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6歲的紅軍老戰士杜宏鑒

作者:雲蔔堂

作者 袁國祥

106歲的紅軍老戰士杜宏鑒

杜宏鑒

我認識杜宏鑒很早,是1949年12月,我軍解放南疆首府喀什之後。那時,他任二軍供給部政委與供給部長、同是老紅軍的周水朵一起為籌辦部隊軍需物資而想方設法保障供應。當時除已經起義的喀什部隊和地方政府籌備一部分糧食、油、柴、菜供應解放軍外,主要是響應毛主席号召,開展大生産運動。二軍各部隊在到達南疆各地後,即開始編筐、拾糞、打造工具。而後開赴農村甚至荒漠戈壁,住帳篷、羊圈,吃饅頭蘸辣椒,開荒種地,争取生産自給。這樣奮戰的結果是:三個月有菜吃了,半年有瓜吃了,秋收後有糧吃了。三年大生産做到了"糧、棉、油、肉、瓜、菜、煙、糖"八項自給,而且還向地方政府進行支援,上繳多餘糧食,向群衆供應副食品,受到了各族人民的熱烈歡迎。

106歲的紅軍老戰士杜宏鑒

1950年,杜宏鑒同志在喀什留影。

就在1950年夏季,部隊開荒種地的艱苦時期,一次我跟随郭鵬軍長到疏勒縣南郊視察部隊生産情況。當小汽車開入大草湖的荒野中,看到教導團的戰士們在大太陽下光着身子在開荒。一見首長前來,便急忙穿上衣褲,就在這個教導團九隊,軍長召集了一個座談會,那些從陝西甘肅參軍來的學生兵,對艱苦的生産勞動,沒有一句怨言,但提了兩個意見:一是三個月沒有吃過肉,有的學員得了夜盲症,早上下地看不清麥苗還是野草;二是已經到了夏天還穿着棉衣,不如脫掉勞動,更輕快有力。郭軍長深受感動,除鼓勵他們通過艱苦勞動改造思想、努力學習外,一回到城中,便叫把車開進了供給部。在那座疏勒城中唯一的兩層樓後院中找到了周部長和杜政委說:"我不管你們有多大困難,一定要解決教導團學員們這兩個實際問題"。我記得供給部立即開會決定,拿出一筆銀圓到帕米爾山區買回了一些活羊,宰殺了供學員們吃上了點肉。特别是将羊肝煮熟,讓得了夜盲症的同志吃,吃了幾次夜盲病就治好了。但穿單衣的問題,直到七八月間,蘇式套頭軍裝才從天津通過火車、汽車運來,指戰員才換上了單衣。就在那艱苦的歲月裡,由于首長和後勤部門的重視,加上全軍指戰員辛勤勞動,使我軍牢牢紮根于邊疆大地,擔負起保衛祖國,建設邊疆的重任。

106歲的紅軍老戰士杜宏鑒

1949年8月,二軍部隊解放甘肅臨夏後,首長們在大軍閥馬步青公館蝴蝶樓前合影。

供給部政委的杜宏鑒,在這場通過大生産解決軍隊供應問題的戰鬥中,自然也起了很大作用。因為我看到二軍首長在大軍西進,打下了甘肅臨夏後,在軍閥馬步青公館蝴蝶樓前的合影中,站在左邊的就有他和周部長,因為他們和站在右邊的衛生部長袁光宇,一同為支援解放戰争,打出新中國作出了重大貢獻。

到了喀什,我見到的杜宏鑒政委,從來都是艱苦樸素,平易近人,這從我為他拍下的一張照片中就可以看出他忙忙碌碌,不僅為組建汽車營,修理廠以及軍人服務社、皮革廠,解決部隊生産生活中的問題,而且組織家屬建職業學校、勞動生産,動員維吾爾族婦女參加做棉衣的活動,也費了不少力氣。要不然1950年的部隊冬裝就很難解決,更不要說邊防戰士急需的皮大衣了。

