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作者:馮律講法

文 | 馮律講法

編輯 | 馮律講法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前言

中國科學院院士究竟有多難申請?資料顯示,大陸科學院院士僅有800餘人,而申請的條件也是相當地苛刻。

就連獲得了諾貝爾獎的大陸科學家屠呦呦和曾經留美的北大教授饒毅都遺憾落選,而除了他們之外,大陸還有一名女科學家也四次被拒。

她就是曾經獲得過第三世界科學院工程獎的大陸科學家李愛珍,她的履歷中寫道,曾先後發表過256篇論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1個,國際發明展銀獎一次。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除此之外,還獲得了幾十次科技成果獎,如此光鮮的履曆,足以看出李愛珍的優秀,但現實卻讓人倍感無奈,就是這麼優秀的一個科學家,申請院士卻四次被拒。

最終,李愛珍隻能申請成為了一名美國外籍院士。那麼,為什麼李愛珍四次申請院士都被拒?為什麼她能得到美國的申請卻得不到大陸的申請?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她配得上科學家的稱号

李愛珍是福建人,出生于得1936年,在那個戰亂的年代,李愛珍是較為幸運的,她的父母是華僑,家庭條件還不錯,不用擔心生計問題。

父母也非常重視對女兒的教育,管教較為嚴格,而這在後來也促使李愛珍形成了認真專注的好習慣。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1954年,李愛珍中學畢業了,她的學習成績非常好,成為了上海複旦大學化學系的一名學生。

在那個年代,國家正缺少各種專業人才,尤其是李愛珍這種化工專業人才,更是稀缺性人才。

于是,從上海複旦畢業之後,李愛珍就被配置設定到了上海冶金所進行研究工作。剛開始時,李愛珍隻是一名研究實習員。

每天要做的工作都很多,并且也很繁重,但是李愛珍卻沒有放棄過,甚至在工作之餘,她還會時不時地抽空去學習。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正是憑借着這種嚴謹認真的态度,李愛珍不久後便成為了上海冶金所的正式研究員,而到了後來,她更是作為優秀學者被公派到美國卡内基·梅隆大學通路。

必須提一嘴,李愛珍所從事的,可是女性從業者稀缺的半導體材料工作,我們都知道,現代社會對于半導體的依賴性很高。

但是半導體行業一直以來都是各國非常看重的行業,尤其是對于關鍵性技術,更是形成了一個封鎖鍊。

可就是在如此嚴峻的環境下,李愛珍和其他的科學家們,卻憑借着自己的努力,成功突破了各國的技術封鎖,用汗水和努力讓中國成為了第一個掌握分子束外延裝置制造的亞洲國家。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對于科學研究,李愛珍有着自己的信念,她始終認為,科學研究并不隻是一份每月領着薪水,養家糊口的工作。

從更深層次上來說,這是造福全人類的偉大工程。也是以,李愛珍在工作上總是不惜餘力,常常加班到深夜。

尤其是在公派去了美國之後,李愛珍更是認識到了中美之間的差距,回國後,她便一門心思地撲到了分子束外延裝置的研究工作上。

雖然國家已經盡自己所能地給包括李愛珍在内的科學家們改善生活了,但是當時全國的物資都很緊缺,盡管研究所是重點照顧對象,可李愛珍他們還是吃了不少苦。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據李愛珍後來回憶到,那個時候他們最常吃的飯是白片湯,且很長一段時間菜單上都隻有白片湯,湯裡零散漂浮着幾塊肥肉。

李愛珍雖然吃不慣,但也沒有半句怨言,而這些僅僅隻是飲食上的不适,對于李愛珍來說,最難以忍受的,是氣候上的不适。

李愛珍是福建人,但是後來她卻被配置設定到了沈陽儀器廠工作,那個時候也沒有地暖暖氣這種取暖設施。

每到冬季,李愛珍的手上就會生出很多凍瘡,但是操作儀器的時候,又需要摘下手套來操作。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是以,李愛珍的手經常會裂出一道道的血口,疼痛難忍,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李愛珍成功地研究出了中遠紅外量子高難度雷射器研制技術。

作為一名中國科學家,李愛珍也盡自己所能為中國争取機會。

就比如2005年的時候,李愛珍就曾用三寸不爛之舌讓評選委員會将“中紅外電光材料和器件國際會議”的舉辦權移到了上海,為大陸的科學研究争取到了來之不易的機會。

可以說,不論是在科學研究領域還是在社會貢獻上,李愛珍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以,在後來李愛珍沒有當上院士時,很多人都很詫異。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成為美國外籍院士

大陸的院士競選是十分激烈的,并且為了保證選舉的公平性和嚴謹性,每兩年才評選一次。

還要院士的成就、年齡和科研成果等做出綜合評價,也是以,成為院士是一個相當嚴苛的事情。

有資料表明,大陸的院士普遍都參加過兩次以上的選舉,按照每兩年一次的評選時間來看,至少要在五十歲就開始選舉。

甚至有的院士評選了六次才當上院士,而李愛珍女士在第一次參加選舉的時候都已經是六十二歲的高齡了。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令人尴尬的是,在第一次進行評選的時候,按照要求,評選者需要有六名院士的推薦才能有資格進入評選。

而李愛珍因為平日專注于科學研究,認識的教授很少,是以最終隻有一名院士願意給她寫推薦信。

而在後來,李愛珍更是一連四次都遺憾落選,直到2007年的時候,無奈的李愛珍隻能向美國科研所遞交了申請。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美國也第一時間通過了李愛珍的申請,李愛珍就這樣成為了美國的外籍院士,資料顯示,當時美國國家科學院已經有了2025名本土院士和387名外籍院士。

李愛珍講就是這387名外籍院士中的一位,當時很多人得知這個消息後,都非常震驚,更是有些人為李愛珍院士鳴不平。

但是李愛珍院士卻十分平淡的回複道,自己永遠不會忘記國家的恩情。最後,也希望李愛珍院士能夠在科學研究領域繼續發光發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