逼自己成長,同時溫暖身邊人的自由創作者。

圖檔 | 詩漫·攝影愛好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