1952年底,新疆部隊整編,國防軍與生産部隊分家。杜宏鑒先當了南疆軍區生産管理處主任,後任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一師政委。在他和任晨師長的率領下,展開了開發塔裡木荒漠的戰鬥。1961年夏,杜政委到南疆軍區開會時,他還從阿克蘇帶來了我原來教過照相的女同志,已是農一師攝影幹事的王季春。因為她和原騎三團政治處主任嶽建成已戀愛八年。杜政委有意關照老同志的婚姻,在郭軍長的熱情支援下,叫我陪他們倆到疏勒縣城關區進行了登記,并在南疆軍區舉辦了一桌結婚喜宴。完成了婚禮以後,嶽建成後調新疆軍區測繪大隊任政委,王季春則同去任政治處幹事。直到他們夫婦連續工作十多年後,嶽任北疆軍區副政委,王任155醫院政治處主任後,才帶着三個子女先後離休、轉業回到了烏魯木齊。這時我也離休到了烏魯木齊幹休所,曾在一起相會照相,懷念在南疆一起工作過的艱苦歲月,談論老首長們對老部下的親切關懷。

老紅軍杜宏鑒,井岡山附近吉水人。1929年即加入青年團,參加土地革命,1932年參加紅軍後轉入中國共産黨。他一生不畏艱苦,英勇戰鬥,一直到解放大西北。他先任二軍供給部政治委員、南疆軍區生産管理處主任,後任農一師政委、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工廠管理局局長,以後生産建設兵團撤銷,他因年大體弱,被安排回江西九江市離休養老。杜宏鑒學習老戰友甘祖昌回家當農民的精神,毫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每月隻領兩三千多元的養老金,住進了九江市一個農家小院。老夫妻二人相依相靠,過着清苦快樂的生活。

106歲的紅軍老戰士杜宏鑒

杜宏鑒同志在生産建設兵團農一師開發塔裡木農墾地區情景。

2001年秋天,我受南疆軍區委派,和史志辦幹事範進軍一同到井岡山地區,通路原紅六軍團、三五九旅以及參加過抗日戰争和解放新疆的老幹部,向他們征集革命曆史文物,為籌建南疆軍區軍史館,向部隊展開光榮傳統教育而奔波努力。當時,我們就在蓮花縣山區,先後通路了甘祖昌将軍回家當農民,和夫人龔全珍一心為農民改善生活,修水庫、建橋梁、修公路、開煤礦等模範事迹。同時還采訪了南疆軍區副政委、老紅軍陳春林,了解到他們回蓮花縣老家和甘祖昌一樣下鄉勞動,為家鄉百姓開荒造林,做了大量好事的先進事迹。這些情況我都拍了照片回來,并寫了《将軍當農民蓮花并蒂開》的文章,登上了新疆黨史,并收入到我出版的《仰止集》一書中。

106歲的紅軍老戰士杜宏鑒

1958年9月18日.國家副主席朱德在阿克蘇視察,前排左起:杜宏鑒、田仲、張實秋、林海清、賀勁南、張希欽、賽福鼎、朱德、王恩茂、鮑爾漢、左齊、康克清、瑪衣奴爾、賽力曼.塔力普娃

同時,我倆也到九江通路了杜宏鑒老首長。當我們推開杜老家的小木門後,看到的是一幕令人驚訝的情景。兩位老人正在攀折果木樹上的枯枝,并拿回夥房,準備折成短柴禾以備做飯之用。當我扶老首長進了那低矮的平房中,坐在沙發上喝茶時,向他表明了南疆軍區首長向二老緻敬、慰問之意。并向老首長要點過去戰争時期用過的一些東西,以便在南疆軍區軍史館中展出。沒想到杜老說,戰争時期的東西早就扔掉了。搬家多次,不必要的檔案我都沒帶,現在又從新疆搬到這裡,可以說兩手空空而來,你們想要的東西已找不到一件了。我說這沒有關系,我們已經在井岡山等地從老幹部中征集到了不少檔案、證書、槍支、衣物等過去的曆史文物,現在從您老這裡收獲到的是勤勞簡樸,保持老紅軍樂觀主義的艱苦奮鬥、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高尚革命精神。我們回去一定要向新疆軍區和生産建設兵團等首長彙報,望他們能引起重視你的情況,學習你的高尚品德。實踐證明此後不久,當王恩茂同志重新回到新疆主持工作時,即調杜宏鑒重回新疆,擔任組織部副部長職務,後又以副省級待遇重新安排他回九江市老幹局休養,這樣,當地政府又給他修了應有的樓房,總算得到了妥善安置。

