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吉利高管隔空喊話王傳福,誰在賠本賺吆喝?比亞迪降價也有的賺

吉利高管隔空喊話王傳福,誰在賠本賺吆喝?比亞迪降價也有的賺

最近幾天時間,圍繞比亞迪上市7.98萬起步的秦PLUS榮耀版,關于2024年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内卷的話題甚嚣塵上,“電比油低”似乎要成為現實了,而其他廠商和品牌的迅速跟進,對相對車型價格進行調整處理,可以看出,很多廠商和品牌,對于2024年國内汽車市場排除價格戰還能實作增長,基本上已經不抱希望了。是以隻能繼續推動價格戰,用低價位撬動市場佔有率,用自身的大體量“擠掉”那些實力不濟的競争對手,當能夠留存在市場層面,且有競争力的廠商和品牌隻有少數幾家的時候,再通過推出利潤率更高的車型,來獲得更高的利潤!

但是不同的廠商,或者立場不同的廠商大佬們,對于價格戰這件事的看法似乎是完全不一樣的。日前,比亞迪董事長在某次活動上指出,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将超過50%,相關媒體播報了相關消息。2月19日晚間,吉利汽車高管楊學良轉發該媒體播報,并評論:大家也不能隻盯着滲透率,如果新能源汽車發展隻是賠本賺吆喝,大多數企業發展都不可持續的,也不是啥好現象,還是要向高價值和好體驗要市場!

吉利高管隔空喊話王傳福,誰在賠本賺吆喝?比亞迪降價也有的賺

楊學良的表态發出之後,很多網友表示,這就是在内涵比亞迪汽車最近一段時間的價格動向和王傳福的表态,但是在我們看來,雖然有那麼一點點意思,但是絕對不是針對比亞迪,或者說,此言一定不是一種洩憤,而且有一定的道理在裡面。

吉利高管隔空喊話王傳福,誰在賠本賺吆喝?比亞迪降價也有的賺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确像一個充滿誘惑的名額,持續且快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讓很多新能源汽車從業者迷失了方向,認為這是一個大家都能分一杯羹,而且都還能吃得很飽的機會。但事實是,随着大家一股腦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其實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進入了階段性飽和,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當新能源汽車進入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增長就會遇到瓶頸。

吉利高管隔空喊話王傳福,誰在賠本賺吆喝?比亞迪降價也有的賺

之是以會遇到瓶頸,就是因為在很多三四線城市和農村,擁有大量的消費者基數,但是這些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并不是很好,是以很多這些城市和農村的消費者,還是傾向于購買燃油車。是以之前一兩年時間,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快速增長,一定程度上隻是覆寫了那些願意嘗鮮且願意接受風險的消費者,這些消費者,大量出現在一二線城市。是以當這些城市的潛在使用者被覆寫得差不多的時候,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增長就不會那麼快了。

吉利高管隔空喊話王傳福,誰在賠本賺吆喝?比亞迪降價也有的賺

是以楊學良所說的,大多數車企都是不可持續的,都是在賠本賺吆喝,這一點我們深度認同,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除了一些大體量、大銷量車企之外,很多品牌退出新能源汽車,本身的研發成本很大,銷量也比較一般,而且還要降價應對價格戰,是以如果規模上不去,那麼持續價格戰下,很多新能源車企自然就是不可持續的。

那麼網友們關心的,比亞迪推出“電比油低”的産品,王傳福宣稱今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将突破50%,到底是不是也是賠本賺吆喝的一部分呢?

事實上,在我們看來,比亞迪和特斯拉,可能是國内售賣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中,最有底氣在價格方面做文章的品牌,原因很簡單,銷量和體量都上去了。就拿比亞迪來說,去年全年超300萬輛的新車産銷量,可以将之前大量的研發成本給攤銷掉,而且随着新車越多,攤銷在每輛新車上的成本就越低,這種成本下降的速度,可能是指數級的。是以在前期成本被大銷量攤薄之後,比亞迪的車型的确是具備持續降價能力的。

按照2023年比亞迪的預計淨利潤的銷量計算,比亞迪的單車利潤在1萬元左右,随着更多車輛生産和銷量,成本一定是在攤薄的,那麼比亞迪相關車型即使繼續降價,還是能保證比較高的利潤空間。

吉利高管隔空喊話王傳福,誰在賠本賺吆喝?比亞迪降價也有的賺

而且,比亞迪是國内為數不多的,具備全套核心供應鍊的新能源汽車廠商,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電池,比亞迪就有自己的弗迪電池,比亞迪車型的電池,全部來自這家公司。

有這樣的自有供應商,好處不言而喻,成本控制是最直接的,弗迪動力的成本是多少,到了裝車的時候,就是多少,幾乎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而且當動力電池核心原材料價格下降,比亞迪立馬就可以受益。不像依賴第三方電池供應商的廠商和品牌,即使原材料價格下降,但是有合同在,采購價格大降不可能迅速延伸到生産端,這就是優勢。而弗迪系列供應商公司,幾乎涵蓋了新能源汽車從内到外的各個核心層面,甚至包括車用晶片。

吉利高管隔空喊話王傳福,誰在賠本賺吆喝?比亞迪降價也有的賺

是以在這種優勢之下,比亞迪能夠在年後率先推出門檻相對更低的新能源産品,本質上就是規模優勢加上成本優勢的綜合結果。事實上,雖然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還沒有超過50%,但是整個行業的競争,顯然已經白熱化了,很多小體量車企,都将在大體量車企互相争奪市場佔有率的過程中,成為犧牲品或者淘汰品,比如恒大汽車、威馬汽車、高合汽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