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MiniPC,要徹底消失了?

MiniPC,要徹底消失了?

在過去十年裡,英特爾的 NUC(下一代計算單元,Next Unit of Computing)已經從一個天馬行空的大膽設想走向現實。自 2012 年推出以來,NUC 憑借其緊湊的設計和相對出色的性能,用一種更靈活的姿态重新定義了桌面計算的邊界。

MiniPC,要徹底消失了?

圖檔來源:英特爾

從誕生之日起,NUC 就「在盡可能小的空間内提供盡可能強大的計算能力」列為首要工作。這種理念的實作得益于英特爾自身在處理器技術上的持續創新,使得 NUC 能夠在保持緊湊尺寸的同時,提供足以滿足日常使用乃至輕度遊戲和專業工作的性能。2021 年釋出的猛獸峽谷 NUC 更是在 20L 的體積裡塞進了一張全長雙槽桌面遊戲顯示卡,讓 NUC 有了和高性能桌面遊戲電腦同台競技的能力。

但就在 2023 年 7 月,NUC 與 NUC 使用者們的好日子結束了。在郵件中,英特爾确認不會對 NUC 業務部門進行進一步的投資。對一般消費者來說,NUC 産品線也将就此終結。考慮到 NUC 也深受企業的喜愛,英特爾表示「這一決定」将不會影響到客戶計算集團(CCG)或網絡邊緣計算(NEX)的部分。

MiniPC,要徹底消失了?

圖檔來源:ROG

随後,華碩也宣布将接手過去三代 NUC 産品的銷售,并負責開發未來的 NUC 新品。根據華碩的新聞稿,該品牌已為 NUC 建立了一個新的事業部。在華碩品牌下, NUC 也将繼續維持「商用」和「消費級」這兩大産品政策。

考慮到 2024 年 AI 産業的無限潛力,像 NUC 這樣的小型高性能運算節點很有可能會迎來二次爆發,英特爾選擇在這個時間點「轉讓」NUC 業務确實有些可惜。但考慮到英特爾、酷睿處理器、NUC 裝置和華碩等第三方品牌的關系,「旺鋪轉讓」似乎才是 NUC 産品線最初誕生的意義。

NUC(更被熟知的名字是MiniPC),到底還有沒有光明的未來?

NUC:MiniPC「樣闆機」的逆襲

讓我們在那時先回到第 10 代 NUC 剛剛釋出的時候:2020年,采用第十代酷睿處理器的 NUC 10 上市。與此同時,小雷的一位老同學也正好需要換一台「低調、高自定義」的電腦。在充分評估了性能、價格、體積和免維護性後,這位 DIY 老玩家選擇了在當時隻有小衆玩家才知道的英特爾 NUC 10:

買它主要圖的是簡單和「低配」。我買的是準系統的版本,需要自己準備記憶體和硬碟,裝好之後就是一個沒有螢幕和鍵盤的高配筆記本電腦,放在辦公室裡也不顯眼。

但有趣的是,NUC 高自定義空間的特點并不完全是為了這種硬體玩家準備的。盡管大家提到 NUC 首先想到的都是英特爾,但英特爾推出 NUC 的目的并不完全是想親自下場和  Mac mini 拼個你死我活。就像藍天筆記本電腦一樣,NUC 除了是英特爾直接接觸消費者的「自營商品」,同時也是面向戴爾、華碩、惠普這樣電腦品牌的「樣闆機」。

或者用更網際網路的話來說,NUC 其實是英特爾向電腦品牌展示的「運算解決方案」。

除了向消費者直接銷售外,英特爾也向電腦品牌銷售「NUC 方案」,允許電腦品牌根據自己的産品規劃配置産品。當時市面上也有不少采用 NUC 方案的 MiniPC 産品,比如戴爾的 OptiPlex Micro、惠普的 EliteDesk 800G5、華碩的 Mini PC PN。不過因這些産品抹平了 NUC 準系統的價格優勢,是以在國内消費領域的市場認可度并不高。

MiniPC,要徹底消失了?

