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文回顧 | 一個情緒管理渣子,竟然養出了一個情緒管理高手!

作者:童行書院

本文看點:

認識我的很多人,對我描述都少不了一個詞——脾氣不好。

這不是别人對我偏見,我自己一直以來也是這樣認為的。

印象中,我以前總是一言不合就發脾氣,跟同學起過沖突,也自己歇斯底裡過。

論及原因,我一直把自己脾氣不好歸結為家族遺傳,畢竟我爸對我也時常挺暴躁的。

按照這個理論和劇情,我們家這個暴脾氣應該會世世代代遺傳下去。然而,沒想到的是,事情竟然在女兒這裡發聲了轉折。

7月3日那一周,我帶孩子去參加了童行在松花湖的戲劇營。結營儀式上,老師給孩子們發了一個證書,對孩子在營地的表現進行了總結。

女兒的證書中,老師對她的評價有一條是這樣的——“情緒管理方面表現出了令人稱贊的穩定性,無論是喜怒哀樂,都能巧妙地掌握自己的情緒”。

看着老師給她的證書,回想曾經的自己,我内心真的是百感交集。

那個歇斯底裡的媽媽

2017年4月的一個晚上,我抱着9個多月的孩子哄睡。

在經曆過接近一個小時的哭鬧,和多次放床上失敗後,我的情緒終于崩潰了。

我把她放在床上,自己一個人跳到地上,歇斯底裡地大叫。

我不明白,孩子為什麼就是不睡覺,她為什麼要這麼折磨我,而我這樣的日子又什麼時候才是個頭。

這個夜晚,成為了我壞脾氣生涯的巅峰時刻,也成了很久之後我都不願意回想的時刻。每一次想起,都仿佛揭開已經結痂的傷口,撕心裂肺,痛徹心扉。

但是後來,我也明白,越是痛的經曆,越是人前進路上的寶貴财富,因為那些刺痛我們的點,可能就是讓我們人生停滞不前,無數次讓我們受傷和痛苦的原因。

于是在後來很多次上班的路上,我強迫自己去回憶那天到底經曆了什麼,又是哪一根稻草,最後把我推進崩潰漩渦。

終于,我在痛苦中開始探索和成長了。

好文回顧 | 一個情緒管理渣子,竟然養出了一個情緒管理高手!

課題分離,自己的憤怒留給自己

我把那一次的痛苦經曆像解刨麻雀一樣地反複回憶,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我要努力搞明白,自己當時怎麼了,到底是什麼樣的情緒支配着我。

多次揭開傷疤後,我慢慢理順了自己情緒變化的過程。

孩子7個月的時候,我複工了。

離開職場半年有餘,再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自己有很多的力不從心。

部門上司給予的信任,同侪之間的壓力,都讓我這個處于“傻三年”狀态的新手職場寶媽感覺心力交瘁。

那一天,我和複工後的很多天一樣,身心俱疲地回到家,沒做任何休息開始照顧孩子。

我希望她能早點睡覺,給我一個喘息的機會,也渴望孩子睡着後的那一點自由。

疲憊、無力和求而不得,終于把我推到了歇斯底裡的邊緣,并一把扔了進去。

一遍一遍地梳理讓我明白,那些壓倒自己的稻草,其實沒有一根屬于孩子。

盡管我是在和孩子在一起時感受累,甚至走向崩潰,但背後的情緒,其實都是來源于其他事件。

無論是因為工作帶來的疲憊,還是因為害怕掉隊帶來的壓力,亦或是他人不了解帶來的委屈,還有那些陳年往事帶給自己的痕迹,都是屬于我的課題,需要自己直面和解決。

這個過程的确很難,但不管怎樣,自己的憤怒都應該留給自己,不應該讓孩子為自己的情緒背鍋。

之後,我花了很長時間去做自我探索,了解情緒背後自己期待什麼,這樣的期待又來自哪裡,以及它又是否合理。

我打破了很多以前預設的認知,找到了對自己來說最大的卡點,逐漸學會了在關鍵時刻轉念,這樣的努力,讓我開始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甚至利用自己的情緒。

雖然,到現在我依然做不到在孩子面前完全地平靜,但不同之處在于,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是累了還是沮喪了,并把自己的感受和孩子交代清楚,讓她知道,她不是影響我情緒的罪魁禍首。

這樣的經曆沒有讓孩子看到一個“完美”的媽媽,但是讓她明白,情緒不可怕,我們都可以想辦法去面對它。

好文回顧 | 一個情緒管理渣子,竟然養出了一個情緒管理高手!

