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說中國是唯一一個沒有斷過代的文明?

作者:飛翔的泸州人
為什麼說中國是唯一一個沒有斷過代的文明?

首先這句話是對的,但是對一半,因為剩下那一半是錯的。

中國的文明确實沒有斷代,因為漢人一代傳一代,不管是經曆再多苦難還是一代傳一代。

中國這個文明的核心基礎就是漢文化以及漢人,以漢文化為核心再疊加其他族群文明進來。

以夏商為起源,周制為胚胎,秦集春秋戰國之大成。

為什麼說中國是唯一一個沒有斷過代的文明?

秦制又包含周制,以政治制度角度來看,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基本都是在秦制和周制雜糅出來的出來的政治制度。

而此後秦周制又随着時代變化,曆朝曆代不斷打更新檔。

漢承秦制,漢朝又魔改了秦制,在長期政治實踐中,秦制色彩逐漸消散,漢制得到确立。

為什麼說中國是唯一一個沒有斷過代的文明?

接下來的政治制度演變基本就是複制粘貼,隻是其中内容有所變化。

中國文明的核心是以政治為核心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其它分支上才慢慢長開。

是以古人政治理念中,對于穩定的需要遠比什麼都要強。

安土重遷,安居樂業,國泰民安,說到底就是除了穩定還是穩定。

穩定壓倒一切下,漢文化自身也有其對于穩定的叛逆性,那就是匹夫一怒,血濺三尺。

那種對于俠客豪氣幹雲的佩服,但是又有對于俠客的反感。

在從周到明這個過程中,很多典籍有些不是專精的,而一定要包括一點政治制度,社會風貌,政治局面啥的進去。

就拿夢溪筆談來說;《夢溪筆談》,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1031年—1095年)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曆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

就是道士修仙也要搗騰一點政治逸事進去,比如抱樸子,内篇20篇論述神仙吐納符篆勉治之術;外篇50篇論述時政得失,人事臧否,詞旨辨博,饒有名理 。

中國文明不幸一點就是近代以來的挫敗,很大程度就是這種啥都要放一點進去,但是又不專精。

或者專精的也不是沒有,但這都是小衆愛好,如果沒有政治加持,這種小衆愛好就會淹沒茫茫人海。

我曾經跟人讨論過宋元明數學斷代問題,而經過我的查閱,我發現許多專家學者普遍說法都是宋元璀璨奪目的數學成果都被明太祖給霍霍。

可是我有一個疑惑,那就是明朝兩百多年,不可能人人都是傻子看不懂。

除非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元朝人也看不懂,是以到了明朝,明朝人看不懂也正常。

而且數學玩意兒更多時候還是跟政治挂鈎,天天瞅着天文異象,而天文異象又跟政治挂鈎。

宋元出名的數學家中,最起碼三位都有政治背景,也就是當官,剩下一個大概沒當上或者說沒興趣當。

可就實際情況來說,誰會一天到晚算那麼多深奧難懂的數學問題?

大多數都是應付日常生活就完了。

但是中國文明幸運又在于這種多而不精的典籍,因為有的東西在别的地方找不到記載了,但是這種多而不精的典籍大概就會找到相關記載。

到了克蘇魯王朝時,你說中國文明沒中斷嘛,可是你眼睛瞅着又感覺中國文明半死不活的。

明朝金瓶梅說的是風花雪月,是西門大官人一身富貴。

水浒傳說的是良人壞人上梁山,是梁山好漢的起起伏伏。

可是到了克蘇魯王朝,你說沒活氣嘛,也還有一點活氣。

就是太古太墓,因為考據考到最後不就是太古太墓。

你說紅樓夢嘛,人家還搗騰出一個紅學出來,可是仔細瞅瞅又感覺是雖然明面生氣騰騰,但又有一種詭異尴尬但讓人不得不琢磨的感覺。

是以到克蘇魯王朝,你說中國文明沒中斷,也确實看起來好像沒,但說完全沒有又有點扯淡的感覺。

繼續閱讀