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亞迪還有降價的空間,就看誰能逼它一把了

比亞迪還有降價的空間,就看誰能逼它一把了

開年比亞迪這一套連招,誰看了不迷糊?

新能源車型,朋友們,新能源的秦PLUS,八年以前還賣小20萬呢,現在殺進了7字開頭,網友調侃“798一統天下”。還有SUV領域的宋PLUS和元PLUS,以及宋PRO等車型,直接下探到10萬出頭。

比亞迪還有降價的空間,就看誰能逼它一把了

這陣仗,别說合資車害怕,消費者也都傻了!原本在十萬出頭悠閑自在地XR-V以及鋒蘭達等車型都哭暈在廁所,一句廢話都沒有,上來就放大招,一點活路都不給啊!

有人說比亞迪早早的把大招放了,後續被合資燃油車圍剿的時候,就會很被動,沒什麼跟進的空間。其實大可不必替比亞迪操心,比亞迪還有降價的空間,這對比亞迪來說,隻是開胃小菜,遠不到大殺招級别,至于比亞迪後期還降不降價,就看誰有資格能和它進決賽圈,能逼它一把了。

比亞迪後續如果有降價,大機率是應戰燃油車的回擊。當朗逸軒逸降到6萬多的時候,就是比亞迪的下一輪降價時刻。

比亞迪還有降價的空間,就看誰能逼它一把了

舉個例子,比亞迪全面降價後,目前朗逸和軒逸并沒有官方回應,采取降價措施,更多的則是終端保持和老款相似的降幅,以軒逸為例,10.86萬售價的經典CVT舒适版車型,優惠在3.5萬上下,入門版産品裸車價格維持在7萬出頭,和以往軒逸的降幅相比,也隻能說是中規中矩,談不上拼盡全力,至少大家都知道,軒逸的底線是可以下探到6萬多的,而目前來看,它還沒有發力。

朗逸也是差不多的力度,入門版車型保持在7萬上下的裸車價格。都沒有率先進入到6字開頭,顯然它們覺得現階段和比亞迪秦PLUS在配置和空間以及用車成本和産品力層面的差異,靠口碑和不到萬元的價格差距就能彌補。也不乏通過現階段的降幅來試水,看看市場回報,後期再跟進調整。

比亞迪還有降價的空間,就看誰能逼它一把了

如果朗逸和軒逸的銷量下滑明顯,被比亞迪秦PLUS蠶食嚴重,那麼後續它們肯定會有動作,殺進6萬多的價位區間,也不是沒有可能,以前也出現過。我們更期待的是,能不能和比亞迪的厮殺中進入到5字開頭,畢竟現階段已經有國産燃油車,比如榮威i5和吉利帝豪等産品,進入了5字開頭的價位區間,如果後續朗逸和軒逸能跟進,殺到6萬上下,對比亞迪有了進一步實質性的威脅,比亞迪必然會有動作。

其實說到這,很多人都有質疑,一年賣出三十多萬輛,為什麼比亞迪要放棄能給品牌帶來巨大收益的秦PLUS,在巅峰時刻選擇降價?

第一個原因是,比亞迪看到了後續秦PLUS發展面臨的瓶頸,選擇了率先發難。以2023年銷量為例,秦PLUS年底都殺進8萬多的價位區間了,在銷量上和朗逸軒逸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排名略遜一籌。在A級車領域,合資燃油車依舊占據主導地位,這背後就是消費者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展現,而這顯然不是比亞迪所希望看到的,是以比亞迪再用降價逼潛在閱聽人做出選擇,而這個選擇如果要利好比亞迪,那必須價格要給力。

第二個原因,就是比亞迪有降價的資本和底氣。這裡面也分為三點來看,一來是原材料成本的下降,衆所周知,磷酸鐵锂的成本大幅下滑,比亞迪有了降價的空間,能讓利也是情理之中。

比亞迪還有降價的空間,就看誰能逼它一把了

二來是比亞迪有技術支撐,諸多的自研核心技術傍身,雄厚的研發資金和專業團隊支撐,技術加持,比亞迪拼産品力也不怕,當然有資格發難。

第三點就是比亞迪的産業鍊整合能力和規模化效應,售前和售後産業鍊整合能力,高銷量保證的産能和規模化效應,都是比亞迪的仰仗,全行業也鮮有能夠實作這麼高效垂直一體化的規模,對于成本的控制更有話語權,也自然掌握了定價的主動權。

第三個原因,理論上的市場供需關系,商品火爆價格就堅挺,前提是建立在需求旺盛,産能跟不上的情況下,咱也不知道以往的車是真的産能跟不上,還是饑餓營銷手段,反正現在比亞迪釋放的信号和展現的實力就是,産能完全跟得上,當産能跟得上,分攤的成本更低,産品就跟有降價的空間了。

比亞迪還有降價的空間,就看誰能逼它一把了

第四個原因,比亞迪在推動車市的淘汰賽,通過激烈的競争,讓沒有資本和技術支撐的車企逐漸淘汰,讓市場佔有率更集中到頭部和主流車企品牌中。這樣既能保證産品的品質,也能推動行業穩定有序健全發展。

比亞迪還有降價的空間,就看誰能逼它一把了

比亞迪降價的原因知道了,降價的空間從何而來也清晰明了,下面就是關于還會因為誰降價的猜想。我們上面說了,比亞迪下一個降價動作的信号就是朗逸和軒逸降到6萬多的時刻。那麼在此之前,比亞迪都會作壁上觀,看車企應戰嗎?不會,比亞迪還有後續動作,不是降價,而是技術上的發難,這是今年比亞迪的兩個大方向,一來是價格下去,二是技術上來。比亞迪整車智能理念的提出,讓很多車企都汗流浃背,從規模和實作落地可行性的角度,比亞迪的對手并不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