協助孩子,情緒管理三部曲

自我的剝離,讓我慢慢變得情緒穩定,不再無緣無故地将情緒引火到孩子身上。這樣的努力,給了孩子更加安全的自我探索環境。

但想要孩子學會自我情緒管理,還需要幫助孩子認識情緒,并擷取處理情緒的能力。

第一步:感覺

在營地活動中,我們認識一位對自己要求很高的小姑娘。當無法達到自己的目标時,她有時就會情緒崩潰。

我們參加的是戲劇營,大概進行到第四天,我們需要一起做服裝和道具。

小姑娘表演的角色是仙女,她給自己設計了一套非常漂亮的禮服,可卻很難實作。

多次嘗試無果後,她終于再也繃不住,情緒如破堤的洪水,噴湧而出。

在場的所有人都試圖去幫助她調整情緒。

媽媽說,你很棒啊,你看,這個已經做得很好了。阿姨說,要冷靜。

幾輪下來後,孩子回到房間嘗試繼續做衣服,在又一次因為做不好而想要發脾氣時,她自己對自己大聲說,冷靜!

在我們的意識中,情緒的待遇是不同的。

開心、快樂、愉悅的情緒,大家都喜歡;可傷心、沮喪、失望、難過、憤怒,卻并不受歡迎。

記得我小時候,媽媽也常跟我說,遇到事情要忍住,不要發脾氣。

我們也一直被教育,喜形于色不是什麼好事情,遇事看不出你的情緒,才是進階。

可是,這樣的教育,并沒有讓我學會如何控制情緒,而是讓我感受到了一次又一次挫敗。

我知道暴躁不好,但卻無法控制暴躁,那種無力和自責,比暴躁本身更讓我感覺被消耗。

後來,我才明白,想要學會控制情緒,首先需要的體會它。隻有感受過情緒穿過自己的身體,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樣子,也才能知道該如何控制它。那些一直被壓制的情緒,就猶如蒙在鼓裡的怪獸,素未謀面,又怎能知道如何馴服?

2020年12月末,我要出差10天。4歲半的女兒和爸爸外婆一起留在家裡。

以前我也經常出差,女兒是和外婆在一起,她很少哭鬧。這一次是她第一次和爸爸在一起,情況卻完全不同。

從小哭到大哭,到睡前哭、醒來哭,再到半夜不睡覺一直哭。她看起來越來越“磨人”。

哭得最厲害的一天,外婆沖進房間,要從爸爸的手裡把女兒強行抱走,還指責爸爸,為什麼不把她扔在床上,為什麼不打她屁股!

對于一個四歲半的孩子,我們有很多方法讓她停止哭泣,可爸爸選擇了陪着她,讓她哭個夠。

我問爸爸如何能做到如此淡定,不急不火,他說,孩子隻是想媽媽了。

現在回頭看,以前我出差的次數并不少,但那痛哭的一夜,應該是孩子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對媽媽的思念從身體裡痛快地流過,沒人制止,也沒人呵斥。

關于外婆的制止,我也了解她的擔憂——如此縱容她,以後會成什麼樣子?

是啊,我們總是覺得,不給孩子立點規矩,以後她就沒有邊界。可事實是,經曆過那一次痛哭後,女兒慢慢好了起來。

這一周,我又出差了。出發那天,孩子跟我說,媽媽,我有些想你,做事情不在狀态,但沒關系,過幾天我就會好了。

好文回顧 | 一個情緒管理渣子,竟然養出了一個情緒管理高手!

第二步:定義

對于情緒控制能力不好的人,我們通常會說他們“脾氣不好”,總是生氣。

确實,當一個人發脾氣時,我們總是感覺到憤怒。但憤怒之下,其實是很多不同的情緒,可能是恐懼、委屈、擔心,也可能是失望、無助和沮喪。

然而,對于很多人來說,因為不曾學過如何識别情緒,便隻能一股腦地表現為憤怒。

好文回顧 | 一個情緒管理渣子,竟然養出了一個情緒管理高手!

2019年冬天,我去北京上P.E.T.工作坊,先生和孩子陪我一起去。

第一天下午下課後,我打電話聯系先生,卻怎麼都找不到。

打手機沒人接,打酒店房間也沒人接。這個過程中,我感覺自己的情緒就已經起來了。如果不出意外,見到他們後,我肯定會大吼一頓,質問和指責接踵而來。

但在回去的路上,我突然想起當天課上學到的内容,開始思考,憤怒背後,自己的底層情緒到底是什麼?

我發現,其實我是很擔心,擔心他們兩個出了什麼問題,遇到了什麼危險。

想到這裡後,我突然間不那麼生氣了。

回到房間後,我發現他們兩個還在睡覺。先生手機靜音了,房間的電話在孩子玩的時候被拔掉了線,才導緻我怎麼都聯系不上。

見面後,我沒有咆哮,也沒有生氣,說的第一句話是,電話打不通,我真的好擔心啊!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見到像我一樣,用憤怒來表達所有情感的人。關心變成了指責,害怕變成了生氣,委屈變成了暴躁。

想要改變這樣的處境,我們需要了解,引發自己“生氣”的底層情緒到底是什麼。

無論是自己覺得委屈,還是擔心對方安危,隻有當我們真的知道自己的感受,才能找到該如何做和表達。

如果隻能感覺到憤怒,我們很容易會被憤怒控制,隻有感覺到最底層的感受,我們才有可能學會如何控制情緒。

好文回顧 | 一個情緒管理渣子,竟然養出了一個情緒管理高手!

