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給媽媽買羽絨服,媽媽讓我給哥哥買”,真心錯付是最大的掃興 

“給媽媽買羽絨服,媽媽讓我給哥哥買”,真心錯付是最大的掃興 

文 | 米粒媽

有一個熱搜:“給媽媽買羽絨服,媽媽讓我給哥哥買”。

“給媽媽買羽絨服,媽媽讓我給哥哥買”,真心錯付是最大的掃興 

這個熱搜我都沒看,光是看題目就覺得難受。仔細看了一遍發現更難受了,我太能了解題主的那種掃興的心情了,這真的像是媽媽拿刀在捅自己的心。

事情大概是這樣,題主偶然看見一位阿姨穿的羽絨服很好看,心裡想着媽媽和阿姨的體型差不多,要是媽媽穿上了,一定也會很好看,就決定新年給媽媽買一件。

這時候正好題主的媽媽打電話來詢問孩子的情況,題主就說起了要給她買一件羽絨服這事兒。

本以為媽媽會滿心高興,沒想到媽媽居然直接讓題主别買了,說自己穿以前的衣服就行,要買就給你哥哥買一件吧。

題主瞬間心情降到了冰點,要知道,這并不是花多少錢買一件同等價位的衣服的問題,而是整個事情的性質徹底變了。

本來是出于一片孝心,卻直接變了味,題主傷心地哭了起來。

“給媽媽買羽絨服,媽媽讓我給哥哥買”,真心錯付是最大的掃興 

真心錯付不是錢的事兒

這個事兒讓人難受的點,其實并不在于金錢上羽絨服的價值,而是在于愛的指向。

雖然一件羽絨服花的錢數一樣,給媽媽買還是給哥哥買,都是花掉等值的金額。但是性質卻完全不同。

題主給媽媽買羽絨服,其實是向媽媽表達自己的愛,而媽媽讓她給哥哥買,别給自己買,無異于直接把題主的愛扔在地上摩擦,并且告訴題主:我更愛哥哥,并且希望你也要跟我一起愛哥哥。

“給媽媽買羽絨服,媽媽讓我給哥哥買”,真心錯付是最大的掃興 

但是題主的哥哥已經38歲了,他有手有腳的一個大男人還是單身,自己一個人吃飽了全家不餓。作為妹妹,已經是有孩子的人。

平時題主自己衣服也并不多,就連給自己的女兒買衣服,都經常舍不得,要掂量掂量。好不容易過節了,想給媽媽添置一件衣服,得到的居然是這樣的回答。

這件事要命就要命在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當一片真心被扔地上,媽媽甚至是毫無察覺的,下意識的。

“給媽媽買羽絨服,媽媽讓我給哥哥買”,真心錯付是最大的掃興 

如果題主真的表現出難過和憤怒,媽媽一定會反過來怨她不懂事,因為不會端水的家長,她們的偏愛往往太明顯,而那些出于下意識的偏愛和傷害,她們自己是渾然不知的。

原生家庭的創痛,之是以那麼難以療愈,往往就是因為父母的錯誤,自己是不承認的,也是看不見的。

當隐形的中傷已經形成,受害的孩子是無處申辯的。甚至一旦申辯,還會被扣上不懂事的帽子,加害者永遠也無法受到公正的審判,而受害者卻承擔着這一切。

“給媽媽買羽絨服,媽媽讓我給哥哥買”,真心錯付是最大的掃興 

父母的偏心

之前看過一個視訊,媽媽讓女孩掏錢給哥哥買房,這讓她非常受傷。

視訊中的女孩認為自己可以給哥哥出一部分錢,但是不能全出,她不想用自己辛辛苦苦打工掙的錢全部給哥哥買房,可是女孩的媽媽卻覺得女孩子不着急買房,女孩以後會結婚嫁人。

女孩很無奈,隻能收拾東西回了自己的出租屋,從那以後,她立志一定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

“給媽媽買羽絨服,媽媽讓我給哥哥買”,真心錯付是最大的掃興 

就很奇怪,很多人的觀念都覺得家裡的女孩子理應幫着父母承擔起家裡男孩子的很多責任,但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大家都是父母的孩子,女孩有什麼義務就得幫襯哥哥買房呢?

