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曲終宴散鄉村留下的隻有父母孩子,那些不離開家的人是怎麼生存的

作者:蓮花終将盛開

大年初五,即是迎财神的日子,也是“破五節”,一年一度的探親訪友的日子也就基本結束了。為了更好生活的人們紛紛打點行裝又再次踏上打工的行程。

還沒有給父母盡足孝;還沒有陪同孩子玩耍夠;還沒有和多年沒見的表兄弟們喝過酒;就要離開難舍的親人到異鄉奔波。

還沒有将老屋修繕;還沒有将溝渠疏通;還沒有看看自己的莊稼地;還沒有送孩子進學校,這些都要留給年邁的父母。

曲終宴散鄉村留下的隻有父母孩子,那些不離開家的人是怎麼生存的

年夜和哥哥們吃團圓飯的時候,哥哥說也想圍着父母盡孝,也想看着孩兒成長,也想躬耕山野、悠閑度日,但是現實逼迫着人向前走,去進城,去打工。否則生活中用的錢從哪裡來,單靠人均幾畝地的收入是遠遠不夠養家糊口的。

西方有個哲學家說過:“我追求金錢的積累,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而是為了找到一種行善的工具。”

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我們給父母舒适的晚年,給孩子快樂的童年,給妻子富足的生活都需要錢,而且是穩定的可觀的收入才行。

就是我們表達愛心,去捐助,去幫助别人,沒有錢也不能表達出自己的愛心善意,難道僅僅去折疊千紙鶴嗎?

曲終宴散鄉村留下的隻有父母孩子,那些不離開家的人是怎麼生存的

哥哥紅着眼說了一句話:每一次離開家鄉,都滿是不舍和無奈。

人啊!就像滾滾東流的大河中夾雜着的泥沙和雜物,隻能随着河水滾滾向前,不能停歇,停下就意味着死亡。

不由自主,不可改變。

随着家家門前停放的車輛逐漸離開,擁堵的鄉村道路又恢複了暢通。滿街的青年不見了蹤影,鄉村又恢複了甯靜。

走了青壯,留下了年邁和希望。

曲終宴散鄉村留下的隻有父母孩子,那些不離開家的人是怎麼生存的

走親訪友之餘,靜下心來傾聽,不管是大的村莊,還是小的村落。都有一部分青壯年在本地生活,而且生活的比較滋潤。他們都是怎麼生存的呢?

首先是村幹部,現在大隊書記的績效工資大村有四五千塊錢,小村有三千多元。同時現在的村幹部多多少少都有點生意,就是沒有生意的也是種糧大戶。是以能在鄉村滋潤的生活。

其次是有一技之長的專業人士,如村衛生室的赤腳醫生,還有村莊裡的飯店經營者。在種地照顧家庭的同時也有不錯的收入。

再次是村裡的小賣部的經營者,每個村都有兩到三個小商店,雖然收入不高,但勝在能夠照顧父母孩子。

曲終宴散鄉村留下的隻有父母孩子,那些不離開家的人是怎麼生存的

再次是種糧大戶,在鄉村流轉幾百畝或上千畝地,利潤率不大高,但是數量多了,收入就可觀了。

以上家庭都是全家在鄉村生活,偶爾有成年子女出外打工,這樣的家庭條件都比較好找對象,婚姻比較順。

最後是在周圍打零工或給種糧大戶打工的人,他們的收入最低最不穩定。這樣的都是家中有事,實在是離不開的。

鄉村振興戰略成功不成功,還是要看留在鄉村的人,能留住人的鄉村發展的都比較好,環境優美,人流車流多經濟自然就上去了。留不住人的村莊,就是村内的小賣部也要快維持不下去了,難耕作的山地都撂荒了,連片的土地也都流轉出去了,留下的老弱病殘怎麼能夠發展好經濟。

鄉村振興在沒有特色的地方就是一個僞命題。

大城市化、都市圈化才是現在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