圖檔來源:Dell

考慮到這樣的背景,我們也不難了解英特爾将 NUC 「旺鋪轉讓」的決定:最初英特爾隻想用 NUC 來吸引合作品牌,讓自己成為供應商。但當 NUC 成為主流産品後,低利潤率和複雜的物流、售後卻讓英特爾不得不放棄「自營 NUC」,并将吃力不讨好的 NUC 轉讓給外部電腦品牌,讓自己回歸晶片供應商安心供貨賺錢。

不過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英特爾将 NUC「轉讓」似乎并不隻有「不想自營」這一個原因。NUC 也好 MiniPC 也罷,在名字之外,這個行業似乎面臨着更沉重的話題 —— MiniPC 好像失寵了。

失寵的不是 MiniPC,而是桌面網際網路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釋出的第 33 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 2014 年 6 月,中國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規模達到 5.27 億,首次超過了使用桌面電腦上網的使用者數量。

而手機網民超越電腦網民的「代價」也相當直覺:手機、iPad、Android 平闆成為了不少中國網民家裡唯一的「計算裝置」;越來越多年輕人隻會用手機,對電腦操作一竅不通。在微網誌,「#年輕人不會用電腦了#」這一标簽獲得了超過 371 萬的閱讀量。部分剛剛走出學校的實習生甚至拒絕使用電腦工作,隻會用手機做文字處理。

MiniPC,要徹底消失了?

圖檔來源:微網誌

在這樣「重手機、輕電腦」的大環境下,電腦的影響力本身就開始降低。而 NUC 這樣的 MiniPC 更是被夾在了手機和電腦之間的兩頭不讨好的市場夾縫。在易用性上,MiniPC 比不過手機;在性能上,MiniPC 也比不過桌上型電腦。雖然說 MiniPC 的性能始終要強于智能手機,但目前以移動網際網路為主導的使用者場景和應用生态,決定了使用者不會因不上不下的性能而選擇「中間派」—— 他們隻會嘗試用手機來解決問題,不行就用平闆的和折疊屏。

目前,市面上還在做 MiniPC 的大品牌并不多。對一般的小白使用者來說,入手 MiniPC 要麼買 Apple 英特爾這類價格不菲、成本效益相對不高的産品,要麼要在一些沒聽過的小衆品牌中挑選避雷,學習成本未免太高了一些。市場需求有限、選購學習成本較高, MiniPC 也就很難成為主流消費品。

換句話說,智能手機已經「消滅」了中低端性能的 MiniPC。但好消息是,高性能 MiniPC 找到了遊戲這個突破口。

Mini PC要用遊戲守住當下,用 AI 開創未來

近兩年,越來越多品牌放棄了 MiniPC 原有的緊湊型設計,用小于傳統 ITX 電腦的尺寸打造 MiniPC 産品。這樣的設計允許 MiniPC 使用更出色的散熱設計,也讓 MiniPC 擁有了更大的性能釋放空間,讓 MiniPC 也擁有了遊玩 3A 遊戲的可能性。

而遊戲也成為了 MiniPC 的護城河:不同于上網看視訊等手機電腦都能執行的輕度操作,絕大多數遊戲不存在「手機運作比較卡」的可能性——因為它們在手機上根本無法運作。即使是極少數跨手機和 PC 的跨平台遊戲,在電腦上的體驗也遠超手機。另外,DLSS 3 等 AI 技術也進一步提高了 MiniPC 的「可玩性」,從 MiniPC 遊戲表現的角度提高了 MiniPC 的競争力。

MiniPC,要徹底消失了?

圖檔來源:AYANEO

随着雲計算和邊緣計算的融合,遊戲 MiniPC 還可以作為家庭的邊緣計算節點,部分處理任務可以在本地快速完成,而不必完全依賴于雲端伺服器。這不僅能夠降低延遲,提高響應速度,還能增強資料隐私和安全性。

總之,随着 AI 時代的到來,高性能 MiniPC 将超越其原本的界限,成為家庭智能生态中的重要運算節點。通過承擔更多 AI 計算任務,這些裝置将為家庭使用者帶來更加智能、便捷的生活體驗,同時開啟家庭娛樂和智能生活新的可能性。随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充,遊戲 MiniPC 在 AI 時代的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将越來越重要。

但就現在來說,MiniPC 的首要任務,還得是活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