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際觀察|以美關系“似動”而“未動”

作者:海峽網絡

2024-03-21 20:02

來源:新華網

連結已複制

字型:小大

新華社耶路撒冷3月20日電 題:以美關系“似動”而“未動”

新華社記者呂迎旭 王卓倫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0日開始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的第六次中東之行,将通路沙特阿拉伯、埃及、以色列等國。布林肯此訪正值以美關系“緊張”之際。近段時間,以色列和美國圍繞以軍對加沙南部城市拉法的作戰計劃“争吵”不斷。此外,美國政府還宣布對一些約旦河西岸以色列猶太定居者和猶太人定居點實施制裁,理由是他們破壞了約旦河西岸的穩定。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加沙地帶人道主義形勢不斷惡化,作為以色列主要支援者的美國正遭遇越來越大的國内外壓力,因而做出一些看上去是在施壓以色列的舉動。但美方這些做法對推動加沙地帶停火幾乎沒有實質性意義,美以堅定的盟友關系并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

國際觀察|以美關系“似動”而“未動”

2023年10月12日,通路以色列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在特拉維夫與以色列總理内塔尼亞胡舉行會晤。新華社發(以色列新聞辦公室供圖)

看似出現沖突

自去年10月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加沙地帶死亡人數已超過3萬。作為以色列最主要的軍事援助國,美國政府遭受到的國内外壓力越來越大。美方近期多次公開批評以色列,試圖減輕輿論壓力。

美國總統拜登此前警告以方,攻入拉法将是踩踏“紅線”。但以色列總理内塔尼亞胡回應說,以軍将繼續推進在拉法的行動,徹底摧毀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沒有任何壓力可以阻止以軍。

與此同時,美國國内及國際社會中有大量聲音呼籲美政府減少甚至切斷對以色列的軍事援助,但美政府對此充耳不聞。西班牙《國家報》網站文章說,自本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美國對以色列的武器供應從來沒有停止。華盛頓有多種手段讓以色列聽取其建議,“但它一種都沒有用”。

此外,圍繞約旦河西岸的以色列猶太人定居點問題,美以雙方也出現了“沖突”。以色列長期以來通過在約旦河西岸地區建立定居點蠶食巴勒斯坦人土地,遭到巴方強烈反對。本輪沖突爆發後,以軍不僅加強控制約旦河西岸,猶太定居者針對巴勒斯坦人的襲擊也大幅增加。

拜登2月初簽署一份針對約旦河西岸以色列猶太定居者暴力行為的行政令,并宣布制裁4名襲擊巴勒斯坦平民的猶太定居者。美國本月14日再次宣布對約旦河西岸3名以色列猶太定居者和2個猶太人定居點實施制裁。

不過,有以色列官員認為,美國近期的制裁措施是“象征性舉動”,并無實質内容。

國際觀察|以美關系“似動”而“未動”

2月22日,人們在約旦河西岸城市傑甯檢視遭以軍無人機空襲的汽車。新華社發

服務雙方内政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美國和以色列出現意見不合,主要原因是美國已進入大選期,加沙地帶愈演愈烈的人道主義危機引發了美國國内阿拉伯裔選民的不滿。為了挽回這些選民的支援,拜登政府需要做出一些姿态。

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伊斯馬特·曼蘇爾告訴新華社記者,以美出現所謂的“不合”,是因為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影響了美國的民意,甚至可能影響拜登的選情。

在2月27日結束的美國2024年總統選舉密歇根州民主黨初選中,拜登雖擊敗黨内競争對手,但該州超過10萬民主黨選民在選票上勾選“不作承諾”選項,被稱為“抗議票”。密歇根州有大量阿拉伯裔美國人,他們不滿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拜登政府“拉偏架”。随着競選活動的不斷推進,拜登政府為赢回這些“不作承諾”選民的支援,可能會繼續與以色列政府某些決策保持距離。

而内塔尼亞胡為政治前途考慮,不得不繼續推進在加沙的軍事行動,進而争取國内極右翼勢力的支援,防止執政聯盟解體。從短期看,這導緻以美兩國關系出現“摩擦”。

國際觀察|以美關系“似動”而“未動”

1月9日,以色列總理内塔尼亞胡(右)在特拉維夫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新華社發(以色列政府新聞辦公室供圖)

并非根本分歧

在英國出版的阿拉伯媒體《阿拉伯聖城報》日前刊文指出,向地中海派遣航母、否決聯合國關于加沙地帶停火的決議草案、向以色列提供武器,美國持續影響巴以沖突走向。在本輪沖突中,以美之間存在“非正式的分工”,以色列打擊哈馬斯,而美國則試圖借機震懾其他國家。

有分析認為,以色列與美國近期圍繞以軍針對拉法的軍事行動,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管理行動”,而不是行動目标本身。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易蔔拉欣·拉巴伊亞對新華社記者說,美國支援以色列繼續在加沙地帶開展軍事行動,但擔心造成更多傷亡,影響其國際形象。

内塔尼亞胡和拜登在18日通話時同意兩國很快在華盛頓舉行會議,讨論以軍在拉法發動地面行動的計劃,屆時美方将提出“替代方案”。有以色列媒體人士分析,“替代方案”或為小規模的“外科手術”式打擊。

分析人士指出,以美兩國關系的根基難以被撼動。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的重要盟友和夥伴,美國一直對以色列給予強大的支援和保護。以色列海法大學國際關系專家本傑明·米勒說,以色列也需要與美國繼續保持緊密的盟友關系。沒有美國的外交和經濟支援,以色列無法應對目前的形勢。(參與記者:柳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