對于重男輕女的父母來說,他們很難懂得換位思考,從女兒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如果隻是行為上有所偏向還好,最害怕那種壓榨女兒來接濟兒子的行為。

是以,對于重男輕女的父母來說,他們的很多做法都會引起女兒的不滿和無奈,可是因為自己年紀尚小,以及父母提及的養育之恩的綁架,有的女孩根本就沒有能力擺脫這樣的窘境,隻能任父母“壓榨”自己。

在某乎上看過一個題主說起自己的親身經曆。

那一年題主從外地傳回老家過年,父親小心翼翼地跟她說:

“你和你的兩個姐姐都是大學畢業,而且你們都有工作,這将來你哥要是買房你得幫一幫。你們也不多出,一個人出個幾萬,你哥的房子不就買上了。”

題主的形容是,聽到這話自己覺得反胃,生理不适。但還好母親特别明事理,壓制了重男輕女的父親。

母親直接說:

“别聽你爸的,過好你自己的生活就行了,你也不容易,你們自己日子還過的緊巴巴的呢,顧着自己就行了。”

這個媽媽真的挺不錯的,因為有太多的父母,兩個人的觀念是一緻的。如果沒有一個媽媽在這裡平衡着關系,這個家庭中的三姐妹,沒懸念的都會淪為“扶弟魔”。

“給媽媽買羽絨服,媽媽讓我給哥哥買”,真心錯付是最大的掃興 

題主的爸爸說讓她們幫襯的時候,提到了她們倆都是大學畢業。題主說,其實如果沒有媽媽的支援,她倆根本讀不到大學畢業。

記得國中的時候,父親就說過:

“女孩子讀書幹嘛,幹脆出去打工算了,這到時候一個女兒可以收十萬彩禮,可是三十萬哪,早早出去打工,三個女兒一年也能掙個十萬吧。”

他想得很好,但是被題主的母親一口回絕:

“不要動讓女兒辍學出去打工的念頭,我絕對不會同意的,咱們家還沒有到壓榨女兒那一步,隻要咱們閨女有能力讀書,她們上到哪裡,我就供到哪裡。”

這三姐妹才得以讀到了大學畢業,也才能夠擁有屬于自己的更大選擇權。

一碗水端平的愛,是給多孩家庭的孩子,最大的養分。家是每個孩子的第一安全島,如果在原生家庭中,愛的天平總是傾斜的,那種被忽視的創傷,是會伴随終生的。

“給媽媽買羽絨服,媽媽讓我給哥哥買”,真心錯付是最大的掃興 

題主的家裡三個女兒都上了大學,兩個211,一個研究所學生,這在農村可以說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家人了。而這個家中,隻有唯一的男孩沒有讀成書,因為家裡對他太過溺愛,導緻他根本沒有上進心。

其實這些父母并不高明,他們對子女的傷害往往并不是出于本心。甚至子女們本身沒有沖突,将來也會因為親情而互相幫襯扶持,隻因父母的一味偏袒,反而導緻了子女之間不可彌合的沖突。

尤其是要求女兒在經濟上幫襯兒子,這誰心裡能舒服?