如何幫助孩子認知情緒呢?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孩子認知情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并不是靠一次經曆就可以完成。

我們需要做的,是在每一次情緒過後,幫助孩子梳理和複盤感受和經曆,讓孩子慢慢明白,自己不隻是生氣,而是有其他的感受。

這個過程,小齡和大齡的孩子處理方式也不同。

對于小一些的孩子來說,他們還不能清楚地表達,也不能準确地形容,需要父母的介入。甚至需要通過家長的猜測和孩子的回報,來慢慢接近孩子的真實感受。

這個過程中,我們無需直接将情緒詞彙灌輸給孩子。畢竟,對于小寶寶來說,情緒詞彙本身就是過于抽象,不能了解的。此時,我們可以借助比喻,類比,描述具體的事件來表達情緒。

我們可以說,就像上次你丢了小兔子的感覺一樣;就像繪本裡沙利的心裡一樣難受;也可以說,心裡像一個火山,感覺就要爆發了。

這些描述,不是精确的詞彙,但她傳達給孩子的理念是,自己的感受不一樣,而且可以被表達。

對于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借助情緒卡片等工具來幫助孩子确認情緒。

我們的情緒有幾十甚至上百種,其中微妙的差異,我們并不是能夠精準地識别。這時候,情緒卡片就會帶來提示和啟發,幫助我們厘清不同情緒之間的差别和邊界。

當孩子能夠清楚地表達,也就對情緒有了清晰地認知。

好文回顧 | 一個情緒管理渣子,竟然養出了一個情緒管理高手!

第三步:應對

沒有壞的情緒,隻有壞的行為。幫助孩子識别情緒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找到合适的處理情緒的方式,不因為自己的壞情緒給别人帶來傷害和困擾,同時,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式調整自己,找回自己的力量。

前幾天,吃完晚飯後,孩子準備練琴。和之前很多次一樣,她說,覺得有點害怕。

我問她,為什麼害怕。她說,擔心彈不好。

我問,那怎麼辦呢?她說,可以自己回房間呆一會,也可以吃點東西,還可以讓媽媽抱一抱。

我問,那你的選擇呢?她說,吃點東西。

于是,她吃了幾口黃桃罐頭,之後便開始了練琴。

當孩子知道了,每一種情緒都是可以找到合适的調節方式的,就能更自如地面對這種情緒的出現。而這種自如,又進一步降低了孩子情緒出現的頻率,形成了良性循環。

如何幫助孩子找到合适的調節方式呢?

一方面,可以和孩子進行複盤和總結。

當孩子經曆過一次情緒爆發穩定下來後,可以和孩子回憶,剛才經曆了什麼,有沒有一段時間自己感覺好一些?自己做了什麼才感覺好一些?

這個回憶過程,讓孩子看到,哪些行為是有利于幫助情緒降溫的。

另一方面,可以給孩子一些小小的建議,帶領孩子做一些嘗試。

有時候,孩子彈琴覺得難,我就會問她,需要一個擁抱嗎?需要一根棒棒糖嗎?需要一起跳支舞嗎?

孩子一開始是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情緒的,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結合自己的經驗,帶領孩子做一些可能有助于他改善情緒的事兒。

當然,這些事兒需要征求孩子的同意,她願意做才能做。而不是看到孩子情緒不好,就強制要求孩子做什麼。

這樣的嘗試,讓孩子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也會慢慢内化成他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

也許在日常生活中,像我一樣暴躁的人不多。但我依然覺得,情緒管理是我們這一代人成長過程中缺失的一門課。

因為真正好的情緒管理,不是永遠平和,永遠沒有壞情緒,而是當不同的情緒襲來,自己都有能力去面對和解決。

好文回顧 | 一個情緒管理渣子,竟然養出了一個情緒管理高手!

作者 | VIVI

6歲女孩的媽媽

努力在與孩子的對話中尋找自己

互動話題

你有遇到過情緒管理相關的問題嗎?你又是如何解決的呢?歡迎和我們留言分享你的經曆和想法!

如何搜尋文章

好文回顧 | 一個情緒管理渣子,竟然養出了一個情緒管理高手!

在公衆号文章清單頁面,點選右上角處,輸入關鍵詞,可搜尋過往文章。

拓展閱讀

  • 從2歲半起看展,這樣引導,不識字也不會影響他的各學科啟蒙
  • 會用這個公共資源,等于給娃擴建一個大書房
  • 出攤就賣完!6歲孩子為啥這麼會做生意?

✏ 投稿 | 歡迎投遞原創稿件,來稿請投郵箱:[email protected]

轉載 | 背景回複“轉載”,擷取授權方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