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作者:張說2019

網師園很小,占地僅6500平方米,隻有拙政園的八分之一;網師園建築小巧,沒有留園五峰仙館那樣高大的廳堂;網師園假山低矮,樹木不密,沒有拙政園、留園那樣的山林景象;網師園室内陳設簡潔,沒有留園那樣琳琅滿目,精美華麗,但網師園在蘇州古典園林中的名氣卻不凡,它在1997年就與拙政園、留園一起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它緣何成為一座名園?究竟有什麼特色?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網師,漁夫之意。網師園,即漁夫園,隐士居住地。網師園裡的"漁夫″自然擇水而居,住在山水間。網師園以彩霞池為中心,房屋環池而築,宅園相連;從東南入門向北,再繞西而南,大緻可分五個場景。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彩霞池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導覽圖

第一個場景:進門登堂。從池東南大門進入門廳,似入山門;轎在第二進——轎廳落下,再登入第三進——萬卷堂。萬卷堂是網師園的主體建築,是接待客人的會客廳,名取自早期建築名。在此你似可見園主的待客之道。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轎廳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萬卷堂

第二個場景:伴雲而居。園主引你往北穿過第四進撷秀樓,那裡有一個庭院,環院有四幢房屋,組成一個日常生活起居讀書的空間。庭院東面的稱"雲窟",紫氣東來。為何這裡有許多雲?因為在山裡,庭院中有兩座石疊之山,一座立在南邊起居樓——"撷秀樓″後牆邊,一座在西邊,與五峰相連——"五峰書屋″。山裡雲多,也近天,如果想到天上去,北邊起居用的"梯雲室″裡有雲梯,可缒雲梯上天攬月。沿院中西邊石山而上,可入五峰書屋二樓,樓内為藏書室。在此,不僅可觀山間雲卷雲舒,亦可見書中人間煙雲。"漁夫"一家就住在雲山之中,與雲相伴。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梯雲室南面庭院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東邊雲窟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南邊假山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西邊假山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北邊梯雲室

第三個場景:看松賞月。在池北邊,有竹外一枝軒、集虛齋、看松讀畫軒三處書房式遊息地。園主在此時而讀書,時而看松讀景賞月。池邊古松,久曆風霜而不磨,園主長看不厭,向往其精神。駐足池岸西邊的"月到風來亭″,清風徐來,朗月中天,清輝滿園,天地之間潔靜高遠,令人神馳。月有圓缺,周天循環;人有生死,何處輪回?看水中,分明月在身邊,掬水在手月在手,似在卻又不在。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看松讀畫軒前景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池南景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池西北景,最高樹木為古松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池東北景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池東北夜景

第四個場景:對話書石。池西旁有個别院,原是芍藥圃,因芍藥花開春末,暮春時"尚留芍藥殿春風",故北面小屋稱"殿春簃″。簃,閣邊小屋也,多為書齋。院中有涵碧泉,冷泉亭,峰石峙列,樹木疏朗,幽美雅緻。在此原可汲泉聞香,現可汲泉品茗,與書石對話。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殿春簃前面庭院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涵碧泉與冷泉亭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殿春簃

第五個場景:吟嘯山澗。在池南,臨池黃石疊山,似雲崗,植有梅、桂、玉蘭等。小山叢桂軒在雲崗南,是宴飲之地。軒南有庭院,院中山石列景。軒西曲廊通蹈和館、琴室、濯纓水閣。在這裡,"漁夫"快樂自在,或濯纓水閣觀魚賞景,怡然自樂;或蹈和館旁會友弄琴,結為知音;或桂花香裡詩酒唱和,逍遙自在;或站立橋頭,俯聽槃澗流水,心随遠方;或登上雲崗,仰望日月,暢懷吟嘯。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池南黃石疊的雲崗和濯纓水閣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小山叢桂軒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小山叢桂軒前庭院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池西南景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槃澗上引靜橋

網師園是一座第宅園林,園主多是退隐的官宦文人,他們不僅追求可居,還追求可行、可遊、可望,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他們或不在廟堂,但仍處鬧市,他們既要享受富足生活,又要舒适自在,不願離開鬧市去住在自然山水之中。而由文人創造,以寫意性為藝術特征,山水為主體的人居環境一一第宅園林,可滿足他們既在鬧市中享受富足生活,又可在假山真水中獲得山水之趣,林泉之樂。網師園正是這樣的代表。它以山池為中心,營造了一個具有自然意趣的山水澗。在此,黃石假山,讓你聯想山中意趣;池旁古木,引你想象山林景象;山邊池水,令你暢想江湖風光。或在廊間徘徊,或在亭中停憩,或俯視細波粼光,或仰望星空皓月,這裡的景色能讓人時喜時思時醉。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池東景

園内布置主次分明,疏密有緻,景深感強。東南建築緊湊,西北建築寬散,中間池景疏廣;環水多面房屋退離池邊,池岸除水閣外,亭軒、環廊、假山、石橋等都為小巧建築,再配以高木、花草,既突出山池主景又增加了景色層次。房前屋後多庭院,峰石林立,各自造景,園中有園,處處是景。這樣的布局,既便利生活,又友善玩賞,增添了山中居住,水邊遊覽,與雲相伴的自然之趣。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雲梯室北面庭院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五峰書屋前面庭院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牆角小景

網師園不僅布局精妙,山池自然,而且建築有特色,曆史悠久,文化深厚。

園内建築以造型秀麗,精緻小巧見長,被稱為蘇州小園林的極則,是中國園林"以少勝多″的典範。東南的兩座磚雕門樓,十分精美。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裡,有一座中國人造的中式庭園"明軒",為人稱道。它是仿照園中"殿春簃"建造的。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萬卷堂前面門樓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撷秀樓前面門樓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殿春簃

網師園曆史悠久,最早為南宋淳熙年間吏部侍郎史正志所建"萬卷堂″故址,當時又稱"漁隐",後荒廢。清乾隆間光祿寺少卿宋宗元購地營築别業,以網師自号,兼取原"漁隐″意,并與其所居"王思巷″諧音,改名"網師園″。乾隆末年,園又頹圯,後歸瞿遠村,修葺成現在布局,世稱"瞿園"。瞿氏死後,曾更名為"蘧園″。因園在宋代蘇舜欽滄浪亭之東旁,亦稱"蘇鄰小築"。民國時,張作霖以30萬銀元購得,贈師張錫銮,改稱"逸園″。葉恭綽、張善子、張大千曾在此借住,張氏兄弟還在園中養虎以寫生作畫,稱"張家花園″。1940年,收藏家何亞農買下,複名"網師園″,1950年捐獻給國家。1958年秋經蘇州市政府修繕後向社會開放。

網師園文化深厚,不僅在園内布局、疊山造池、建築營造上藝術精巧,而且在園林、建築取名、室内布置方面富有詩情畫意。"月到風來亭"亭名取自宋代邵雍詩句:"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濯纓水閣、蹈和館,看松讀畫軒、五峰書屋、殿春簃,梯雲室等皆含意蘊,無不暗示園主不是普通的"網師""漁夫"。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月到風來亭

話說吳地:59、小小網師園,緣何成名園?

看松讀畫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