2016年10月15日,我在看中央電視台上映長征時期的節目時,突然看到百歲老紅軍杜宏鑒慷慨激昂地發言。他說:"長征途中國民黨軍隊前堵後追,天上飛機炸,地上拼刺刀,經常戰鬥到深夜,我們還砍倒松樹當鹿(軍隊用來拒敵進攻的障物),直到打退敵人的進攻。"這些生動語言激動得使我身體發熱,又看到了杜老當年的英雄氣概。這時我想起了曾多次給杜老寄過書,也收到過他的兩封信。現在找出來一看,使我感到激動而又慚愧,雖然我也給他打過電話,祝賀過春節,但我沒把他的革命經曆和鬥事迹寫出來,也登上我出的那四本回憶錄中進行宣揚,感到對不起這位任勞任怨、革命一輩子的老紅軍首長。現在就讓我做個彌補吧,除上述我親自所見的他的幾點事迹和兩張當時的老照片外,我還想把他寫給我的一封信也附錄在這裡,以見這位老首長的誠摯和鼓勵。至于他2016年2月,又收到我轉寄給他的三本書和畫冊後,他竟不顧101歲的高齡和顫抖的手,告訴我他夫人已在前一年"去馬克思那裡報到了"。還說他身體還可以,讓我向新疆軍區、兵團他熟悉的老戰友問好!這些親切感人的話使我感動,于是我又拿起電話,要通了他的住宅,接電話的是他的大兒子杜江源。他說父親103歲了,身體尚好,要和你通話,請你等一下。過了一會兒,他可能扶着父親,走到電話機旁。我向他說:"我是曾經看過您、送過書的袁國祥,春節剛過,向您問好!"他一下興奮起來,大聲說:"你也好吧?你送我的書我都看了,使我好像又回到了新疆。希望你再出新書,能夠教育年輕人。"我向他說了劉發秀、李雙勝、劉亮生等老紅軍已逝世的消息,還講了燕勃也已103歲,隻是耳朵聽不見了。"希望你們兩位百歲老同志能保重身體,看到祖國社會主義新時期的繁榮,看到中國夢想早日實作。

106歲的紅軍老戰士杜宏鑒

"沒想到2020年11月23日,杜宏鑒同志在106歲時仙逝。讓我們這些遠在邊防的老部下遙望南天,悼念他的在天之靈,并永遠學習、繼承他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

106歲的紅軍老戰士杜宏鑒

杜宏鑒老首長寫給袁國祥的一封信

杜宏鑒,漢族,1915年5月5日出生,江西省吉水縣人,1929年9月在吉水縣參加少先隊、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在鄉蘇維埃工作。1933年5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江西省獨立第3團,1933年9月由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員轉入中國共産黨。任紅六軍團戰士、通信員、警衛員、班長、副連長、指導員。參加了紅六軍團西征(長征)和紅二、六軍團長征。

抗日戰争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9旅司務長、指導員、教導員,陝甘甯邊區綏米葮吳清警備區醫院政委,359旅南下支隊衛生部政委。在華北與日本侵略軍作戰數十次,參加了南泥灣大生産運動。解放戰争時期,任西北野戰軍第2縱隊第2軍衛生部政委。随部轉戰大西北,經曆了青化砭之戰、羊馬河之戰、榆林戰役、沙家店戰役、西府戰役、隴東戰役、扶眉戰役。1949年随第一野戰軍第二軍進軍新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南疆軍區後勤部政委,新疆軍區生産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1師政委,新疆軍區生産建設兵團和靜鋼鐵廠會戰指揮部書記,副總指揮、總指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黨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老齡委員會副主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顧問委員會常委。1988年離休。2020年11月23日在九江逝世,享年10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