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逆襲”記:如何從忽必烈手中“巧妙逃脫”?

作者:小龔趣談曆史

在元朝時期,由忽必烈上司的統治階層,意圖通過軍事手段将日本納入其龐大的帝國版圖,使其成為大元帝國下的一個直屬行省。

日本“逆襲”記:如何從忽必烈手中“巧妙逃脫”?

為此,他們積極策劃并發動了對日本的侵略戰争,期望以此展示元朝的軍事力量,并實作其統一東亞的宏偉目标。

忽必烈在征服金朝并定都大都後,為牽制南宋,采取了“先禮後兵”的政策對待日本。1264年,他派遣使者前往日本,期望日本能主動歸順,成為大元帝國的一部分。

日本“逆襲”記:如何從忽必烈手中“巧妙逃脫”?

然而,當時的日本正處于鐮倉幕府統治之下,幕府中的權臣北條氏對忽必烈的示好并不感冒。這種傲慢的态度激怒了忽必烈,最終促使他決定采取武力手段,将日本納入自己的版圖。

日本“逆襲”記:如何從忽必烈手中“巧妙逃脫”?

第一次行動

在對日戰争中,忽必烈先後有兩次較大的軍事行動,一次是在1274年,這時忽必烈已經統一全國,有實力和底氣與日本幹一仗。第一次行動,忽必烈派出了蒙漢軍2萬人、高麗軍5600人、水手6700人,一共3.23萬人的軍隊,大軍從高麗合浦出發,直奔日本的對馬島。

日本“逆襲”記:如何從忽必烈手中“巧妙逃脫”?

軍在對馬島的登陸作戰中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僅用一天時間就成功占領了這座島嶼。在登島後,元軍采取了步兵集團作戰和轟天雷等戰術,給日本守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日本“逆襲”記:如何從忽必烈手中“巧妙逃脫”?

然而,在後續的山地戰中,元軍并不擅長此類地形,是以被迫退回到船上。就在此時,突如其來的強烈台風席卷而來,導緻大船傾覆,元軍遭受重大損失。最終,元朝的第一次進攻日本的嘗試以失敗告終。

日本“逆襲”記:如何從忽必烈手中“巧妙逃脫”?

第二次行動

1284年,元朝重整旗鼓,再次集結大軍,決心征服日本。此次出征,由範文虎、李庭等将領統帥,總兵力逼近二十萬。

日本“逆襲”記:如何從忽必烈手中“巧妙逃脫”?

元軍分為兩大陣容,一路由忻都、洪茶丘領兵四萬,搭載九百艘戰艦,從北韓揚帆起航;另一路由範文虎統領十萬精銳江南軍,配備三千五百艘戰船,自慶元(現今的浙江甯波)浩浩蕩蕩出發,兩路大軍共同指向日本,意圖将這片土地納入元朝版圖。

日本“逆襲”記:如何從忽必烈手中“巧妙逃脫”?

然而,曆史似乎并不眷顧元朝的雄心壯志。元軍登陸後,在向九州地區發起猛烈進攻時,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日本守軍展現出驚人的戰鬥意志,令元軍陷入苦戰。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元軍不得不再次撤回到船上。

日本“逆襲”記:如何從忽必烈手中“巧妙逃脫”?

不幸的是,此時又遭遇了猛烈的台風,戰艦紛紛傾覆,日軍乘勢發動反擊,元軍損失慘重,最終不得不黯然撤退,再次折戟沉沙于日本土地。

經過兩次大規模的進攻,元軍均被台風所擊敗,這對于日本來說無疑是一次意外之喜。他們深信這是神明的庇佑,使國家免遭亡國之災。

日本“逆襲”記:如何從忽必烈手中“巧妙逃脫”?

是以,這兩場台風被日本人尊稱為“神風”。在後世對元朝進攻日本失敗事件的讨論中,許多人傾向于将原因歸結為台風的影響。然而,我們真的能夠簡單地歸咎于自然現象嗎?或許,這背後還隐藏着更深層次的原因。

不可一世的元朝竟然在小小的日本身上連續摔倒了兩次,那麼日本又是如何從忽必烈手中溜走的?

日本“逆襲”記:如何從忽必烈手中“巧妙逃脫”?

首先,元軍的海上戰鬥力相對較弱,缺乏足夠的海上作戰經驗和技術。元軍雖然龐大,但在海上戰争中并不占據優勢,這使得他們在面對日本列島複雜的海域環境和氣候條件時,顯得力不從心。

日本“逆襲”記:如何從忽必烈手中“巧妙逃脫”?

其次,日本的地形和氣候條件對元軍極為不利。日本列島多山、多海,地理環境複雜,氣候條件惡劣,這使得元軍在日本本土上難以展開有效的進攻。元軍不得不面對地形和氣候的雙重挑戰,這無疑增加了他們征服日本的難度。

最後,日本人的抵抗意志非常堅定,他們進行了激烈的抵抗,使得元軍難以在日本本土上立足。日本人在保衛家園的過程中,展現出了頑強的戰鬥精神和堅定的信念,這使得元軍在面對他們的抵抗時,難以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日本“逆襲”記:如何從忽必烈手中“巧妙逃脫”?

綜上所述,忽必烈未能征服日本的原因并不是單一的,而是由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元軍的海上戰鬥力不足、日本的地形和氣候條件的不利、以及日本人民的頑強抵抗,這些因素共同導緻了忽必烈征服日本的失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