小到一件羽絨服,大到買房子。沒有處理好錢的關系,父母壓榨女兒去幫助兒子,寒了女兒的心,還把兒子養成了廢物,到最後害了兒子,害了女兒,更是苦了自己的晚年。

我們老家這種姐姐跟弟弟的組合的特别多,而且都是這樣子的,男孩兒都非常沒有出息,女孩兒相對都比較出色。當年回老家的時候,拿一袋兒糖給他們姐姐,兩個姐姐一人一顆,剩下整整一袋子全給弟弟。

這樣兒子也不知感恩,女兒也都寒了心。真不知道這樣的父母這麼做有什麼好處。

“給媽媽買羽絨服,媽媽讓我給哥哥買”,真心錯付是最大的掃興 

被肯定的需要

其實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渴望着被自己的父母肯定。無論是學霸,還是處處被排擠、被否定的學渣。

隻要父母堅定地站在自己身邊,告訴你他們永遠無條件支援你、愛着你,一切的風雨就都不算什麼。

但如果那個自己最依賴的港灣,恰恰是帶給自己否定最多的來處,這種無處躲藏的痛楚,隻有拼了命脫離原生家庭後,才能重新療愈。但往往匆忙的脫離,恰恰指向更危險的境遇。

那些從父母身上感受到的愛,有時候非常微小,但卻是我們無窮力量的來源。

“給媽媽買羽絨服,媽媽讓我給哥哥買”,真心錯付是最大的掃興 

米粒媽看一個粉絲寫過自己的故事,她一次帶着父母出國旅行。碰巧遇到紅眼航班,父母卻毫無怨言。

父母甚至打趣地說:

“能夠半夜在機場看見随處酣睡的老外也是一種别樣的人生體驗。”

這種情緒上的寬慰,真的是一種很強大的力量。試想,如果是那種慣于否定孩子的父母,遇到這種情況一定會埋怨她事先沒有安排好吧?

反正我帶米粒外婆出去玩,就會提着心,生怕哪點沒安排好,她就會開始吐槽。

後來到了旅行地,粉絲把所有沒見過的美食都買來給父母嘗嘗,哪怕一些食物并不合父母胃口,但父母總是笑呵呵地說:

“至少我嘗過是什麼味道了。”

後來一次去香港,因為當地消費比較高,粉絲不自覺地花了不少錢。

父母見狀,一邊寬慰她“窮家富路,别太省着了”,一邊在回家之後偷偷給粉絲打了一筆錢。

真的很神仙了有沒有?這種情況下,一頓指責和吐槽,罵孩子浪費,才是常态吧?畢竟為人父母者也是普通人,并不一定有這麼高的情商,也并不一定會把愛,用這麼科學的方式傳達出來。

米粒媽很喜歡李宗盛的一首歌,叫《新寫的舊歌》:

這是李宗盛父親去世時,他專門寫給天上的父親的。每次聽這首歌,我都覺得是神來之筆,因為它太能代表為人子女的心情了。

兩個男人

極有可能終其一生隻是長得像而已

有幸運的 成為知己

有不幸的 隻能是甲乙

先是擔心 自己沒出息

然後費盡心機想有驚喜

等到好像終于活明白了

已來不及

這是一個倔強的孩子,從小到大都希望父親對自己嘉許的内心活動,他是那麼希望從父親那裡得到肯定,卻直到最後,都維持着這種微弱淡漠的父子關系,直到父親離去。

孩子永遠比我們想象更需要我們的愛,如果當時即将收到羽絨服的媽媽,能欣然接受,如果那些掃興的埋怨,偏袒的愛意,能夠加諸在每一個孩子的心上,親情關系的連結,會比想象中溫暖得多。

父母的觀念根深蒂固,但米粒媽覺得,愛是能超越一切腐朽觀念的東西。如果足夠愛每一個孩子,就會明白,那些所謂重男輕女的觀念會不攻自破。

隻要愛存在,就能欣然接受子女對自己愛的饋贈,隻要愛存在,就自然會明白,女兒也有自己的人格和人生,需要被保護,就像那個護着女兒不讓爸爸傷害的媽媽一樣。

個人簡介:@米粒媽愛分享 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澱家長,當當新書總榜第一名《影響孩子醫生的親子英文書》作者。專注學習幹貨、教育經驗和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